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传承胜利文化讲好胜利故事喀尔喀山历史故事
TUhjnbcbe - 2021/1/15 8:54:00
传承胜利文化,讲好胜利故事,打造文化符号、文化元素和文化记忆,依靠文化的引领提高胜利品牌价值,是农场企业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展现新时代广大青年勇担使命、奋发作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凝聚胜利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胜利农场团委开展了“传承胜利文化·讲好胜利故事”主题活动,各基层团支部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参与胜利历史人文故事视频征集、胜利新故事评选活动。

胜利农场喀尔喀山位于祖国边陲乌苏里江畔,属哈达那丹岭完达山山脉系列,主峰海拔米。喀尔喀山系明朝定的山名(见《中国历史地图集》之七),清末民国初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叫太平山。年,饶河县在复核山名时,重新定名为喀尔喀山。呈东西走向,绵长9公里。

为什么叫喀尔喀山呢?这来源于一段历史故事。

在古代,这里是赫哲人、瓦尔喀人、女真人的居住地,他们以渔猎为生。那是一年冬天,勇敢的女真人发现了成群的野猪,女真人大喜,纷纷拉弓搭箭,箭羽飞蝗一样向野猪射去,却纷纷在野猪身边滑落,根本射不进去。女真人大怒,拿起扎枪奋力向野猪扎去,可是枪尖打滑,根本扎不进去,惹得野猪张开獠牙向人们奔来。这一场人猪大战,野猪获胜。女真人总结说,这里的野猪身上如穿了藤甲一样。喀尔喀是满语,意即野猪穿了藤甲,喀尔喀山,就是野猪穿藤甲的山。女真的猎手们想,这山里生长的都是桦树、柞树,没有松树,这野猪身上怎么像抹了松树油一样呢,甚至比松树油还坚硬。女真人一心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偷偷进山一窥究竟,发现这山里有一道古城墙似的山岩,山岩立陡,吃饱喝足的野猪们正在山岩上蹭痒呢,累了就在山岩根下拱窝睡觉,野猪们藤甲似的身体是因附着了厚厚的火山岩灰。

喀尔喀山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一些国内外游客甚至不远千里万里来观光游览。那给野猪带来藤甲金身的古长城似的山岩,层层叠起,美丽壮观,造型独特,似物状人,让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走进山门,沿修葺的小路前行,两边的山岭纯绿色,密密生长着各种树木,山中藤葛缠绕,山花烂漫。此时,迎面一座山壁挡住了你的去路,这是一块有10多平方米的巨石,表面平整,更让你惊奇的是其上一层层山岩,每一层厚不过5厘米,就像人把水泥板一层层叠起,山壁上迎宾岩三个朱红大字格外醒目,数一数,一个高不过五米的迎宾岩,竟由上百层岩石组成,岩石呈青灰色,缝隙呈黑,看出形成年代的久远。迎宾岩上方长着一株椴树,枝杈蓬乱,根节扭曲,古老沧桑,从树龄上看,这株椴树最少也有百岁,与迎宾岩相映生辉。往上行,要手脚并用,羊肠小路崎岖陡峭。上行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胆量。踏上迎宾岩,是一块平整的大石板,你可以倚在那株老椴树下稍事休息。凉爽的山风吹来,促使你继续前行,前面峰立,壮观至极,层岩叠起,岩缝之间线打的一样齐,但形状却千奇百怪,顶部平整,南北两面根小头大,中间凸凹伸缩,为此,这座层岩又叫怪石岩。越过怪石岩,便是望江峰,望江峰表面平整,四周笔直,层岩相叠。站在望江峰上,向西南,但见乌苏里江水滚滚而来,如玉带飘落,涟涟波浪清晰眼前,此刻,脚下是涛涛林海,眼前可见万顷稻田。秋时,那情景更加壮观,山谷变成了五色海洋……

美丽的喀尔喀山,奇异壮观的层岩,久远的历史,古老的传说,点缀着祖国大好山河。

讲述人:胜丰粮库团支部彭雅静策划:胜利农场团委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胜利文化讲好胜利故事喀尔喀山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