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玉器,如果以辽宁省海城市仙人洞遗址开始计算,是超过年的玉制器物历史;如果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开始计算,是超过年的系统性用玉历史;如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开始计算,是年的系统性用玉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是位于中国俄罗斯边境的饶河县(清朝发配犯人的宁古塔)乌苏里江西岸、饶河镇小南山的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小南山遗址是中国最东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现于年,年、年和年曾做过小规模考古工作。
年~年,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多次深入发掘,累计出土了余件玉器,器型包括玉玦、玉管、玉璧、玉环、玉珠、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弯条形器)、玉锛和玉斧等。这些玉器将中国使用玉器的传统提前了近年,小南山遗址也成为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系统性用玉遗址。
年10月7日,小南山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年5月,小南山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小南山遗址考古简报上的12件玉器与中原传统玉器风格相符,同时带有明显的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杰尼索夫洞遗址和阿峰托夫山遗址用玉的一些特征,这是玉制器物从北亚到东北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序。
据考古论断,以玉玦玉管为代表的玉器种类和以砂绳切割为代表的制作技术,在年前后开始从小南山传至东北亚各地,如俄罗斯联邦远东滨海边疆区的鬼门洞洞穴遗址、日本绳纹时代的金津町桑野遗址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开启了史前文明时代玉器革命的历程。
——本文节选作者原创文章《玉器,从北亚到东北亚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