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经验 [复制链接]

1#

内蒙古自治区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稻田种植面积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扎实。内蒙古自治区稻田养鱼始于9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近几年,随着稻田养鱼规模的不断扩大,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业陆续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趋于成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逐步稳定。截至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9.62万亩,主要养殖品种除鲤鱼、草鱼、鲫鱼外,还大面积推广了锦鲤、罗非鱼,试验养殖了台湾泥鳅、小龙虾等名优品种。主要养殖模式为稻渔综合种养+旅游观光、生态环保、产业扶贫等发展模式。

二、发展模式

(一)稻渔综合种养+旅游观光。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稻田旅游观光区修建了栈道长廊,让游客近距离感觉体验到本地区稻渔文化。稻田里还特殊养殖了锦鲤、红鲫、河蟹等观赏鱼类和优良品种,在增加了休闲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宣传了北方民族地区传统生态种植水稻和稻田养鱼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科普作用,尤其是体验娱乐活动更能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科普效果明显。

(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整村推进、庭院综合种养殖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免费为稻田养鱼户提供优质鲤鱼和锦鲤夏花鱼种,一方面增加渔业生产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稻米品质和稻田养鱼米品牌知名度,提高了稻米价格,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

(三)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环保。由于水生生物对农药、化肥浓度非常敏感,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就大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这对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稻渔综合种养+质量安全。经过行业部门检测和大量的宣传,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稻米是绿色、有机大米,质量是有安全保障的,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稻渔综合种养已然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名片。

三、经验做法

(一)加强技术培训。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且让农户真正享受稻田养鱼带来的益处。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摸索适合的稻田养鱼模式、品种,科学管理稻田养鱼的每个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二)加强放苗监督和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稻田养鱼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稻田鱼苗的询价、挑选、运输、发放鱼苗等等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放苗工作结束后,组织技术服务人员对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进行回访,做好生产指导,敦促农牧民加强田间管理。

(三)举办稻田捕鱼节,扩大社会效益影响。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文化休闲旅游,积极取得*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通过开展稻田捕鱼节活动,提升稻田捕鱼节的级别和规模,扩大社会效益的影响。

四、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大部分农民第一次接触稻田养鱼,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无法了解和熟练掌握。

(二)缺乏专项资金。由于没有专项资金,限制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推广规模。

(三)苗种服务是瓶颈。由于气候原因,内蒙古自治区稻田养殖放苗时间是6月20日左右,而春季鱼种出池时间在4月末5月初,要暂养一个多月,提高了苗种成本。

(四)稻田养殖主要以生态养殖为主,还比较粗放。稻田工程标准低,人工修筑成本越来越高。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渔业部门充分发挥吉林省稻田种植优势,立足“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渔稻互促、稳粮增收、绿色生态”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为渔业转型升级、农(渔)民增收、产业精准扶贫打开了新的空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总体情况

吉林省稻渔种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目的是通过稻田中水产品的养殖,解决水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规模小,效益低。近年来,随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的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日益凸显,该项产业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稻渔种养增收工程”项目,当年推广稻田养鱼(蟹)面积12.7万亩,年推广22.14万亩,年全省稻田养鱼(蟹)规模达到47万亩,项目规模实现“三年三连翻”。年完成推广面积65.9万亩,创建国家级项目示范区3处,建立了13个项目核心示范区和4个扣蟹养殖示范区,每亩稻渔综合增效.8元。今年已下达计划,实施面积70万亩以上。

几年来在项目的拉动下认证有机、绿色品牌稻米超过15个,稻米每公斤价格最高达到元,多数稻米每公斤售价在20~30元,“永行蟹田米”、“习米”、“丑丑米”、“鴜鹭湖”、“吉蟹”等品牌大米在全国各地超市得到消费者广泛的认可,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增光添彩。同时在部分示范区把稻田养蟹(鱼)同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工程大幅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挥了渔业保粮食安全、保食品安全、保生态安全的功能,符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要求,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贫困县稻渔综合种养情况

