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蓝江绿城饶河农场(rhncxcb)
第二故乡师生情深
柳伟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68届高中毕业。年5月赴二十二团一营加工厂,先后在油坊和面粉车间当工人。年12月一营中学创建时调入一营中学当老师,教数学和地理课程。年9月调二营中学,教高中数学和化学课程。年12月参加高考,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年毕业后在区和市的教育行*部门工作。年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年退休。
年8月22日,我们上海知青一行四人——原二十二团一营中学(一中)老师郑缨强、张文英夫妇和我,还有一连会计陆东辉一起乘坐春秋航空上海到哈尔滨的航班,开始了离别三十多年后重返第二故乡——为期8天的饶河农场之旅。
杨本华(原一营中学学生,曾任饶河农场场长,现在哈尔滨任北大荒鑫都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派专车到哈尔滨太平机场接我们,并设晚宴招待我们。席间还请到了原团直校周广生老师、一中张毅老师、二营中学周云南老师和一中学生王正国、向福兰。七十年代末离开二十二团(现饶河农场)至今,师生们三十多年后再次相见,有的相貌变化很大,都不敢相认。大家非常激动,互诉别情,并合影留念。第二天杨本华又派了辆奥迪车专程把我们四人从哈尔滨送到饶河,全程有多公里吧。途径佳木斯时,我们又去看望了一中付戈老师和一营加工厂的龚万友。
从24日中午抵达饶河县城到28日一早离开场部,短短的4天多的时间,我们受到了农场领导和同学们热烈的欢迎和热情洋溢的接待,还在场部为我们安排了最好的宾馆,餐餐有各个班级同学们的宴请。老校长杨明孝身体不太好,还亲自到宾馆来看望我们。我们非常高兴地见到了一营中学初中毕业的73届(雷宝健、曹丽华班)、74届(杨远林、迂春莉班)、75届(刘德豹、屈伟萍班)、76届(李伟、李树忠班)、78届(李庆义、杨幸福班)和二营中学高中78届(许正荣、吕红*班)的部分同学。席间得知,同学们七十年代末高中毕业后,有的考上了大学或中专,还继续深造读研,成了专家学者,有的甚至出国深造谋发展。如72届向福林同学现在定居瑞典斯德哥尔摩,在一家公司从事自动化挤奶系统的机器手臂控制和机器人视觉的研发。还有许多同学高中毕业后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农垦第一线摸爬滚打成了连队和农场的骨干力量,有的还当上了农场的领导。也有的抓住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机遇,下海经商当上了大大小小的老板。更有许多同学接替我们的事业,选择了人类灵*工程师——教师这一个崇高的职业,仅仅76届毕业班级就有李伟、张冰(兵)、何加义、陈素文、闵虹、韩淑华、陈桂华、董丽等八位同学当了老师,多年来在教育战线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在特殊的年代曾经教过他们知识的老师,我们甚为他们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现在的饶河农场集中资源办学,在场部地区只设一所初级中学,高中阶段全部送往红兴隆管理局的高级中学去念。李伟同学现担任了饶河农场教育科科长兼场直中学校长,他安排我们参观了现在的农场中学和正在建造快完工的崭新的饶河农场中学,真是今非昔比了。看到整洁明亮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学生实验室里,齐全的仪器设备和摆放整齐的各种标本,令三十多年前曾经当过他们物理、化学老师的我们着实羡慕!回想起那个年代,学校完全是白手起家,一营中学自年12月创建,从各连队抽调了一些老三届高中的知识青年当老师,也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师资培训,给了一本课本就让他们上讲台了。年3月学校招收了一营各连队送来的升初一初二的学生,年1月学校有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文革时期秋季入学改春季入学)。建校初期我们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靠自己创建。特别是没有教学仪器设备,连老师给学生基本的演示也没有,让学生怎么理解?怎么学?当过木匠的张毅老师为数学老师制作了大三角板、圆规。物理老师王惠东通过在连队当电工的同学的关系,搞来一批简单的教学仪器仪表设备,做到把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演示给学生们看,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于76年9月调到二营中学,那年是二营中学开办高中班级的第一年,学校也是白手起家添置教具。我除了教一门高中数学,还教一门高中化学,课本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过程,总不能仅仅在黑板上写写吧!我设法通过同学的关系从卫生队搞到一些化学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成功地为学生演示了必要的化学实验。我们还自制过地球仪,用一只篮球外面糊上报纸,去篮球芯子后再多糊上几层报纸,最外面糊上一层白纸,白纸上画上世界地图,再配上支架就大功告成了。自制地球仪虽然土,但效果挺好,能给学生一些非常直观的地理知识。
农场领导还安排我们参观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连队——拥有美式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10万亩地耕作的原7连,看到那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稻田,我们不由得心中涌起阵阵喜悦,昔日的北大荒,现在建成了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的国家大粮仓。我们还高兴地游玩了场部美丽的水上公园,并在西通江边登上了边防瞭望塔,鸟瞰了乌苏里江的美景。
在饶河地区我们下连队看望了老领导老职工。在饶河县城我们看到了如今饶河的新面貌,杨远林、迂春莉、张健宝、简世文等同学还安排我们游览了新开发的景点——南山公园、四排赫哲族风情园、饶河县博物馆、中国饶河口岸等,并乘快艇在乌苏里江上沿着江边开往饶河口岸游览,让我们看到了美丽饶河新的一面。我们为曾经在美丽的第二故乡生活过而感到自豪。
离开饶河的前一天晚上,饶河农场王书记设宴为我们送行,这也是对我们知青当年把青春献给北大荒的最大的褒赏,令人感动。
我们一行四人28日从饶河农场回到哈尔滨。第二天上午,张毅老师带我们游玩了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繁华的中央大街、著名的松花江边防洪纪念塔等,下午我们乘飞机回到了上海。
短短几天集返乡、访友、旅游于一身的返第二故乡——饶河农场之行结束了,但油然而生浓浓的师生之情意让我铭记在心,终生难以忘怀。
?蓝江绿城丹史饶河——走进饶河农场
?在这冷透了的寒潮中,你们的身影最美
?北大荒70年
我在饶河农场等着你回来
?我们饶河农场人,今天,有一句话要说....
?如果可以,我想带你来饶河农场......
?请记住我们的好,或者记住我们就好...
?回溯50年,饶河农场说...
?饶河农场
秋之画卷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石痴王奎的匠人之路
?你所有的轻松,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俺们饶河农场人》第一集你怕媳妇吗?
?《俺们饶河农场人》第二集小时候父母打你都用什么武器?
?《俺们饶河农场人》第三集婆媳打架你帮谁?
?《俺们饶河农场人》第四集妇女节特别篇
?《俺们饶河农场人》第五集七夕节特别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