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边青年温树生的家里,一直保存着一块四方胸牌,它的外边框为黑色,内细边框为红色,*色布料制成,上面写着12个大字;“支援边疆建设、山东支边青年,编号,这个胸牌是当年支边青年赴北大荒佩戴的唯一标志。
公元年8月18日,正是农历7月15,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即称*节,对于胶东人民来说,这是个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日子。
“同志们,经国家农垦部和山东省委同意批准,你们光荣地成为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战士了,你们将带着家乡亲人的期望和重托,带着山东人民特有的豪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怀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梦想,远离家乡去完成你们的光荣历史使命,你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工作学习,现在我代表招远县*府和县*委热烈欢送你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要立功、立新功、今天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放一场电影《画中人》以示慰问和鼓励,祝同志们一路顺风,向你们致敬”!
“同志们,我代表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八五二农场的领导和先期到达的老兵们热烈欢迎你们,你们要去的地方是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那里有宽阔的马路和楼房、电灯电话,有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有的是大米白面,这是你们向往的生活,你们将在那里建功立业,你们的前途是光明无限的,你们将是那里谱写历史第一页、第一笔的人,你们的业绩是伟大而又光荣的,也是后辈人铭记而不能忘的人”。这位名叫李志杰的女带队讲的话,说的我们心花怒放,都恨不得马上飞到那令人向往的神秘地方。
8月19日也就是农历7月16日,在县领导和亲人、群众的夹道欢送下,在锣鼓声中,我们踏上了前往哈尔滨—密山北大荒的征途,在没有座位的散铺列车上,我们这些最小十六岁,最大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安分的喧闹着,谈论着,幻想和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当火车到达迎春站时,我们才知道被分到八五二农场六分场基建队,天上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拉我们的汽车在泥泞的路上没跑二十公里,就走不动了,我们又换乘拖拉机牵引的大爬犁到达了六分场基建队,五十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欢迎新战友”!一声高呼,穿过拖拉机的嗒嗒声,我们才发现乘坐的大爬犁前方,锣鼓喧天夹道欢迎的队伍中第一任支部书记、队长郭洪奎(中尉);年仅五十的抗日老兵和蔼可亲的指导员王志华(少尉);副队长桂荣;副队长姜富春(少尉)走向前来一一握手欢迎我们。热情洋溢的讲话过后,我们才发现基建队这个单位只有四栋低矮灰暗的茅草屋,是先期到达的老兵同志家属的宿舍,连小孩都没看到,东面有一栋茅草屋是食堂,紧挨着食堂东面有一栋只有草盖无墙体型似草亭子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宿营地,几根原木和臻柴搭成的大床,半干不湿的草铺在上面,这就是近百人的宿舍了,女青年分住到老兵各家。
老天爷似乎有意和我们作对,从上火车一直到单位,雨就下个不停,遍地是水,泥泞的地面,屋内外没有什么区别,蚊子和小咬没白天黑夜的叮咬,一路奔波的疲劳伴随着烟熏火燎迎来了在北大荒的第一个曙光,起床时鞋子找不到了,原来都飘到外面去了,令人哭笑不得。
三天的休息时间过得很快,*治学习和培训由上级派来的薛主任和两位干事、队领队轮流讲课,*事化训练,早操晚点名,首先讲了八五二的由来、建制及地理位置,我们才渐渐知道八五二农场位于虎林县北,宝清县东,它是虎林县至饶河县及宝清县的必经之路,南横林子位于八五二总场场部,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属三江平原上第二大农场。它的原型是铁道兵八五零二师部队番号去零命名的八五二农场,场长*振荣将*和耿志义书记,下属七个分场(当时只有七个分场)、五个工副业单位、医院。
第二天学习内容;世界观的改造及转变和自身修养,展望农场远景规划,开渠修路,建楼房和机械修造厂,学校,修浴池,食品加工厂等等,我们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凄凉的名字—北大荒。也知道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屯垦戍边。学习班进行了七天,我们看到了三江平原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草下肥的流油的黑土地,仿佛看到了铺在大地上的金灿灿的小麦、大豆,简直就是无边的粮仓。情绪有些低落的我们似乎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建功立业的目标,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开发边疆的重任,一定要画好这幅蓝图,写好北大荒的第一页的历史篇章。
六分场基建队在西侧米处的树林边,北边是一望无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大片土地和草原,驻着七个农业连队,西边是万亩湿地,漂浮在水上的大草长的比人还高,人走上去四周翻滚很是吓人,铁道兵刘凡喜、冷树新排长告诫我们,这里是禁区,要到这里必须三个人以上,一旦踩漏要立即躺下爬出来或滚出来,否则会葬身草伐下、水中永远出不来了。南面是不太大的原始森林,基建队可谓是个风景秀丽的居住地,让人留恋的好地方。
一九五九年八月下旬,一位中等身材身穿一套旧便衣,笑容可掬的五十多岁的老领导来到基建队看望我们,他就是我们八五二农场的第一任场长*振荣将*,他的第一句话;“同志们好,你们辛苦了!你们的到来给农场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也带来了北大荒的希望……”他的到来给我们上了一堂无声的*治课,也同样激发起我们以后的战斗精神。