在镇赉、洮南、大安等贫困地区大力推广以养殖鲫、鲤、鳅、蟹为主的稻-鱼、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年吉林省累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2万亩,其中贫困地区实施近56万亩,占总面积的41%。其中镇赉县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年实施面积37万亩,覆盖贫困户户,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全省计划在贫困县实施面积18.5万亩以上,占全省实施总面积的26.4%。其中镇赉县实施12万亩,占贫困县实施总面积的65%。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策扶持。自农业农村部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项目列为循环农业项目开展以来,吉林省各级*府部门高度重视,省渔业主管部门于年向省*府上报了《关于大力推进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的报告》,当时主管农业的隋忠诚副省长对此项目做了重要批示,自年开始省*府连续3年把“稻渔种养增收工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项目”列入省委省*府1号文件,年该项目被省*府评为“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项目”一等奖并通报表彰,年6月项目又被确立为吉林省农业创新发展的5项重大农业技术之一,景俊海省长对本项目的发展做了明确的指示。省渔业主管部门把该项目纳入吉林省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之中,同时列入每年对各级渔业行*主管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年5月30日,吉林省由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10个厅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将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纳入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中,给予统筹考虑。近两年,将近一半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本项目的推广。

(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年初省渔业部门下达全省推广计划,把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地,各级*府主管部门按照承担任务量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如吉林省的镇赉县以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到各乡镇,按县、乡、村逐级落实任务,组织召开全县动员会,现场签订责任书,同时把此项工作做为部门和乡镇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实现了整县推进,年全县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25.7%,县*府从扶贫资金中单独列支50余万元用于项目推广。该县结合全县稻渔种养的实际,在重点水田乡镇分别设立整乡推进示范区、整村推进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在整乡推进示范区,全乡户贫困户的亩水田都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在合作社示范区,选取机械设备先进、种类齐全,稻田连片规范,稻农思想进步的合作社牵头注册稻米品牌商标,如“老任头”牌商标,现在该合作社的大米供不应求,销往北京、广州、上海、海南及全国各地,价格都在每斤15-20元以上,渔业在脱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树立典型,全面带动。吉林省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按照“*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参与”的模式推进项目的开展,根据各地种养模式的不同,确立不同层次的示范区,加强组织和管理,打造出多个效益突出、带动性强、示范效果好的种养企业和大户。年、年创建了3家国家级项目示范区,省总站以永吉县大富人家米业公司示范区为点带动永吉县先导区发展稻田养蟹,吉林市以三辰米业公司为点带动吉林周边地区发展“围田暂养”模式稻田养蟹。镇赉、东辽、前郭等县市也抓住各县的示范点,在项目资金上对示范区加以倾斜在技术保障上加以扶持,使每个示范区不论是水产品养殖产量和效益、稻谷质量认证和品牌创建上都成为本地区的典型。年9月初至10月中旬组织全省八个地区分别承办稻渔综合种养现场经验交流培训班。经统计,现场会参会总人数创历史新高,人数达到人,其中主管局长参会12人,推广人员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参与人数人,示范区的种养大户、企业代表现场讲解,展示创建的有机、绿色稻米和品牌产品,让项目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作为现场会的主角,通过参观、互动、问询的方式提升了现场经验交流会的质量,达到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示范效果。

(四)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多年来省总站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结合本地的实际开展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先后集成创新出“分箱式插秧”、“围田暂养”、“环沟暂养”等技术模式,有效解决吉林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机械插秧与养殖对象需求条件不满足、扣蟹苗种购入时间与放养时间不对接等矛盾和技术瓶颈,目前,上述模式已在全省普遍推广应用,其中“分箱式插秧”模式被收录到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汇编丛书之中,“围田暂养”技术模式已经被吉林省技术监督局列为地方标准加以规范和推广,全面解决了吉林省扣蟹苗种放养时间与辽宁扣蟹销售时间不对接的矛盾。另外,近两年吉林省还开展了稻田培育扣蟹苗种、扣蟹越冬等技术探索和尝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吉林省下一步实现扣蟹苗种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吉林省稻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江河湖库的水质优良,近年来随着“河湖连通”等水利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吉林省的稻田面积将大幅度增长,预计到0年全省稻田面积将达到万亩,加之省委省*府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吉林大米”品牌创建力度的加大,都为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项目扩大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此吉林省各级渔业行*主管部门将充分利用好各项利于项目发展的*策,利用实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利时机,多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加大项目投入。继续联合科研院校加强项目技术研究和攻关,开展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发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推广核心作用,继续创建国家级、省级核心示范区,并发挥各级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有机、绿色产品的认证力度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把项目打造成促进乡村战略实施、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黑龙江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及其产业扶贫工作的总结

