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药监局
年第19号
为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炮制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我局组织对《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进行修订,已完成《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的编制,现予以发布,自年10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附件:《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收载品种目录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年6月10日
根、根茎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人参
2 八角莲
3 九节菖蒲
4 了哥王
5 三七
6 三棱
7 干姜
8 土贝母
9 土牛膝
10 土茯苓
11 大*
12 大蓟根
13 小*花菜根
14 山豆根
15 山药
16山柰
17 山楂根
18 山慈菇
19 千斤拔
20 千年健
21 川贝母
22 川牛膝
23 川乌
24 川芎
25 马兰根
26 天冬
27 天花粉
28 天南星
29 天麻
30 天葵子
31 木香
32 太子参
33 水杨梅根
34 牛膝
35 毛冬青
36 升麻
37 片姜*
38 丹参
39 乌药
40 巴戟天
41 玉竹
42 甘松
43 甘草
44 甘遂
45 石菖蒲
46 龙胆
47 北沙参
48 生姜
49 仙茅
50 白及
51 白术
52 白头翁
53 白芍
54 白芷
55 白附子(禹白附)
56 白茄根
57 白茅根
58 白河车
59 白药子
60 白前
61 白蔹
62 白薇
63 玄参
64 半夏
65 地枯蒌
66 地*
67 地榆
68 西洋参
69 百合
70 百部
71 当归
72 当归尾
73 当归身
74 朱砂根
75 竹节参
76 延胡索
77 伊贝母
78 羊乳根
79 羊蹄根
80 关白附
81 防己
82 防风
83 红大戟
84 红木香
85 红参
86 红景天
87 麦冬
88 远志
89 赤芍
90 苍术
91 苎麻根
92 芦根
93 两面针
94 岗稔根
95 何首乌
96 羌活
97 附子
98 苦甘草
99 苦参
茅莓根
板蓝根
刺五加
郁金
软柴胡
虎杖
明*参
知母
金果榄
金荞麦
金雀根
金樱子根
狗脊
泽泻
细辛
贯众
茜草
草乌
草石蚕
茶树根
胡*连
胡颓子根
南沙参
枸杞根
枸骨根
威灵仙
骨碎补
香附
重楼(七叶一枝花)
禹州漏芦
独活
姜*(广姜*)
前胡
穿山龙
穿破石
秦艽
珠子参
莪术
桔梗
桃树根
柴胡
*参
铁包金
铁扁担
臭梧桐根
射干
徐长卿
狼*
凌霄根
高丽红参
高良姜
拳参
粉沙参
粉萆
粉葛
浙贝母
海芋(痕芋头)
桑树根
排草
菝葜
*芩
*芪
*连
*药子
*精
常山
野蔷薇根
蛇六谷
银柴胡
猫人参
猫爪草
麻*根
商陆
续断
绵萆
葛根
萱草根
紫草
紫菀
墓头回
蒲包草根
雷公藤
酸模
蜘蛛香
薤白
薏苡根
藁本
藕节
藤梨根
糯稻根
果实、种子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八角茴香
2 刀豆
3 刀豆壳
4 大风子
5 大豆卷
6 大枣
7 大腹毛
8 万年青子
9 小茴香
10 山茱萸
11 山楂
12 千金子
13 川楝子
14 广天仙子
15 女贞子
16 马钱子
17 马兜铃
18 马蔺子
19 王不留行
20 天竹子
21 天浆壳
22 无花果
23 木瓜
24 木蝴蝶
25 木鳖子
26 五味子
27 车前子
28 巨胜子
29 水红花子
30 牛蒡子
31 化橘红
32 分心木
33 乌梅
34 凤眼草
35 六轴子
36 火麻仁
37 巴豆
38 功劳子
39 石榴皮
40 龙眼肉
41 北瓜
42 白平子
43 白苏子
44 白茄子
45 白果
46 白扁豆
47 白扁豆衣
48 瓜蒌子
49 瓜蒌皮
50 冬瓜子
51 冬瓜皮
52 母丁香
53 丝瓜子
54 丝瓜络
55 地肤子
56 亚麻子
57 西瓜皮
58 西青果
59 西砂壳
60 光明子
61 吕宋果
62 肉豆蔻
63 肉豆蔻花
64 肉桂子
65 决明子
66 阳春砂壳
67 红曲
68 红豆蔻
69 麦芽
70 赤小豆
71 芫荽子
72 芸薹子
73 花生衣
74 花椒
75 花椒目
76 芥子
77 苍耳子
78 芡实
79 芦子
80 果核
81 豆蔻
82 豆蔻壳
83 连翘
84 连翘心
85 吴茱萸
86 皂荚
87 皂荚子
88 佛手
89 沙苑子
90 诃子
91 补骨脂
92 陈皮
93 青皮
94 青果核
95 青葙子
96 苦石莲子
97 苦瓜干
98 苦杏仁
99 苘麻子
茄蒂
松子仁
枣儿槟榔肉
郁李仁
罗汉果
使君子
金葫芦
金樱子
肥皂子
建栀
荜茇
荜澄茄
草豆蔻
草果
荞麦
茭白子
茺蔚子
胡芦巴
胡椒
荔枝核
南五味子
南瓜子
南瓜蒂
南烛子
南葶苈子
南鹤虱
枳壳
枳实
枳子
柏子仁
栀子
枸杞子
枸橘梨
柿蒂
砂仁
牵牛子
鸦胆子
韭菜子
香豆豉
香橼
秋葵子
胖大海
急性子
莱菔子
莲子
莲子心
莲房
莳萝子
桂花子
桃仁
核桃仁
秫米
益智
娑罗子
浮小麦
预知子
桑椹
*荆子
菟丝子
梧桐子
曼陀罗子
蛇床子
银花子
甜石莲
甜瓜子
甜瓜蒂
猪牙皂
望江南
淮小麦
绿豆
绿豆衣
葫芦壳
朝天子
楮实子
棉花子
棕榈子
紫苏子
黑豆
黑芝麻
黑枣
蓖麻子
蒺藜
蒲种壳
蒲葵子
槐角
路路通
锦灯笼
蔓荆子
榧子
槟榔
酸枣仁
罂粟壳
蕤仁
樱桃核
樟梨子
稻芽
瘪桃干
薏苡仁
薜荔果
橘红
橘络
橘核
豆衣
覆盆子
全草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一枝*花
2 丁癸草
3 七星草
4 大青草
5 大金牛草
6 大狼把草
7 大蓟
8 小青草
9 小金牛草
10 小蓟
11 山药藤
12 千里光
13 广陵香
14 广藿香
15 马齿苋
16 马蹄金
17 马鞭草
18 天仙藤
19 天名精
20 天青地白草
21 天胡荽
22 天葵草
23 木贼
24 车前草
25 瓦松
