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民族”订阅我们!
王正伟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考察
地处中国北极、东极的黑龙江省,有着漫长的边境线,有着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家园、保卫祖国边疆的悠久历史。在这里,10个世居民族、7个人口较少民族、5个跨境民族大分散、小聚居,民族工作别具一格、特色鲜明。民族团结和谐,让这片黑土地别样吸引人。
“年,‘佳木斯赫哲文化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我去参观了展览。对佳木斯城乡发展的突飞猛进,赫哲族生产生活的巨大变迁,鱼皮工艺品的精巧美妙,‘伊玛堪’说唱的生动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到赫哲族的家乡实地看看,成为我的一个心愿。”7月19日,王正伟在听取黑龙江省、市、县、乡四级民族工作汇报时这样说。
7月16日到20日,王正伟带领国家民委调研组一行8人,到黑龙江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及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抚远县、同江市、富锦市、佳木斯市区、哈尔滨市道里区,深入八岔赫哲族乡、街津口赫哲族乡和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考察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参观赫哲族博物馆、黑龙江鱼展馆、佳木斯职教集团,调研赫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到万亩大地号、抚远边民互市贸易中心、东方第一哨、黑瞎子岛,了解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情况。
赫哲族要努力率先奔小康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早已传到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当中,记在了各族群众的心间。
王正伟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是各族群众对“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热烈反响。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边疆各族群众,始终牵挂着大家的生产生活,我们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好、落实好,努力让各民族都想过上好日子的美梦成真。
“没有共产*,就没有赫哲族的美好生活。”赫哲族群众这样深情地说。
年,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切,李克强总理亲自到村慰问。黑龙江省紧急行动起来开展救灾,省委书记王宪魁5次到村视察,大庆石油总公司投资1.6亿元开展灾后援建。不到两年,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已经建成,蓝顶*墙的两层房屋一排排、一幢幢,学校、卫生院、幼儿园、文化广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赫哲族群众户人因此受益。
王正伟来到八岔赫哲族村,走进一户赫哲族群众家中,看到家里瓷砖铺地、大屏液晶电视挂在墙上,他高兴地说:“一看日子就不错。”当了解到这家赫哲族群众以种田为主业、打鱼为副业,年收入过10万,城里买了房,两个女孩都在市里上学,王正伟说:“你们日子好,大家都开心”。他勉励,赫哲族人口不多,基础较好,完全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率先实现目标,成为人口较少民族中的先行者。他还说,各民族都加快步伐,奋力实现目标,就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
让“互联网+”带动群众致富
如今,“互联网+”很时髦,但很多人还没有把它与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联想在一起。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悄然走进了民族地区,走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抚远县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居民家中了解生活情况
抚远县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在乌苏里江西岸,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全村户、人,其中赫哲族居民51户、人。这里的赫哲族群众传统上以打鱼为生,没有农田可耕。近年来,由于保护生态、限制捕捞,赫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过去一网就能赚上八百、一千,如今面临转产的难题。
调研组一行来到抓吉赫哲族村,看到有10来家家庭旅馆,觉得很新鲜,就走进了位置靠前的宏路家庭旅馆。主人闫清路热情迎接大家进屋,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起他的生意经。他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都有五六拨人,每个人一天收上百来块钱,在家里就能赚上钱。一旁的村干部补充说,他家的鱼做得好,来的客人多,很多人都是冲着他家的鱼来的。镇里的干部讲,年洪水淹过房顶,使群众财产受到严重损失,镇里组织村民开家庭旅馆,搞民族餐饮,赫哲族群众收入有所提高,今后打算以打造“东极第一村,赫哲体验地”为目标,以“畅游乌苏里江,沐浴东极阳光”为主题,大力发展赫哲文化特色旅游,举办国家级的野钓比赛,还准备搞网上订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王正伟饶有兴趣地听他们介绍情况,鼓励他们转产不离“鱼”,把特色优势发挥好,同时把网络和旅游结合起来,做好“互联网+鱼”的文章。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70%在农村,发展农业是他们奔小康的根本。而“互联网+”也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互联网+稻”能产生大能量、大效益,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
富锦市永胜水田现代农业万亩展示区,被称为万亩大地号,整合了农业、国土、水利、农机、气象等项目资金万元,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原先户农民手上的土地,流转到24户组成的专业合作社里,与企业开展订单农业合作,打造“龙头+合作社+基地”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他们还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配套气象服务、灌排控制、农机指挥、病虫害监测、防灾减灾等八大系统,打造智慧农业。