按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管理局《关于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的通知》(农渔行发函〔〕75号)要求,现将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情况以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及其产业扶贫的情况

年以来,人民群众对稻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水稻价格的“天花板”、种植成本的“地板”、资源环境的“紧箍咒”等问题日益突出,稻农增收途径受限,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正当其时,黑龙江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个地块面积大的优势,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及其产业扶贫力度,取得良好成效。

(一)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逐年增加。黑龙江省先后累计投入0余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水稻种植优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确保稻渔综合种养高标准、高起点和多种模式同步发展。

采取会议部署、制定方案及标准规程、技术培训、典型带动、试验示范和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和强化指导服务,先后试验推广了稻鱼、稻蟹、稻鳅、鱼鸭稻、蛙鱼稻、稻虾、稻鳖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广实施面积由年的5个示范县、面积12万亩,逐年发展到年30个示范县、面积70.5万亩,今年达到90多万亩。水稻种植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建三江农垦金储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实施稻鱼、稻虾、稻蟹共作模式面积达到7万多亩。北安市乌裕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面积扩大到1.2万亩,投入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高标准推进。绥化市北林区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稻鱼综合种养集中连片面积近亩,开挖标准的鱼沟鱼溜,实施多模式放养。杜尔伯特县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面积达2万亩,稻田扣蟹培育示范面积0多亩。饶河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面积发展到亩。绥滨县通过渔业部门无偿提供鱼类苗种万尾及办班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有力推动全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8万亩。“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在黑龙江省蓬勃兴起,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多亩稻田示范区中放入多斤小龙虾苗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示范,计划再建0平方米的繁育车间自繁小龙虾苗种。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学强家庭农场在22亩的稻田示范区中放入斤的小龙虾虾苗。林甸县宏伟乡兄弟生态种养植合作社在38亩的稻田示范区中放入0斤的小龙虾虾苗。佳木斯市森佳水产养殖公司利用多亩池塘开展小龙虾繁育养殖和安全越冬试验,带动小龙虾发展池塘养殖亩、稻虾综合种养多亩。双鸭山岭东区举办了首届小龙虾美食节。

(二)产量、产值、效益逐年提升。各地通过水产养殖技术、水稻栽培技术集成,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鱼、粮鱼双赢”的良好效益。据试验综合分析,稻渔共作平均每亩增产水产品22公斤,亩平均增收多元。桦川县稻鳅共作面积亩,台鳅亩均纯收入1多元。巴彦县稻鳅共作模式,亩产泥鳅近55公斤,泥鳅效益近元,超过水稻收益。同时,保障了水稻稳产,实现了种植“三减”,示范区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43%,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35%,不仅降低了成本,又可生产出绿色和有机水稻,较大幅度提高了稻米销售价格,可提高1-3倍以上,稻农增收增效非常明显。桦川县星火乡核心示范区生产的有机大米销售价格达到每公斤56元,辐射区古耕鸭稻专业合作社的亩“鱼鸭稻共作”模式,生产的绿色大米价格卖到34元/公斤,大米产品全部销售到省外。佳木斯郊区辐射区0余亩绿色水稻销售价格每公斤6元以上,比普通水稻销售价格翻一番。北安市乌裕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绥化市嘉香米业责任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对合作社1.2万亩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水稻全部订购,每斤收购价格1.8元,高于国家收储价0.5元。

(三)稻渔综合种养逐年培育了高端稻米品牌。通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一大批高端稻米品牌应运而生。佳木斯市郊区黑龙江金海大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年实施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公司注册了大米品牌“金海生态”蟹田有机大米,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大米在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中喜获银奖。企业在成长壮大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上百农民共同致富,加入有机种植合作社的农民每公顷稻田增加收入元以上。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互利互赢,瞄准大米中高档市场,生产有机大米,注册了“寒地明珠”、“寒地五谷”、“东北珍珠米”品牌大米,并通过互联网销售。合作社在成长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合作社共同发展,平均每公顷稻田增加收入0元以上。

(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逐年显现。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根据水稻边际效应原理和测产结果分析,在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可以发挥水生动物在稻田中“中耕、除草、增温、增氧、施肥”等作用,提高稻米品质,实现农业“三减”,降本增效,大大调动了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性。肇源县在盐碱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也取得明显效果,稻田PH值下降了0.3。