26 水苦荬
27 水线草
28 水蜈蚣
29 牛筋草
30 乌拉草
31 乌韭
32 乌蔹莓
33 石上柏
34 石见穿
35 石打穿
36 石仙桃
37 龙须草
38 龙葵
39 田字草
40 田皂角
41 仙桃草
42 仙鹤草
43 白花蛇舌草
44 瓜子金
45 半边莲
46 半枝莲
47 老鹳草
48 地耳草
49 地锦草
50 过山龙
51 西小草
52 百蕊草
53 灰草
54 刘寄奴
55 灯笼草
56 农吉利
57 寻骨风
58 阴地蕨
59 红旱莲草
60 芫荽草
61 苍耳草
62 杜衡
63 杠板归
64 杏香兔儿风
65 连钱草
66 牡蒿
67 伸筋草
68 佛耳草
69 鸡骨草
70 鸡眼草
71 青蒿(秋蒿)
72 苘麻
73 虎耳草
74 岩柏
75 垂盆草
76 佩兰
77 金枪草
78 金沸草
79 金钱草(对坐草)
80 金钱蒲
81 肺形草
82 肿节风
83 鱼腥草
84 狗舌草
85 狗尾草
86 卷柏
87 泽兰
88 泽漆
89 荆芥
90 茵陈
91 荠菜花
92 荔枝草
93 点地梅
94 省头草
95 香薷
96 穿心莲
97 绒线草
98 绞股蓝
99 鸭脚草
鸭跖草
铁扫帚
铁苋菜
铃茵陈
积雪草
凉粉草
益母草
海金沙藤
浮萍
通天草
菥(苏败酱)
萝藤
蛇莓
盒子草
猪殃殃
麻*
鹿茸草
鹿衔草
剪刀草
婆婆针
草
蓄
酢浆草
紫花地丁
景天三七
鹅不食草
筋骨草
童子益母草
蒲公英
碎米荠
蜀羊泉
腹水草
菜
莶草
辣蓼
熊掌草
墨旱莲
薄荷
瞿麦
蟛蜞菊
翻白草
藿香
花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丁香
2 山茶花
3 千日红
4 马蔺花
5 木芙蓉花
6 木犀花
7 木槿花
8 月季花
9 凤仙花
10 玉米须
11 玉荷花
12 代代花
13 白豆蔻花
14 西红花
15 合欢米
16 阳春砂花
17 阳桃花
18 红花
19 芫花
20 牡蒿子
21 佛手花
22 谷精草
23 辛夷
24 鸡冠花
25 玫瑰花
26 茉莉花
27 茅针花
28 松花粉
29 金莲花
30 金雀花
31 金银花
32 闹羊花
33 厚朴花
34 洋金花
35 扁豆花
36 蚕豆花
37 莲须
38 荷花
39 夏枯草
40 臭梧桐花
41 凌霄花
42 益母花
43 菊花
44 梅花
45 野菊花
46 野蔷薇花
47 旋覆花
48 密蒙花
49 款冬花
50 葛花
51 萱草花
52 蒲*
53 槐米
54 蜡梅花
叶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大叶三七叶
2 大青叶
3 木芙蓉叶
4 凤尾草
5 艾叶
6 艾绒
7 石韦
8 石楠叶
9 四季青
10 西河柳
11 杜仲叶
12 青松毛
13 苦丁茶
14 枇杷叶
15 罗布麻叶
16 侧柏叶
17 建兰叶
18 胡颓子叶
19 南烛叶
20 枸骨叶
21 枸橘叶
22 莱菔叶
23 荷叶
24 荷梗
25 荷蒂
26 桉叶
27 铁树叶
28 臭梧桐叶
29 桑叶
30 桑芽
31 银杏叶
32 甜茶
33 淫羊藿
34 淡竹叶
35 紫苏叶
36 番泻叶
37 橘叶
38 木叶
皮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土荆皮
2 木槿皮
3 五加皮
4 白鲜皮
5 地枫皮
6 地骨皮
7 肉桂
8 合欢皮
9 关*柏
10 杜仲
11 牡丹皮
12 苦楝皮
13 官桂
14 草大戟
15 厚朴
16 香加皮
17 姜皮
18 秦皮
19 浙桐皮
20 桑白皮
21 *柏
22 紫荆皮
23 椿皮
藤、木、茎枝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丁公藤
2 八楞木
3 土藁本
4 大血藤
5 川木通
6 广藿香梗
7 木通
8 六月雪
9 功劳木
10 石龙芮
11 石斛
12 石楠藤
13 鸟不宿
14 丝瓜藤
15 芝麻杆
16 肉苁蓉
17 竹茹
18 灯心草
19 麦秆草
20 苏木
21 皂角刺
22 伽香
23 沉香
24 忍冬藤
25 鸡矢藤
26 鸡血藤
27 青风藤
28 佩兰梗
29 金丝草
30 油松节
31 降香
32 南方红豆杉
33 柘木
34 钩藤
35 香樟木
36 *箭羽
37 首乌藤
38 络石藤
39 桂枝
40 铁皮石斛
41 透骨草
42 海风藤
43 宽筋藤
44 通草
45 桑枝
46 接骨木
47 *瓜藤
48 *藤
49 梗通草
50 野毛豆藤
51 野葡萄藤
52 清明柳
53 紫苏梗
54 锁阳
55 矮地茶
56 槲寄生
57 瘪竹
58 檀香
59 藿香梗
树脂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血竭
2 安息香
3 苏合香
4 没药
5 阿魏
6 松香
7 枫香脂
8 乳香
9 桃胶
10 藤*
菌、藻、地衣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马勃
2 石木耳
3 冬虫夏草
4 老君须
5 竹蝗
6 灵芝
7 昆布
8 金蝉花
9 茯苓
10 狼苔
11 海藻
12 银耳
13 猪苓
14 猴头菇
15 雷丸
动物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九香虫
2 干蟾
3 土鳖虫
4 马宝
5 天龙
6 五谷虫
7 五灵脂
8 瓦楞子
9 水牛角
10 水蛭
11 牛角
12 牛*
13 乌梢蛇
14 凤凰衣
15 石决明
16 白螺蛳壳
17 老秋蝉
18 地龙
19 虫白蜡
20 全蝎
21 羊角
22 红娘虫
23 坎
24 牡蛎
25 龟甲
26 龟甲胶
27 阿胶
28 鸡内金
29 青娘虫
30 刺猬皮
31 金钱白花蛇
32 鱼脑石
33 狗肾
34 狗宝
35 夜明砂
36 线鱼胶
37 玳瑁
38 珍珠
39 珍珠母
40 珊瑚
41 虻虫
42 哈蟆油
43 将*干
44 穿山甲
45 蚕茧壳
46 蚕砂
47 鸬鹚涎
48 海马
49 海龙
50 海粉
51 海螵蛸
52 浮海石
53 桑螵蛸
54 蛇蜕
55 猪胆膏
56 鹿角
57 鹿角胶
58 鹿角胶霜
59 鹿茸
60 鹿筋
61 鹿鞭
62 羚羊角
63 斑蝥
64 紫贝齿
65 紫河车
66 紫草茸
67 紫梢花
68 蛤壳
69 蛤蚧
70 蛴螬虫
71 鹅管石
72 猴枣
73 蜈蚣
74 蜂房
75 蜂蜡
76 蜂蜜
77 蜣螂
78 鼠妇虫
79 蝉蜕
