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个懒人加颜控,
所以喜欢多肉。
毕竟它比起其他植物而言
十分让人省心省时间,
而且关键是
人家长得好看啊!
相信以下三种小植物
也一定能戳中你的萌点
1瓦苇植物多肉植物虽然萌倒许多人,但它们大多需要长时间光照,让家中光线不好的朋友很着急。
那么,这里即将登场一位不需要那么强光照的多肉。而且目前它的走红程度大有赶超景天的势头哦。
瓦苇属又叫十二卷属,属于独尾草科,原产于南非。南非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盛产多肉植物。在各种多肉植物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瓦苇独辟蹊径:它并不生长在其他多肉喜欢的阳光充足处,而是躲进灌木丛的树荫下或者巨石之间的缝隙里。这里阳光不强烈,其他多肉难以生存,于是瓦苇便成功地甩掉了竞争对手。
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它可以“放开手脚”来进化,甚至称得上是“爆发式进化”。至今人们已发现了数百种瓦苇类植物,并且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种。
为你开一扇窗瓦苇可以粗略地分成硬叶系和软叶系两类。
硬叶系通过坚硬的叶片阻止水分蒸发,软叶系则把身体的大部分都缩进土里,避免被晒干。
△硬叶系瓦苇没有“窗”,
而是用坚硬的表层保住体内水分。
但这样一来,软叶系怎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它有一个妙招:叶片顶端变成透明的“窗”结构,阳光能从这里照进位于地下的植株。正是这一扇扇“窗”,让软叶系瓦苇具有了独特的萌感,甚至会让人怀疑它是外星生物。
△软叶系瓦苇的叶片顶端变成透明的“窗”结构,
让缩在地下的植株也能晒到太阳。
变色大法瓦苇的颜色通常为绿色,但也有“斑锦变异”的个体会呈现出*色、白色或者红色的变化。其实,普通品种通过人工调控,也能令叶子的颜色由绿转红。其中包括“高温红”和“低温红”两种情况。
△高温红多为紫红色,是夏季休眠的表现。
一般进入夏季后,多数瓦苇会休眠,此时少浇水或者断水,可以让植物安全度过炎夏。水分变少,再加上每天3~4小时的阳光照射,你会发现植株会缩成球状外层的叶片会变成褐色。进入凉爽的秋季后,只要恢复正常给水,就能塑造出紫红色的叶片了。
△强烈的光照配合特殊的温差和水分,
就能让叶片变成红色
养护方法瓦苇最佳的生长温度为5-30℃,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多数品种都会进入休眠。所以最好在温度还没达到它们的临界点时,提前控水。比如,8月会达到35℃以上的高温,那么从6月中下旬开始就可以逐步控水甚至断水了。这样植物才能逐步适应,避免出现死伤。
△这些“小崽”全都是一棵姬玉露在两年内繁殖出来的。
姬玉露迷你、强壮又便宜,推荐用它入门。
在凉爽的季节,瓦苇对于水的需求量比景天、仙人掌等多肉要大,基本上在干透之前就要浇下一次水了。
不过,每个家庭条件不同,还是要自己把握。瓦苇对于光照的要求相对较弱,东西向的窗台就可以满足,但不代表它不需要阳光,仅靠家居灯光是不行的哦。
△透明的部分也太可爱了!
在种植软叶系瓦苇时,有一种有趣的养法——闷养,就是在植株上方罩一个透明的杯子,造成局部湿度升高,这样,植物就会长得又肥又壮,“窗”也会变得透明。不过,如果一罩好几个月,植物就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抵抗力会下降。而在炎热的夏天闷养,还会把瓦苇闷死。所以请选择冬、春两季来闷养,而且只有植株状态不好时才需要闷养,健康的个体是不用闷养的。
2长生莲长生草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在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所以长生草的叶片变得肥厚多汁,以便储存宝贵的水和营养。山上寒风凛冽,所以整个植株紧缩成莲花状,避免被风吹断、吹干。
欧洲人见到这花朵一样的植物在山上傲然“盛开”,连冬天也不凋落,而且每年越长越多,于是认为它可以永生。长生草属的拉丁文属名“Sempervivum”就是由“simper(永远)”和“vivus(生存)”两个词组成的。
欧洲老明星,中国小新贵
百年前,一些欧洲人就已经利用长生草来美化环境了,方法特别简单粗暴:将长生草从石缝里拔下来,扔到屋顶上,顽强的它就能在瓦片间扎根,然后逐渐繁殖,造出一片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