调研组来到万亩大地号,查看江灌水稻的长势。种粮大户介绍说,年,这里的亩单产已经突破公斤,由于是生态农业,品种也好,合作企业以高于市价1.5元的价格收购,企业经过加工后有的可卖到80元一斤。
在信息监测指挥中心,王正伟听技术人员讲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观看现场演示。看到中心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把农事信息发送到农户手机、村广播,他说,农业也应该搞“互联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打造现代农业,让更多农民靠种田也能走上致富路。
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发展好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民族,世居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大部分聚居在同江市街津口、八岔和饶河县四排3个赫哲民族乡,以及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赫哲民族村,目前只有人。赫哲族人口虽少,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伊玛堪”保护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正伟来到赫哲族博物馆,详细了解赫哲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情况。调研组绕着博物馆外墙浮雕,看赫哲族先人逐江而居、狩猎捕鱼、保家卫国的光辉剪影。在陈列的鱼皮制衣前驻足,听赫哲族人用鱼皮制作衣物的工序。大家在图片展区前,看毛泽东、周恩来等*和国家领导人同赫哲族群众在一起的场景。王正伟说,赫哲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应当保护好;对比历史和现实,赫哲族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方式。
街津口乡在保护和发展赫哲族文化方面做得很好,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就在这里。调研组慕名来到孙玉林的手工技艺坊,看他正在教三个学徒制作鱼皮手工艺品。大家与他攀谈起来。“你的技艺是跟谁学的?”“代代相传的。”“一幅作品多少钱?”“贵的两三千,便宜的几十、几百。”当地干部介绍,街津口旅游业起步比较早,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同江市投资万元建立赫哲民族文化餐饮演出中心后,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万元。王正伟肯定了当地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勉励他们继续做大做强旅游业,让更多赫哲族群众发家致富。
观看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给徒弟传授鱼皮画制作工艺
文化要在创新中发展。近年来,佳木斯职教集团艺术系为传承发展赫哲族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不懈努力,新设了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手工艺品制度、民族服装服饰3个专业,成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示范点。调研组现场观看获奖的鱼皮工艺作品,参观工作室,看学生们创作的赫哲族服装展示。王正伟指出,民族文化要与时俱进,服装服饰设计要适应各族群众的现代审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手工艺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向市场,面向群众。
城市民族工作要把重心放在社区
少数民族正在加速进城,全国是这样,黑龙江也是这样。怎样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怎样为进城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好的服务?调研组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哈尔滨市区。
道里区坐落在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万多,抚顺社区就居住着9个少数民族98户。社区建立了民族之家、少数民族办事窗口、活动室、法律诊所、流动人口法律援助室,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学习、交流等平台,吸纳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各类文体活动。调研组认真听取社区工作经验,大家赞扬他们工作做得细、做得实,提供的服务周到。在法律诊所、志愿者调度中心,王正伟表示,动员社会力量和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的做法很好,特别是为进城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很有必要。在“四老论坛”,看到老同志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得知论坛是一位少数民族居民发起的,主要是反馈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他说,这种做法很好,应该让各族居民参与进来共同管理好社区。
在佳木斯职教集团考察民族艺术传承情况
在民族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王正伟充分肯定了黑龙江省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出实招更要见实效;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要项目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并重;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要惠及一个民族也要惠及一个区域。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惠及各族群众。
调研期间,王正伟与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省*协主席杜宇新座谈。黑龙江省副省长孙永波、省*府副秘书长王大为、省民委主任刘明、佳木斯市市长林宽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岩等陪同调研,国家民委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来源:国家民委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