80 熊胆
81 蕲蛇
82 蝼蛄
83 僵蚕
84 蟾酥
85 鳖甲
86 麝香
矿物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大青盐
2 广丹
3 无名异
4 云母石
5 水银
6 石膏
7 石燕
8 石蟹
9 龙齿
10 龙骨
11 白石英
12 白石脂
13 白矾
14 白砒石
15 白粉霜
16 白硇砂
17 玄明粉
18 玄精石
19 皮硝
20 芒硝
21 朱砂
22 自然铜
23 阳起石
24 红砒石
25 红粉
26 红硇砂
27 玛瑙
28 赤石脂
29 花蕊石
30 针砂
31 皂矾(绿矾)
32 青铅
33 青礞石
34 软滑石
35 金精石
36 金礞石
37 炉甘石
38 咸秋石
39 轻粉
40 钟乳石
41 禹余粮
42 胆矾
43 铁落
44 铅粉
45 *升
46 蛇含石
47 铜绿
48 银朱
49 银硝
50 密陀僧
51 琥珀
52 硫*
53 雄*
54 紫石英
55 寒水石
56 硼砂
57 磁石
58 雌*
59 赭石
其他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丁桂散
2 人工天竺*
3 人中白
4 人中*
5 干漆
6 天水散(沪)
7 天竺*
8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9 五倍子
10 六一散(沪)
11 六神曲(沪)
12 方儿茶
13 玉泉散(沪)
14 失笑散(沪)
15 西瓜霜
16 百草霜
17 吊筋药
18 血余炭
19 冰片(合*脑)
20 芦荟
21 灶心土
22 没食子
23 陈棕炭
24 鸡苏散(沪)
25 青六散(沪)
26 青黛
27 胡桐泪
28 柿霜饼
29 荸荠粉
30 臭芜荑
31 益元散(沪)
32 海金沙
33 海蛤散
34 淡秋石
35 温六散(沪)
36 碧玉散(沪)
37 鲜竹沥
38 樟脑(天然)
39 黛蛤散
目前少用品种根、根茎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甘草节
2 甘草梢
3 红孩儿(薯莨)
4 津柴胡(秋柴胡)
5 铁棒锤(一枝蒿)
6 *芪皮
7 甜桔梗
果实、种子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川楝肉
2 马料豆
3 金钩子
4 南芡实
5 相思子
6 野料豆
7 橘白
全草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川柴胡(竹叶柴胡)
2 追风草
3 麻绒
4 鲜铁扁担
5 寮刁竹
花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三七花
2 砂仁花
叶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三七叶
2 枸杞叶
3 荷叶边
4 荷叶络
5 桑叶络
6 菊花叶
7 银花叶
藤、木、茎枝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虫笋
2 南瓜藤
3 桂木
4 桂枝尖
动物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人指甲
2 山羊血
3 水獭肝
4 牛胆膏
5 花蜘蛛
6 豹骨
7 *唇胶
8 象牙屑
9 象皮
10 鹿胎
11 猴骨
12 蝉肚
矿物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升药底
2 银精石
其他类
序号 品种名称
1 陈墨
2 金墨
3 烟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关于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池发〔〕9号(年5月29日)
大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修复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业态、产品和服务的统称,覆盖一二三次产业,具有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等显著特点。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把池州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精神,结合池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把池州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调转促”行动计划,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毗邻目标市场的区位优势,按照“生态+”、“旅游+”、“文化+”的理念,切实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生态养生、促进健康旅游、开发养生文化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着力构建以生态养生为根本、禅修养生为特色、户外健体为支撑、健康食品为基础,创新融合一二三次产业发展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打响池州“中国健康养生之都”品牌,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首选大健康养生目的地。
(二)目标定位。
围绕将池州打造成为中国健康养生首选地,构建长三角生态养生中心、禅修养生中心、户外健体中心、健康食品中心,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探索一批试点示范经验、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
到年,“首选地、四中心”初具雏形,建成50个带动作用强的健康产业项目,打造10个特色健康小镇、产业基地(园区)、旗舰型企业,“中国健康养生之都”品牌叫响全国,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域。
