饶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1模式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21001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2+1模式”下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学制时间短与*员发展流程长的这一现实矛盾问题,从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现状入手,探索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中国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


目前,高职院绝大多数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学制短、实习期长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员入*不久就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这给高职院学生*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出了一个难题。本文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现状入手,对当前高职院学生*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探索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1 高职院学生*员教育管理现状


1.1 学生*员大多数实习在外,教育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高职院校学生*员少部分留在学校参加专接本深造或者备战专转本考试,大多数在外实习,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员发展高峰主要集中在大二下学期造成的。很多学生*员刚入*不久,就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因此,*龄较短,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于一些学生*员实习后,对自己的*员身份认识不足,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另外,由于离校在外实习,学生*员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务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就常常难落实到位。一些学生*员步入社会,*员意识减弱,感有所下降,不能坚持以*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一言一行。


1.2 就业导向性加之毕业班事务繁杂弱化了学生*员先进性的发挥


2013以来,在“最难毕业季”的冲击之下,毕业生人数仍在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毕业班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忙碌着:专转本、专接本、就业等等。这一阶段学生*员更显忙碌:找工作须更积极,做论文须更认真。这使得部分学生*员投入*务工作时间减少,步调与组织不能协调统一,活动上不能全身心投入。入*前后表现出明显落差。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很多学生*员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忽视了*组织的工作和自身的理论水平的进步,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思想汇报不够,*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1.3 学生*员的流动性给*员支部活动的开展带来不确定性


学生*员到了大三,基本上都处于毕业实习的流动状态,由于就业范围广,实习单位较分散,加上毕业生的离职率偏高等等方面原因,学生*员的去向就很难掌控。这客观上造成他们很难集中统一管理,无法按时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影响了学生*支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另外,在组织考察方面,入*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等工作以及入*联系人对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工作不够深入,致使部分学生*员的教育和管理得不到深入的保障。组织批准以后,教育培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员的*治理论修养不够,更谈不上将学习集中在*的理论以及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学生*员在离校后,容易出现组织观念不强和*性意识淡漠等情况,对*员应该承担的和义务欠缺思考,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难以体现。


2 高职院学生*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与探索


对于高职院学生*员教育和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创新探索出一套工作模式,增强学生*员的*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院校学生*建工作迫切需


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从高职院学生*员的特点出发,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有效资源,关注实习后的学生*员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员的各方面素质。


2.1 切实加强引导,增强*性观念,促进学生*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加强学生*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员的*治素养,努力做到实习期 “学习不放松,思想不放松,纪律不放松,使命不放松”。强化学生*员的使命意识,用*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增强自身的感和使命感。通过络等平台组织学生*员学习*章和*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的*员和义务、组织生活纪律教育,教育他们要以*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育和引导,切实增强学生*员的思想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充实和提高自己,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实践者。


2.2 建立教育管理服务的沟通平台,创新学生*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


在互联+时代,充分利用络技术资源,建立学生*员沟通、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员大多数在外实习,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集中教育、管理已经与学生*员的流动性不相匹配,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很高,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认识等在社会工作受到了影响,*员的先进性很难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络资源,如 群、、微博等有效的络联络工具,使整个*支部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组织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等活动。突破空间限制,通过群、群讨论、视频会议等多种交流形式开展*的日常教育活动,将*的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与自我监督的可控性通过络平台一一实现。


基于高职院校“2+1”模式带来的学生*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高职院校只有立足自身特点和实际,坚持质量导向,加强学生*员教育管理,既要体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不断提高认识,又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做好学生流动*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江炳坤,张晓红.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员管理现状与对策探索[J]. 院校管理,2013.


[2]许江荣.进一步推进学生*员教育管理创新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3]陆振刚.“2+1模式”下高职院毕业班学生*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中学生导报,2014(3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