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饶河县图书馆bull历史故事人间
TUhjnbcbe - 2020/9/25 5:20:00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要说最近的热门话题是什么,那肯定非地摊经济莫属了。各地刮起了摆摊的风潮,仿佛大家不是开始了自己的小摊儿生涯,就是在计划着摆点什么好。下面我们不妨研究研究古代的地摊文化来赶赶时髦。

说起摆地摊,可以说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商贸活动。原始社会,大家以物易物,“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与现今的地摊经济也无甚区别。但看得出,即便是原始的“摆地摊”,也是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的,也就是最初的市场。

“市”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可追溯于夏王朝。

商王朝时期市场则更加普遍——古代文献记载“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此时商贸活动已经蔚为可观——诗经有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说的便是殷都繁荣的景象。西周时期,已经设有“市司”管理市场,“贾师”管理物价,市场管理制度雏形初现。

“市井”是古典小说中最常见到的市场代名词,最早出现在春秋《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意思是有商人经营的地方就是市井。

为何称为市井呢?与摆地摊的地点有关。

有一种说法是大家是在井田旁进行交易,故称市井。井田是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场所,想象一下大概就是把刚摘下来的新鲜农产品就地销售的意思。另一说是在水井旁边进行交易,水井是古代人们日常给水、洗濯都离不开的生活场所,是居住区的中心,也是人们最常聚集的地方,容易促成交易,故称市井。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频繁、规模逐渐庞大的贸易需求,同时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权加强也促使更方便对商贸进行管理的制度产生,于是市井逐渐向市里(坊)转变。

西汉时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市场管理制度。

班固《两都赋》记载,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市中设有专门的商业区称为“市”,居民区则称为“里”(后称为“坊”)。市、里截然分开。在“市”中,同类商品排在同一行列内为“肆”,因此称为“列肆”、“市列”;贾人在贾区进行坐卖。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轴对称式坊市城市便是大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建造的,共有两市坊,是同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目与面积相等的坊市。诗人白居易曾在《登观音台望城》中用诗生动地描述了坊市制下长安城整齐划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最初,坊市严格区分开,到唐中后期便逐渐打破,甚至不再限制商品交易时间,于是夜市出现了。

唐代后期,原本定时的坊市制度被打破,夜市正式出炉,白天黑夜,灯火通明,商业气息喷涌而出。晚唐诗人杜牧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的就是当时秦淮河边的夜市景象。

到了宋朝,商业的发展就更快速了,坊市界限被打破,集市甚至是夜市的繁荣速度超乎想象。

《东京梦华录》里说,顺御街往南出朱雀门,一直到龙津桥都是北宋著名的州桥夜市。夜市里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水饭、熬肉、鹅鸭鸡兔、腰肾鸡碎……价廉物美,百姓最爱。

宋朝的商业如此发达,与当权者的支持也分不开。宋太祖就曾专门对夜市作出过指示:“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朝的街道司也是一个非常有存在感的部门,它类似于现在的城管,专门处理街道的日常管理,也维持各类街边集市的秩序。

回到现代,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享受着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但偶尔还是会怀念小时候走街串巷买卖人的吆喝和香气四溢的小吃摊。所以,即使做不成摆地摊的商贩,也可以呼朋唤友去地摊上逛上一逛,随手买一两件小东西把玩,一点吃食边逛边吃,不仅纾解压力,也能助友情爱情升温,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饶河县图书馆bull历史故事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