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三江源区牧民我的家乡又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美好家园
TUhjnbcbe - 2020/7/10 11:10:00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

三江源区牧民:我的家乡又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美好家园


我看见,看见一道彩虹,划过马蹄眷恋的草原 我看见,看见可可西里,藏羚羊多么恬静安详 呀啦嗦,梦中的绿洲,是我生命的家园! 当悠扬的歌声随风飘来的时候,藏族牧民桑巴拉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望着波光粼粼的鄂陵湖水,行走在牧草随风摇曳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下如画一样的风景,令桑巴拉心旷神怡。


桑巴拉发现,最近两年来,草场上的草长得没过了扎帐篷的木桩,扎陵湖和鄂陵湖这对 姐妹湖 的湖面也在慢慢扩张。 是国家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让我的家乡又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美好家园! 桑巴拉感慨地说。


*河,是中国境内第二大长河。桑巴拉所在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 连体 湖泊,*河源头众多的溪流首先注入这两个湖泊,而后形成*河干流,一路奔腾而下,一泻千里。


姐妹湖 所在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河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玛多县境内多沼泽湿地,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达4000多个,素有高原 千湖之县 的美誉。


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玛多县的生态恶化程度已非常严重:半数以上的湖泊干涸见底,曾经水流不断的几十条大小河流有的时断时续成了季节河,有的则彻底消失。


十几年前时,这里的草地退化、沙化很厉害,牧草只有寸把高,牛羊根本吃不饱,老鼠到处乱窜与牛羊争食。 从小在鄂陵湖畔长大的桑巴拉说。


十几年前,不仅仅是*河源头地区,中国另外两条大河 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样令人担忧。长江源地区甚至出现了 住在江边买水喝 的现象。三大江河源区生态恶化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也同样引起中国*府的高度关注。


2005年,*府投资75亿元人民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启动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这里正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 *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2003年,青海省在桑巴拉生活的*河源头地区启动实施了大规模 退牧还草 工程,通过*府免费提供住房和生活补助的形式,动员牧民群众离开当地草原,搬迁到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去定居,让不堪重负的大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只有桑巴拉一家和少数一些牧民留了下来看护草场,大部分牧民自愿离开了草原,也告别了世代沿袭的游牧生活。


退牧还草只是众多保护项目中的一项。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青海省在国家支持下共实施了涉及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能源建设、人工增雨、生态监测等22个子项目。


保护项目逐渐显现出成效。跟踪监测数据显示,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区的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河源头著名的 千湖湿地 也已整体恢复。三江源区中等覆盖度草地面积呈持续稳定态势,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以每年2378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高寒草原 顽疾 黑土滩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大面积沙化草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也由治理前的不到15%增加到了38.2%。


在有效保护草原植被的同时,三江源区域内森林面积在6年间净增了150平方公里,植物种群得到持续保护。同时,江河湖泊中的水生生物资源生存环境改善,草原林地中的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栖息活动范围呈扩大趋势。


三江源的生态改善惠及千里之外的中国内地广大地区。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江源超过1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保护区内,90%以上的河流水质不断优化并达到国家一类饮用水标准,保证了中国长江沿岸11个省市、*河沿岸9个省区的用水安全。


李晓南说,随着三江源保护一期工程的实施进入尾声,中国*府正在研究并可能将在今年内出台三江源二期工程的实施方案,预计总投资超过100多亿元。 ( 张进林、陈国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江源区牧民我的家乡又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