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北大荒人赵明高乌苏里江畔的创业者
TUhjnbcbe - 2020/10/7 19:10:00
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9/7257160.html

人物小传:赵明高,男,1921年3月生,山西崞县人,中共*员,高中文化。1937年9月投身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在八路*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和西北第一野战*二*五师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区二*五师生产办公室主任、生产科科长,**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副参谋长、参谋长;1956年9月至1960年10月,曾任黑龙江垦区八五九农场场长兼*委书记,牡丹江农垦局副书记,1960年重返*,历任农一师副师长、副*委,农二师副师长,巴州*委副书记,农垦局*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委员,农一师师长、*委书记等职。1991年离休。1997年6月11日逝世。

赴命乌苏里江畔

年秋,王震部长指名调赵明高从*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到北大荒工作。他在虎林县一下火车,王震部长就派小车把他接到牡丹江农垦局。吃过饭,王震部长对他说:“北大荒地多,土质好,很有前途。”过了一会儿,王震部长忽然要他的介绍信,他把介绍信给部长,部长看了看说:“先给我吧,我跟他们说一声。”他赶忙问:“您要说什么?”部长说:“你才十二级,北大荒工资低,给你增加两级。”他一听急了,忙说:“不行!还没有上套拉车呢,怎么好加工资?十二级不低了。师长林清海同志才十级,怎么好同他一样的工资?”部长想了想,接受了他的意见说:“那也行!回头再说。”过一会儿,王部长又对他说:“怎么样?到饶河去吧!那里比较艰苦,你去闯一闯。”他说:“哪都行!来,就是为吃苦的。”王部长一听很高兴:“好!那就去八五九农场。那里地好,什么都能种,大豆可以出口,去把那个农场好好搞起来,要开好荒,种好地,养好猪,办好职工伙食,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组建好各级办事机关,为农垦事业培养人才要办好*校、农校,在工作上做好当前的计划,准备将来的大发展。”这天夜里他们谈到3点钟,王部长谈兴很浓,实在太辛苦了,他提议休息,才不说了。第二天,王部长带他到八五〇、八五三、友谊农场等几个场学习东北办农场的好经验,临走时对他说:“去八五九,把老婆孩子都带去。”他就这样从祖国西北塔里木来到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

初到八五九农场

八五九总场原在乌苏里江上游的虎头镇,后搬到下游饶河县的东安镇。他奉命去任总场场长时,搬家任务已大致完成。全场仅有一千多名职工和几部随*转业的汽车、拖拉机,还有王部长批给的一千多头牛。他到场后,听了张鸣山副书记和其他领导同志介绍了农场的历史和现状,几天后,同机关的同志一起坐爬犁到胜利屯的一个连队去调查。这年冬天没事干,职工都在家。他把职工召集起来开座谈会,请大家畅所欲言。这个民主会一口气开了两天,他最后归纳讲了几条意见:一、农场是以铁九师番号命名的。九师是一支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和国内建设中打过许多硬仗,转业官兵来北大荒为创建八五九农场做了大量工作,希望今后继续发扬。二、业余时间动员职工收饲料草,每斤按两角钱收购。后来不知怎么变成一角钱,职工意见很大,经过调查后还是按牡丹江农垦局规定的二角钱执行。三、虎头镇条件差,生产建设没有打开局面,职工在农场又不安心,现在已搬到饶河县境内,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很丰富,在这里八五九农场大有希望。四、铁道兵转业时每人发了一张免费乘坐火车的火车票享受探亲假一次的规定,场里保证负责兑现,但得答应一个条件,回去一个回来必须是两个。这话使大家有些莫名其妙,他解释说:“北大荒女同志少,探家的人最好都带个老婆来。”大家高兴地说:“这个场长怪,不但管生产还管娶媳妇。”因新迁场址冬天基本没有农活,他安排大家伐木找地点盖房子,农场要有自己的房子,不能继续分散住在老乡家里。他又给大家介绍了*转业建设*垦农场的情况,同志们很感兴趣,这样一来,群众情绪高涨起来了,也安心了,干活更有劲了。有了这个经验,到第二个连队他就先讲,讲完了问群众有什么讲的,大家说:“我们要说的,都叫领导说完了,今后只要好好工作就行了。”

年春天,他们着手搞八五九总场的规划。*委决定由他带人负责勘查荒地。在二年时间里,他们边勘查、边开荒、边建设,先后在饶河和抚远两县境内共建起了八个分场。勘查规划工作十分艰苦,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食、宿均无法保证。在勘查四分场时,他们曾在荒野上一个小窝棚里住了一夜。为了勘查挠力河两岸情况,他们一连在船上住了几夜。

在北大荒,开荒前要烧荒。年5月,总场几乎全体出动,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烧荒战斗。烧荒区域包括别拉洪河以东、乌苏里江以西、四合屯以南的广大地区。他们把它分割成若干小块,一块一块地烧掉。有一次烧荒,大火从头一天上午烧起,一直烧到第二天早上才熄灭。一天下午他们一行四人坐东方红拖拉机去六分场检查烧荒工作。途中,拖拉机陷进泥塘,他们步行到天黑,迷了路,在荒原上住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一看,原来六分场就在眼前。

