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击江西洪水洪水下受灾群众的家顶端 [复制链接]

1#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吴国强

“吓死人了,突然间水一下就涨了好高。”回忆起几天前的洪水72岁的吴奶奶至今还是心有余悸。

吴奶奶家住鄱阳县昌州乡永林村,紧挨着昌江属于昌江的下游,9日水灾发生后吴奶奶被困家中,7月10日消防救援队划着冲锋舟进入村子,将她营救出来,并送到了安置点内。

鄱阳三庙前一中是此次鄱阳县洪灾的安置点之一,在此居住的多名群众都是昌州乡的,老人人跟孩子站了很大比例,其中还有部分是残障人士。

教学楼一楼靠近楼梯的教师办公室里堆满了毛巾、洗发水、方便面、卫生纸等生活物资,楼梯下也放满了瓶装矿泉水。

7月17日,阴了许久的鄱阳县终于迎来了太阳,中午时分气温直逼35度。志愿者在一楼教师办公室门口放置了一张桌子,旁边的墙壁上写着“问询处”。

“都是生活物资,缺什么可以随时过来领。”志愿者范铖钰说,这里不光负责咨询一下问题还发放物质。

范铖钰18岁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原计划是考试结束后出去玩的,结果遇到了洪水,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过来安置点帮忙。

13岁的小女孩曹颖看到记者拍照,便凑上前来主动与记者攀谈。

“这里太热了,好想回家吹空调。”曹颖说,她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滩下村,洪水把房子的一楼全部淹没了,在村里干部的帮助下住进了这个安置点。

谈起对安置点的生活感受,曹颖说:“都挺好,但是没有意思,还是想回家。”

原本上课的教室里,课桌被换成了10来张上下铺,曹颖与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这里,与她们一起的还有10来个村民。

据现场负责的鄱阳县妇联主席施宇萌介绍,昌州乡受灾后,第一批转移出来的老人、孩子都送到了这里,条件不是很好没有空调但是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好几个电风扇跟冷风机,教室里人员住的相对密集一些,大约20人所有,学生跟教师宿舍人员住的人没有这么多。

学校宿舍楼的一楼,被临时改造成了厨房,中午13时许,负责帮厨的受灾群众,在这里忙碌,宰杀鸭子、切菜,剥蒜、蒸米饭准备晚餐。

据厨师介绍,安置点每天中餐跟晚餐都是三个菜,两荤一素主食大米,今天的晚餐是,红烧鸭子、辣子炒肉、炒豆干。

走上学校宿舍楼2楼,朝北的走廊时不时有风吹过比较凉爽,来自永平村的4位村民在这里打起了当地比较流行的“上下游”扑克。

谈起此次的救灾,众人纷纷表示:“虽然没有家里舒服,但是总算也是一个住人的地方,最起码不用想以前再睡到堤坝上了,”

下午15时,潘阳县赣剧饶河戏迷协会的工作人员在院内开始搭建戏台,准备晚饭后表演。同时,消防救援队开来了一台可以洗澡的车辆,受灾群众分男女开始排队洗澡,等不及的男性,索性接一些热水在卫生间内擦洗身子。

傍晚18点40分,众人洗完澡吃过晚饭后,早早的坐在戏台前等待演出开始,戏台后已经画好妆的演出人员正在更换戏袍。

“下面演出的曲目是《打金枝》,请大家欣赏。”报幕员话音刚落,就迎来了一阵鼓掌、喝彩声。

施宇萌说,鄱阳县是曲艺之乡,有大小多个曲艺团体,老百姓都比较着迷赣剧,安置点的教室内原本就有投影,平时志愿者也给大家放些电影,校园广播也经常放一些音乐,但是群众们还是想看赣剧的现场演出。

记者从鄱阳县防汛指挥部获悉,截止7月15日18时,全县紧急转移安置人,设立20个集中转移安置点、共安置人;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余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