(三)基本原则。
1.*府引导,市场主体。立足于大健康产业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加强*府调控引导,加大*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谋划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好地投入到中高端健康产业发展。
2.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统筹大健康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依托山水林田湖自然脉络,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不另起灶炉,不大拆大建,保持城乡建设整体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生态、体育、农林、电商等产业有机衔接,统筹发展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3.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深化医药卫生、教育体育、养老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破除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生态+”、“旅游+”、“互联网+”的理念,加快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体育健身、生态休闲、信息服务、中医药保健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4.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按照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空间,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深挖发展潜力,科学谋划布局,科学安排产业发展时序,对健康养生、户外健体、绿色食品等优势领域实行战略聚焦,努力打通关键产业链,打造中高端品牌,通过关键项目、拳头产品的创新突破,不断形成和彰显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二、主要任务
(一)优先发展生态养生产业。
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综合开发利用我市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以石台富硒养生基地、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升金湖和平天湖湿地公园等为主要支撑载体,大力发展富硒养生、森林养生、水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等养生业态,鼓励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加快开发森林浴、天然氧吧、竹林疗养等健康养生产品,打造一批生态养生主题乡村酒店(客栈)、农庄、体验园、养生谷、生态产品保健基地。到年,建设1个国家级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10个市级以上养生项目示范基地,富硒养生、森林养生品牌享誉全国,把池州建成全地域发展的休闲养生目的地。
着力发展健康养老。把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以朱备健康养生小镇等为试点,以升金湖等特有养生资源为依托,发挥石台慢庄、蓬莱颐养中心等康养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突出打响健康长寿品牌,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保健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开发一批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项目建设,带动智慧养老、生命健康、养生度假、康养旅游等管理产业同步发展。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院健康养老旅游中心发展模式,促进医疗机构与康养旅游景区协同发展,到年争取成为国家医养融合试点市。
(二)大力发展禅修养生产业。
建设中国禅修养生度假地。以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后山等为主要支撑载体,充分发挥九华生命科学研究院、九华山佛教医药研究所等智库作用,深入挖掘养生文化、佛文化内涵,规划建设禅修养生园区,开发菩提宾馆、禅意养生馆、素食禅斋、禅意栖居、禅诗乐坊等养生产品,打造以佛教为特色、以禅修为纽带,集禅修、养生、国学、休闲、度假、瑜伽等于一体的禅修度假基地。充分依托老田吴、石门高、所村等具有深厚文化遗韵或生态环境的古村落,升级改造村落特色的原生态民居,植入禅理和禅境,大力发展村落(小镇)禅修养生业态,开发农禅体验、品茗习艺休闲、禅茶文化节庆、非遗文化观摩等产品。
建设中国瑜伽健身养生地。充分利用中国瑜伽协会选址九华山的机遇,加快建设九华山国家健身瑜伽营地,积极举办中国瑜伽节、大型瑜伽嘉年华、瑜伽展演比赛等瑜伽节庆活动,打造全国瑜伽爱好者向往的瑜伽圣地。依托牯牛降、仙寓山等山地环境,建设一批瑜伽修习营地、瑜伽村、瑜伽小镇、瑜伽禅修中心,积极开发健体瑜伽、理疗瑜伽、静坐冥想等产品。
(三)加快发展户外健体产业。