当年部队开荒情绪很高,他们又搞了竞赛,给先进个人和集体发了奖。第一年就开了20多万亩荒地。第二年这些地大部分种上了大豆。又动员部队业余种豆子,规定谁种谁收,并且给各连发了小石磨,解决了职工吃豆腐的问题。第二年一部分人继续开荒,一部分人就在头年开垦的大田里种小麦、大豆,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光大豆就收了多万斤。大豆主要是上交出口换外汇。部队连续开了几年荒,到他走那年,八五九总场开垦荒地63万多亩。

五林洞会战

年,八五九农场同饶河县合并,原饶河县改为饶河镇,总场场部由东安迁至饶河镇。这时为支援国家建设,牡丹江农垦局部署所属农场冬季全面伐木,他们立即进驻五林洞,组织伐木大会战。五林洞地处完达山脉尾部。完达山里的林木,是东北著名的原始森林之一,盛产红松,而且还有水曲柳、*波椤等名贵树木。为适应大规模伐木形势,他们在原有两个伐木团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了伐木部队,由他担任伐木指挥部总指挥,老红*王连山任副总指挥。树木砍倒后,先以人力或畜力拖到山下集中起来。五林洞离通往外地的水上码头乌苏里江畔有五六十里地,运输是个大问题。他们发动群众想办法,修两条冰道向外运输,用斯大林80型拖拉机作动力。每台拖拉机由每趟拉五个爬犁增加到十个爬犁,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这年冬天,他们共伐木25万方,运出10万方。农垦局按每方60元的价格收购,使八五九农场增加了不少收入。在完成上交任务后,他们还做木材生意,用水曲柳、*波椤等名贵木料加工人字地板,运往外地出售,场里为此在乌苏里江边的饶河镇建立了木材加工厂。木材加工除加工各种木器以外,还负责造船,该厂造的第一艘船是一艘能载重吨的大拖船。有一次佳木斯港务局长来场检查工作看到了,回去后就派人来要买它,因为农场已用它作运输工具,没有卖。

五林会战在八五九农场历史上影响是比较大的。它使部队和广大战士思想上、劳动上、组织纪律上,受到了一次锻炼。

创建文工团

年,十万转业*官来到北大荒,八五九农场一下接收三千多。这批转业*官*衔最高的是中校,最低的是准尉。这些人的到来,不但为农场增加了生力*,更重要的是输送了一批转业人才,从而发展了八五九总场的新闻、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他们对每个*官的情况调查后,根据这些人来场后的表现,分别情况逐步调整工作,做到因人而异量材使用。

创办了《乌苏里江报》,抽调米磐石等六七个人组建了报社编辑部。后来报纸办得很活跃,受到群众欢迎。同时成立了有二三百人规模的农校和*校,还建起了照相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工团的创立。有一年南京*区宣传部长李纬来场检查部队转业来北大荒的*官工作,赵明高陪同李纬部长参观“南京新村”,这是南京*区机关转业干部给自己住地取的高雅别致的名字。走进去一看,原来*区机关下放干部住在这里,好多演员李纬部长都认识,见面后问长道短,场面非常热烈。李纬问大家有什么困难要求,大家提出丰富文艺生活,急需乐器。李纬说:“好,我一定尽快给你们解决。”部长回去果然给他们送来好多乐器和书,一共装了一个车皮,主要是书籍,他们派汽车拉了好长时间才拉完。把书分配到连队,建起图书馆。他们把南京新村中的文艺骨干,调到总场,组建了总场文工团。当时农垦局正在举行会议,局领导就点名要八五九文工团去为会议服务。场里最初不同意去,怕一去就回不来,最后还是决定服从命令。文工团动身前夕,他对大家讲话说:“局里要你们去演出,你们是代表八五九农场去的,一定要好好干,不但要演好戏,还要当好招待员,当好学员。”文工团去了,待了两个多月,表现很好。许多机关干部说:“没想到八五九还有这样一批人才。”

几件趣事

在八五九农场工作这段时间,有几件同赵明高有关的趣事,即捕鹿、捉虎、打狗熊、建果园。

先说捕鹿。因为鹿一可驯化饲养,二可锯茸,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捉鹿,捉的全是活的。等王部长来场检查工作那一年,他们已经抓了一千多只鹿,建起了养鹿场。经过训练,鹿很听话,一敲钟都跑出来吃饲料。再说捉虎。有个老乡会捉虎,他们派人把他请来,他说他抓的是小虎,大虎捉不住,小虎断奶以后大虎就不管了,这个办法很管用。真的抓了小老虎,他们养了半年,王部长闻讯,写了一封信,叫上海动物园副园长来取虎。他们提出农场钢材紧张,装虎笼子要自备,或拿钢材换虎笼子,动物园副园长同意了,但当时也解决不了钢材,就拿了一万元钱,让赵明高他们去买钢材,老虎是按王部长来信的指示赠送上海动物园的。第三是打狗熊。有个连队指导员带着几个女职工业余种豆子,狗熊来了,指导员让女同志快走,他自己同狗熊打起来,等女工们回去把人叫来,狗熊把那位指导员活活啖死了。赵明高听到这件事气坏了,马上要调集打猎队上山收拾它。除了打熊,他们每年还要打几百头野猪。夏天野猪经常跑到地里啃苞谷,打野猪不但除害,还可以改善伙食,增加经济收入。第四是建果园。饶河这个地方无霜期短,过去没有果园。他们开辟了几百亩好地做果园,派人到外地学习东北植果树的经验,几年后,果树开始结果了,虽然不是优良品种,但有了农场自己劳动的果实,为今后发展果木打下了基础。

来源:《历久弥新·北大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荒人赵明高乌苏里江畔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