基建队当时其实是有其名无其实的,没有砖瓦、水泥、石灰之类的建筑材料,也没有基建施工的必要设备,只有五种工具;镰刀、斧头、铁锹、大搞和几把前苏联进口的花齿快马锯,我们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割草、割条、伐木建设那栋没有墙的集体宿舍,学会垒拉合辫墙、修火炕,修好的集体宿舍尽管没有取暖设备,但总算有了个舒适的安乐窝了,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没住几天,新的任务下达了,到七公里外的大孤山野营备料,割草割条子,明年建房用,那时已是封冻季节了,人字形的马架用草盖上,里面铺上草就是宿营地,被子经过一昼夜的睡眠,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毛,被子冻成一块不平整的硬板,大家为它取名为“钢板被”,浅红色粗面馒头冻成冰坨,人们说比红*长征好的太多了,最起码不用吃草根、啃树皮,唯一调剂精神生活的就是北大荒独特的歌曲“北大荒真呀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哎呀哎嗨呦……”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并没有觉得时光的缓慢,然而突如其来的国际*治气候和三年自然灾害,伴随着建国以来最困难的年,倒是把时光放慢了,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伙食定量一降再降,直至每人每月18斤粗粮,三两油,农业连队堆积小山的大豆、小麦似乎都是种子不属于我们。
春天!人们向往的春天把并不保暖的棉衣脱掉了,真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大地的复苏,人们的精神也似春天一样变得轻松。我们并没有急着修那条被车压成两条线的泥泞路,因为各个单位都在等房子住啊!基建队一部分同志到十公里以外的畜牧队执行任务,就是60年的春天,由于年前雨水多,冬天雪大,使得大地已呈饱和状态,埋柱架梁很困难,脚下的水和着稀泥,架起柱梁无法固定靠斜撑拉结,施工中意外发生了,架起的柱梁倒塌了,十九岁的山东支边青年宋学云姑娘牺牲在工地上,永远长埋在畜牧队北面靠公路不远的地方,她来场还不到一年啊!多么令人悲痛,她不是英雄和模范,但她是献身北大荒事业的第一人。人们由于悲痛情绪低落到冰点,一天没有上班工作,各级领导没有批评和指责,这些经过枪林弹雨的老兵,没有用动听的语言来安慰这些年轻人,而是走到伙房亲自安排调剂改善伙食,没有鱼肉之类的东西,这些老兵心里也在悲痛,只不过把泪水咽在肚子里,笑中带泪带头大口大口的吃饭,是这些老兵用行动造就我们勇敢坚强的年轻人,是他们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造就我们这些屯垦戍边开发北大荒的坚强战士。北大荒的事业与十万官兵二十万各省支边青年是连在一起的,虽然算不上悲壮,也算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型革命。
年的冬天,在那以发展经济以粮为纲的日子,一粒大豆就是一颗螺丝钉。当年的口号就是这么简单,尽管伙食量逐渐减少,可以说是面临绝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生产工作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奇迹就是在那个年代发生的。一条八公里长十米宽、一点六米深的大干渠,就是60年11月-61年3月完成的,五个月呀!十二万立方米铁一般的冻土镐刨人抱出来的。记得那次任务开工前,分场首长到基建队开了一次誓师动员大会,首长作动员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很简单,就是去西边征服那片湿地,要把那里变成能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万亩良田,要用上甘岭的精神,用大镐铁锹改变地貌,那块处女地将像新媳妇一样给我们生出小麦、大豆。要吃饱就得向大地要粮,为了明天的收获大干天锁住苍龙。”首长的讲话铿锵有力,全体指战员心潮澎湃、信心百倍,一米多深的冻土层,没有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铁锹大镐称之为“小米加步枪”是我们手中的战斗武器,伴随着零下30多度的低温,一天六两的伙食定量,东方发白进工地,干到晚上看不见,一镐一镐的刨下来,一块一块抱出去,下班后拖着疲惫的双腿,返回两个多小时六七公里的路程,有的同志都走不回来了,徐元君排长就是在归来的路上倒下的,晚上点名时才发现这位老铁道兵没有回来,等连队派马车找到他时,他已冻得差点光荣了,类似此事发生过多次。61年三月,一条八公里的干渠大动脉就横亘在大地上了,就是这条干渠日后成了尖山公社索伦岗的界限。
总结大会开得特闹又风趣,尽管没有奖品和奖状;“同志们我们胜利了,我们战胜了饥饿,战胜了严寒,圆满的完成了人工河工程,用我们的双手在祖国的蓝图上增添了浓彩的一笔,在恶劣的条件下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不是英雄的英雄,不是模范的模范,向同志们致敬……,同志们是不是该谈恋爱了,你们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你们不仅要发扬自身的奋斗贡献精神,还要贡献出新的有生力量,这样我们的国营农场才能前途无量……”,全场大笑。
基建队这个工程单位是六二年到六三年的上半年,才初具规模,由原来只有大镐、铁锹、镰刀和几把快马锯,转而有了手工扣坯的砖窑厂,没有枪炮我们就自己造,那个年月的思想就是人能胜天,以孙承恩、陈玉成、冯礼基、王占田等人为首的攻关小组,在领导的支持下,自力更生建起了第一座砖厂,刚开始没烧过砖,把砖烧成生砖、硫钢头砖,他们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技术,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烧成了六分场的第一炉标准的成品砖,由此六分场有了第一栋砖房,木工车间主任王振龙、闫复升带领技术革新小组,利用报废的拖拉机零部件造出了带锯、平刨、压刨等配套设备,在此后的一年里,他们又造出了断料机、打眼机、开凿机,裁口机,建造了北大荒数得上的第一个三层大礼堂,实现了北大荒有自己楼房的梦想。这些设备在以后的近四十多年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基建队随后也成了有名的三级建筑工程单位。
支边青年在北大荒奉献了青春和子孙,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北大荒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凄凉的景象了,楼房林立、水泥路和高速路纵横在广袤的沃野上,它的经济实力已居全国企业行业的前列,它供应着港澳同胞、国家三*和几大城市的粮油产品,北大荒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微看八五二-八五二农场第一微名片
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红包奖励!要求:线索真实有效!
-
邮箱:weikanbawuer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