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综合开发利用我市独特的山地地形地貌资源,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健身基地(中心),大力发展户外拓展、户外露营、运动训练、健身气功徒步旅行、科考探险等山地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产品,积极引进一批国际性体育品牌赛事。继续高水平办好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进一步创新方式、丰富内涵,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和办赛效果,放大赛事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围绕池州山、水、景,拓展提升跳绳挑战、健身气功、气排球、野战运动等群众性体育健身赛事活动,以及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马拉松、露营大会、攀岩挑战赛等特色户外旅游赛事活动,推动赛事与旅游、文化、商贸等深度融合发展,把绿运会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和健康休闲综合性运动赛事品牌,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康体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基地。
大力发展水上户外运动。充分发挥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品牌效应,在升金湖、平天湖、十八索、秋浦河等河湖水面资源富集地方,依托平天湖水上训练基地、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秋浦河亲水体验基地、天生湖体育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湿地科考、候鸟观光、休闲垂钓、皮划艇、水上观光、生态水疗等业态,积极举办皮划艇、龙舟赛、野钓大赛、帆船赛等水上赛事活动,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基地。
(四)积极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健康养生产品。充分发挥“灵山、秀水、富硒土、好空气”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健康种植业、生态健康养殖业和健康休闲农业。持续打响富硒土品牌,加强科技研发与品牌营销,积极开发富硒米、富硒茶、富硒菜等系列富硒农产品,开发生产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富硒食品。加快水资源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水饮品、水运动、水休闲、水养殖等水产业,打响健康生态水品牌。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品牌化营销,系列化开发九华佛茶、宵坑茶叶等名优茶叶,瓜蒌籽、西山焦枣等休闲食品,笋干、蕨菜等山野菜,鳜鱼、螃蟹、麦鱼等干鲜水产品,加快形成一批整合旅游观光、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多种元素的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系列。推动普通农家乐向连锁化、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大力发展药膳保健产品。推进九华*精、富硒茶、灵芝、天麻、葛根、山楂等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推进以山茱萸、地*、望春花、金银花、银杏、何首乌、杜仲、灵芝、天麻、明*参、丹参、*连、龙胆草、桔梗等中药材为重点的中医药膳健康养生品目和方法,建设一批中药养生滋补保健中心。突出中医“治未病”和保健理念,大力发展药浴、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保健健康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医药养生中心、健康保健中心、药浴保健中心、中药文化养生庄园。
(五)大力开发大健康相关产业。
培育发展健康制造业。依托市经开区、东至经开区等产业园区,突出高端引领,以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化为方向,积极培育发展创新药物、体育健身器械、健康检测监测、现代医疗器械、康复装备和健康智能终端装备等产业,着力促进特色健康制造业集聚发展。
整合发展诊疗康复产业。按照中西医结合、健身健心结合、医护养老和生态休闲养老结合的发展思路,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服务的同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和自然人等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着力推进生态医养、医疗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基本医疗与养老健康服务、休闲医院、医院等特色医疗机构,加快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诊疗康复首选地。
提升发展健康管理产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心理健康、母婴照料、托(安)养机构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专业健康机构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机构发展。建立健全“健康守门人”体系,医院和各类健康服务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积极发展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积极引进专业体育医疗机构,培育体育康复产业,探索设立体育康复产业园区。
