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抗日烽火
01
中共*组织的建立
年,中共中央在东北组建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年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中共满洲省委派人到饶河、虎林发展建立*的地方组织,年成立了中共饶河县委,年改为饶河中心县委,办公地点设在虎林三人班(在今东方红林区海音山一带),10月转宝清,领导饶河、虎林、宝清、抚远等四县。
中共虎林县委的成立
年3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区委,年7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县委,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中流砥柱。在抗联斗争的后期,抗联小部队活动成为坚持东北抗战的主要形式。
虎林召开的七**特委常委会议年3月,吉东省委下江三人团书记季青在虎林县秃顶子峰(现东方红境内)召开第七**特委常委会议,决定崔石泉任第七**特委书记,景乐亭为代理*长。
02
虎林的抗日武装斗争
年,中国共产*领导的虎饶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广泛发动群众,扩大队伍,建立游击根据地。年3月,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年9月开始在完达山区建立一系列的密营。至年春天,抗联七*在虎林县已经建立起一大批的深山密营根据地和外环的丘陵平原游击区,以及在七虎林河以北浅山区对深山密营起辅助作用的地窑(地窨子)驻扎点,使战斗部队有了稳定的战斗基地。自中共虎林区委成立后,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在*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各地普遍成立抗日救国会,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动在虎林的抗日武装力量
年——
年2月28日,李象山率二中队到黑咀子镇压几股山林队,虎林(虎头)城内的七名青年,在王惠卿的策划下,推举高玉山为首领,宣告起义,在中共饶河中心县委的支持下,将我*领导的饶河农工义勇*加入救国*成为特务营。
年——
年8月20日,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在饶河大叶子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第四*第四团,下辖4个战斗连,1个保安连,兵力余人。
年——
年又将四团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四*第二师,师长郑鲁岩,副师长李学福,参谋长崔石泉(崔庸健),共人。
年将第四*第二师改编为抗联第七*,*长陈荣久,参谋长崔石泉(崔庸健)。第三师师长景乐亭,活动于虎林地区。
年3月,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
年——
年春,设在秃顶子峰的抗联七虎林办事处,经过多方工作,收编了“德胜”、“七省”、“东洋”、“九江”、“天义”、“中央”等几支山林队百余人,成立了独立团。年6月,抗联二路*总指挥周保中将抗联第五*第三师带来虎林,与第七*并肩战斗。
年——
年5月中旬,同抗联第七*联合作战的抗联第五*第三师,驻进了完达山前的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间大沼泽的一个较隐蔽的陆地上。
东北抗联远东教导旅连级以上干部合影
前排左起二至五分别为金日成、周保中、王一知、李兆麟。年春天,抗联第七*在虎林建立起一大批的深山密营根据地和外环丘陵平原游击区,虎头当地群众称之为“红地盘”。
抗联密营的建立
年——
年9月由游击队改编的东北抗日联*开始在完达山区建立一系列的密营,在密营里驻兵员、藏粮食。年春,建立独立团密营。此时,第七**部及所属各师均派专门人员建成了一批密营。
年——
年,抗联第七*第三师在独木河西北深山密林的臭松顶子建立密营。
年——
年,抗联第七*第三师在三人班、大王砬子等地建立临时的密营。
年春天,抗联第七*在虎林县已经建立起一大批的深山密营根据地和外环的丘陵平原游击区,当地群众称为“红地盘”。
对深山密营起辅助作用的是七虎林河以北浅山区星罗棋布的地窑(地窨子)驻扎点。这些地窑数目较多,很难统计准确。据调查,目前已知在“大马鞍山”、“小马鞍山”、“大黑林子”、“九龙地窑”、“对林子”、“胡子沟”等地至少有十几个地窑。这种地窑基本上都设在地面以下,在地下挖深坑,盖顶与地面相平,沿山坡走向,里向搭火炕,既简便、实用,又隐蔽。地窑可以根据战时需要可建可弃,小部队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据点。建立在平原区的地窑,既是山里密营的屏障性堡垒,又是部队的神经性网络,担负驿站、通信的工作。在七虎林河边的地窑点,还有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接收*需粮食物资等特殊的作用。
抗联密营
它一般建在深山老林里,多是利用山岭的地势或自然山洞建成的半地上半地下的地窨子。山林之中夏季闷热潮湿,蚊虫肆虐,冬季冰雪覆盖,苦寒难挡。虽然条件如此恶劣,但是这些密营对于抗联部队坚持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03
战斗在虎林地区的抗日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有数以千计的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英雄儿女战斗在虎林大地上。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不朽的功勋和献身于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永志不忘!