(五)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有力推动产业扶贫。黑龙江省充分认识渔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在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中,要求示范县和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实施主体加大渔业产业扶贫力度,对水田在示范区和辐射区内的贫困户,主动引领其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把好精准施策关,因户施策,对缺少资金的免费提供苗种、围栏物资;对缺少劳动力的,帮助建设工程和围栏等,同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务工,增加收入,确保与贫困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精准受益,持续稳定提高收入,已成为一些地区渔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绥滨县连续4年帮助贫困户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年为全县61个村屯的户困难稻农免费发放稻渔综合种养鱼苗86万尾,覆盖面积达1.29万亩。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年开始对口帮扶黑龙江省泰来贫困县,优选帮扶方式,在全县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面积从年的2.2万亩,发展到年的11.7万亩,取得了显著帮扶成效。其中,通过-两年实施稻蟹共作模式示范养殖成果分析,稻蟹共作较单种水稻地块亩纯收入增加56-75%。年全县稻蟹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在亩稻田分别开展“稻田+大眼幼体”、“稻田+扣蟹”的示范养殖,共投放大眼幼体30斤、扣蟹斤,目前水稻和河蟹长势良好。同时,开展了渔业先进养殖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以上。投入资金8.4万元,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送去鱼苗余万尾,3年累计对贫困户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万多亩,带动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余元。全省3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依托渔业产业扶贫,推进2多户贫困稻农开展稻渔共作,每亩可实现增收-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经验做法

(一)强化组织,典型引领。一是强化组织。成立各级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实施领导小组,采取会议部署、制定方案及标准规程、技术培训、典型带动、试验示范和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为加快推进稻蟹共作发展,推动省渔业协会、青花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湖八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关于南蟹北移,共同运营龙江蟹品牌的《合作养蟹协议书》,并对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创始人杨维龙颁发了龙江蟹品牌总顾问聘书;为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永旭先生颁发了龙江蟹首席技术专家聘书。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辽宁省盘锦市光合蟹业集团签署关于河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在集团挂牌“黑龙江省河蟹养殖培训基地”,组织黑龙江省县乡生产技术骨干到集团观摩学习培训。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开展稻蟹共作试验示范。优化稻蟹共作区域布局,利用国家油补专项统筹资金、省级农村水产补助费等资金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大县建设扣蟹培育基地,从辽河入海口引进河蟹大眼幼体在黑龙江省培育成扣蟹并越冬,比从辽宁购运扣蟹提高蟹苗成活率50%以上。帮助杜蒙县打通连环湖河蟹供港渠道,促进“龙江蟹”外销。二是强化培育典型,示范推广。连续两年举办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培训班,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发言交流、汇编典型材料等,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北安市、绥化市北林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二)建立高效推广服务机制,做好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是制定标准规程,做好培训及推广指导。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专家指导组,持续对技术骨干进行集中师资培训,制定印发了全省4项绿色食品“稻鱼”“稻蟹”“稻鳅”“稻鸭”共作技术规程和3项有机食品“稻鱼”“稻蟹”“稻鳅”共作技术规程,定期下基层进行现场指导,积极构建“技术专家+核心示范区+辐射户”的推广服务模式。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服务。在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期间,各地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推动落实示范区稻农地块、苗种选购暂养等,指导田间工程建设及苗种放养,经常检查指导田间管理、示范区种养殖记录、成蟹暂养育肥、示范辐射带动等工作。、

(三)坚持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推进。一是注重培育示范区经营主体。重点培育水稻种植连片、有一定面积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企业,采取措施调动积极性,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推动示范区与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生产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按绿色有机技术规程操作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注重培育打造稻米品牌。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涌现出了兰西县的“河顺”牌大米,佳木斯郊区的“金海生态”蟹田有机大米,泰来县的“一江五河”牌大米,木兰县的“莎莎妮”牌大米,汤源县的“引汤河”牌大米,桦川县的“寒地明珠”和“寒地五谷”牌大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打造“互联网、物联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四)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典型经验,扩大社会影响。一是通过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多种大众媒介宣传。如佳木斯日报的《桦川县“鱼鸭稻共育成绿色风景线》、鹤岗日报的《萝北县“稻田养鱼”让农民坐收“鱼”利》等报道都引起了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