创新发展健康信息产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医院,发展会诊、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监护、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健康管理机构与互联网企业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设、运营托管等形式,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开发和推广面向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服务系统,实现养老机构、社区、家*、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培育一批创新型健康信息化企业,支持开发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
三、扶持*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梳理养老、食品、医疗等行业的行*审批事项,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产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健康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和准入制度。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等多种形式合作合资,投向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领域,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二)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各地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康复等设施,各级*府要扩大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康复等*府购买服务范围,公布采购目录。引导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拓展,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定期公布健康产业招商目录和健康产业招商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健康服务业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促进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建立健康产业示范基地认证制度,每年认定一批示范基地,在资金、项目用地、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策。
(三)加强品牌建设。以休闲养生、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鼓励企业创建“名、特、优、新”品牌,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产品认证、*府采购等方面给予*策倾斜和重点支持。支持健康养生生产企业联合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制定我市特色的养生行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国际标准,支持养生产业的标准试点建设,树立国内健康产业行动标杆。制定地方养老地产标准和设计规范,对符合条件的养老地产项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有关规划指标。建设“健康云”平台,推进大健康产业和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
(四)优化要素保障。优化投融资*策,以*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设立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市产业发展基金公司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优先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大健康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商业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等多种方式,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落实税收价格优惠*策,全面清理规范涉及大健康产业的收费项目。加强用地保障,对列入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加强人才保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理员、家庭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药剂员、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旅游迎导员等从业人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池州市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简称“市大健康产业办”),负责具体的健康产业发展的组织推进工作。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任务。各县区*府、管委会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
