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迎着东升的红日走
TUhjnbcbe - 2025/6/29 18:2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http://www.wangbawang.com/m/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传唱半个多世纪的《乌苏里船歌》,形象描绘了赫哲族的劳动生活场景。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涛摄)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

从全族仅存余人到如今的多人,从原始渔猎到安居乐业,赫哲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征程中,唱响着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这是6月16日拍摄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涛摄)

经历沧桑巨变,踏上全面小康路

滔滔黑龙江水,见证着赫哲族的千年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前,赫哲族仅存余人。

苦难的日子,让82岁的赫哲族老人何桂香记忆犹新:“以前在山上住地窨子,靠打猎捕鱼为生。在船上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夏天被蚊虫咬得浑身包,秋天冻得手生疼。”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赫哲族人口逐步恢复。

年,第一个赫哲族民族村八岔村(互助组)成立。年,第一个赫哲族民族乡八岔赫哲族乡成立。

如今,赫哲族聚居地已经形成“三乡五村”格局——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四排村、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总人口超过人。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村民李志国驾驶拖拉机运输渔船(6月12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打鱼,是赫哲族沿袭几千年的谋生手段。但由于过度捕捞,捕鱼量下降,赫哲族生活难以为继。

“国家拨给拖拉机,派来技术员,兴修水利,帮我们‘洗脚上岸’。”年,八岔村尤洪军率先开荒种地,从渔民变为农民。

转型是艰辛的。开荒地位于江心岛,冬天,跑冰面运农机;春天,驾小船送农资。

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岛在汗水的浇灌下变为良田。如今,尤洪军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种植大豆、玉米等多亩,全年收入多万元。

这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的赫哲族特色房屋(6月19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赫哲族常说,江里有金又有银,就看你手勤不勤。勤劳的赫哲族追逐着致富梦。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鱼骨工艺艺人孙玉林展示自己制作的的鱼骨作品(6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村民赵俊经历多次失败,改良了赫哲族传统烤鱼工艺,在街津口景区打出品牌。

游客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拍照留念(6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说,致富奔小康已经成为赫哲族人共同的目标,通过苦干实干,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如今的八岔村,一栋栋白墙蓝瓦的新居透着田园风情,旅游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白天,赏江景、捕江鱼、滩地野炊;傍晚,伴晚霞、点篝火、随欢快的乐曲一同载歌载舞。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涛摄)

同江市委书记、市长王金说,从渔猎到农耕,再到发展文化旅游等多业并举,赫哲族正在全面小康路上跨步前进。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人们穿着赫哲族传统服饰跳舞(6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激活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

“在街津口赫哲族乡,有勤劳勇敢的赫哲人。而我站在高高的街津山上,向着东方,迎着太阳,高唱伊玛堪……”

伊玛堪是赫哲族古老的说唱艺术,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一度面临传承危机。年,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的全面小康,怎能少了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11岁的赫哲族女孩王淋瑶(右)和母亲赵俊在江边用赫哲语唱民歌(6月16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守护民族之音,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作为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宝臣视其为珍宝。

在八岔赫哲族乡伊玛堪传习所,传承人吴桂凤教唱赫哲族民歌,上至耄耋,下至垂髫,学员们热情高涨。

在吴宝臣家中,手机云台、三脚支架是他购置的网课传播新工具,他还时常约三五好友一起,为创作新时代伊玛堪采风。

赫哲族传统技艺也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从教37年的赫哲族教师宫福云说,传承从娃娃抓起,为古老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教孩子演唱伊玛堪(6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尤忠美是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她制作的赫哲族传统鱼皮衣远销国内外,跟随她学习的学生已达40多人。

一张张柔软的鱼皮平整拼接,以细密的针脚绣上典雅的纹样……无论在哪里展出,鱼皮衣总会引起众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迎着东升的红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