抗日英雄李一平
李一平,朝鲜族人,出生于年9月,年加入中国共产*,九一八事变后,*又派李一平到饶河、虎林一带组织开展反日活动,年7月成立中共虎林县委时,为第一任县委书记。年11月任东北抗日联*第七*第三师*治部主任、补充团团长。年初夏,敌人大部队围攻虎林黑嘴子,使部队断水断粮,这时李一平病倒,部队派一位姓曹的连长护送他到阿布沁河口一位老猎户窝棚里养病。一日敌人“讨伐队”途经于此,由于狗叫暴露目标,在与日*“讨伐队”作战中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光荣牺牲,时年29岁。抗日英雄崔庸健
从年末开始,崔庸健与*继兴(*哲云)等*员一起来到中国最东北角的宝清、虎林、饶河、抚远一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年7月,根据饶河中心县委的决定,崔庸健在宝清县小城子办起了**训练班,培训抗日人才。随后根据饶河中心县委决定,用仅有的一只手枪,成立了由金文享、金东天、崔龙锡、许成在、朴英根等6人组成的特务队,开展武装斗争,崔庸健亲任队长。年4月21日,在大叶子沟,已经发展到40多人40多条枪的特务队正式改编为饶河农工义勇*,队长崔庸健、*治部主任金文享。同年6月,崔庸健又在饶河三义屯举办了**训练班,70多名学员经过两个月的受训后全都参加了游击队。崔庸健派李学福到虎林独木河救国*部队进行协商,将游击队编入该部第一旅特务营,由金文亨任营长,崔庸健任*治部主任。年1月28日,救国*攻打虎林县城时,特务营作为先头部队参加了战斗,击毙日*官兵20多人,缴获4挺重机枪及许多武器。
抗日英雄景乐亭
景乐亭,年参加中共饶河中心县委领导的农工义勇*。年1月28日同东北抗日救国*一道强攻虎林县城(现虎头镇),他所领导的一旅一营曾突破敌人防线,与特务营一道,深入县城中心区,苦战一天,消灭大量日伪*,后因兵力悬殊,奉命撤出战斗。当高玉山领导的救国*退往苏联境内后,景乐亭率部仍留在虎饶地区坚持抗日斗争。年3月,景乐亭任抗联第七**特委常委,代理第七**长。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处于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景乐亭率领抗联第七*在饶河、虎林、富锦、同江、抚远等地坚持斗争,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是抗日联*高级将领之一。
抗日英雄——金品三
金品三,原名金万钟,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先后两次进关参加抗日活动,但由于日*封锁,均未实现。年到黑龙江省富锦县投身于抗日救国事业。年3月参加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四团(11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第七*)。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随部队活动于同江、富锦一带,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年4月,抗联第七*改编为抗联第二路*第二支队,金品三任教导大队*治委员;4月10日,金品三随支队*治部主任王效明进入虎林境内;5月中旬,为了解决部队给养,带领30多名战士去独木河搞粮食。这时,日伪*已经探知到抗联活动情况。当金品三带领部队在独木河北山宿营时,日伪*就从四面包围了上来。当抗联岗哨发觉时,日伪*已经上了山。金品三和教导大队长崔勇进立即组织突围,冲击日伪*的包围圈。在突围的时候,金品三中弹负伤,未能及时冲出包围。日伪*的警犬扯倒了金品三,他不幸牺牲,年仅32岁。
从这些在虎林战斗过的抗日英雄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面对国破家亡,不甘受奴役的救国精神;面对残暴强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面对生死考验,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版权声明:本
姜慧
监制I刘淑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