(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首选地、四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质量编制《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在长三角产业格局中的定位,廓清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平台路径、空间布局和战略重点,努力做到规划带基地、带项目、带企业,增强规划的引领性、可操作性。各县区*府、管委会也要立足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突出基地创建。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因势利导、招大引强,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健康产业基地,努力使其成为知名品牌企业的集聚区、中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的首选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四)狠抓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大健康产业项目谋划、策划和储备,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库,认真落实“四督四保”的要求,迅速启动大健康产业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发展改革部门要建立大健康产业项目调度通报制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建设库,列入三年滚动计划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项目支持。
(五)强化招商引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大健康产业招商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上市企业及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的对接,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六)完善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武温高铁安庆-池州-*山段、济祁高速池州段、九华山机场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市域轨道线网、高等级路网和绿道、慢道等“微循环”,积极发展分时租赁、分享出行等交通方式,实现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立体交通格局。
(七)营造良好氛围。积极举办大健康产业论坛、峰会等各类赛事活动,全方位、大力度宣传池州大健康养生品牌,扩大池州大健康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介,切实加大大健康养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健康养生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养生活动的积极性。
(八)强化监测考核。建立大健康产业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界定大健康产业统计范围,建立健全大健康产业统计调查体系,为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研判和决策依据。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制定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将目标任务完成纳入全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策实施评估。
附件: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雍成瀚
第一副组长:聂爱国
副组长:桂林
夏吉苗
成员:
柳友荣
史孺牛
程国清
李建华
许信旺
陈晓明
高峰(贵池区*府)
李明月(东至县*府)
章文静(石台县*府)
纪良才(青阳县*府)
柯万忠(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
张江南(市发展改革委)
王春生(市经信委)
贾瑄(市住房城乡建委)
刘会秋(市农委)
陈建淮(市卫计委)
林芳(市旅委)
汪茂耀(市编办)
姚朝勇(市教体局)
刘永忠(市科技局)
高根彪(市宗教局)
姚五建(市民*局)
徐树生(市财*局)
马胜利(市人社局)
付东亚(市国土资源局)
郝方清(市水务局)
汪力(市林业局)
程炎生(市商务局)
何建民(市文广新局)
马长征(市工商质监局)
曹先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何建埠(市城乡规划局)
汪善清(市统计局)
何宏炳(市金融办)
鲍旭东(市招商局)
石春利(人行池州市中心支行)
钱震宁(池州银监分局)
丁强(市残联理)
查江华(池州日报社)
雷金鹏(池州电视台)
陈贤道(市发展改革委)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张江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贤道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