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一个东北贫困山村蝶变背后的振兴路
TUhjnbcbe - 2025/6/12 17:34:00
02:45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8日电(记者李凤双、王建)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畔,有个村庄叫小南河,过去这个村落后、封闭、贫困,村民爱喝酒、赌博。如今,村风民风向好,村民积极进取,还搞起了乡村旅游,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走上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小南河村的“蝶变”,正是中国12.8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的缩影,折射了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中国贫困村庄的历史性变迁。

寒冬里,小南河村村民毛志江领着村民洗辣椒、炒辣椒、做辣椒酱……他的棉裤被辣椒水打湿,一股呛人的辣椒味弥漫整个房间,毛志江也没觉得苦。

这几年毛志江像换了个人。过去他几乎天天与酒为伴,是个有名的“酒鬼”、懒汉。他和一些村民,有时一天赶三四个酒场,经常喝到不省人事。

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全貌。新华社发(顾景坤摄)

改变从年底开始。小南河村作为贫困村,迎来了中国政府组织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整治酒风的同时,还根据村民爱种辣椒的习惯,计划筹资建立辣椒酱厂。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毛志江第一个入股。“以前我也想干点事,但村里一没产业、二没领头人,就‘破罐子破摔’,整天喝酒、打麻将。”毛志江说,现在不一样了,驻村干部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有事干了。

如今小南河投资万元的现代化标准辣椒酱生产车间已建成,年生产能力将达万瓶。小南河村村干部董连营说,目前,厂子已接到一个10万元的订单。

村民慢慢发现“酒鬼”闲不住了。去年冬天,毛志江又向亲朋借了钱,买了40只母羊,每天早上8点多他就赶着羊群出门。毛志江说,现在哪还有时间喝酒,过得充实,生活才有奔头。

过去,小南河是远近闻名的“大酒罐子”,每家至少有两口能装斤的大缸,一口缸装水,一口缸装酒。如今,在小南河,村民不再比“酒桌上谁能喝”,而是比“谁能勤劳致富”。

两年前,一企业在小南河村种了多亩药材,曾经爱喝酒的贫困户宋文明,在那采药、锄草,一小时15元,今年挣了多元。

酒风刹住,村风民风向好。小南河村停了10多年的秧歌队重新组建起来。村民康进香说:“以前大伙整天喝酒,哪有时间扭秧歌,秧歌队不仅丰富文化生活,还让邻里关系更融洽。”

冷菊贞(左二)和小南河村两委班子在开会讨论小南河发展规划。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过去,一到冬季,大雪封路,小南河几乎与世隔绝。驻小南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冷菊贞来此之前,就做了调研,到了之后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最初这个提议,遭到很多村民反对:“我们这个穷乡僻壤,外人谁愿意来?”

但在冷菊贞看来,小南河村有巍巍大顶子山、清澈山泉河,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格的木刻楞老屋、大院等老物件,再加上东北的一些民俗民风,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冷菊贞挨家挨户动员走访。村民李忠海带头建起第一个农家乐。慢慢有了第二家、第三家……

为了宣传小南河,有一年除夕夜,冷菊贞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独自踏着没膝盖的积雪,穿过坟茔地,登上大顶子山,拍摄小南河村红灯高挂的夜景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大年初二就吸引来游客。

为了让游客有的玩,村民用铁锹在大顶子山山坡上挖出了一条爬犁雪道,把养鸡户的小笨鸡放到雪地里让游客抓,把村里的老骡子也套上爬犁让游客坐,把改造后的木刻楞老屋让游客住……

小南河村一农家乐的女主人杨红丽在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小南河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3年多来,小南河村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营业收入多万元。黑龙江省虎林市摄影爱好者毕路亭说,5年前还不知道小南河在哪,如今在摄影圈内已是“网红村”。今年8月,小南河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小南河从穷乡僻壤到“网红村”,背后折射的是发展理念之变。在冷菊贞影响下,村民开始重视绿色种植、养殖。贫困户杨俊华养了20多只鸡,土鸡蛋专供农家乐,每月都有几百元的收入。去年底,杨俊华脱贫,小南河村也成功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多万,交出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单。小南河的“蝶变”是一次生动实践。《“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中国2.26万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东北贫困山村蝶变背后的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