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龙江上下争分夺秒地与疫情展开奋战。在这关键的时刻,饶河县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响应县委县*府的倡议和号召,迅速启动“宅家传经典非遗抗疫情”活动。积极组织饶河县四级体系非遗传承人进行各项目网络非遗教学传承,用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传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在疫情防控、知识传播、陶冶情操、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我们将陆续播放这些非遗传承教学视频及宣传短片,共同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今天,请大家欣赏由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尤雪松老师为大家录制的鱼皮画制作过程。
尤雪松,女,赫哲族。年2月出生,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尤雪松系何淑珍三女儿。早年,姥姥何毕氏是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远近闻名的缝工,做了一手好针线活。因当时家庭困难家里衣服被褥多用鱼皮、兽皮制成。姥爷何文禄打猎、打鱼回来,姥姥就地取材将鱼、野兽皮剥皮后晾干,然后取玉米面用木砸、木槌碾压进行反复脱脂、去腥鞣制成绵软细布,有时用野果酱进行染色、晾晒等工序制作成鱼皮、兽皮原材料,再经过剪裁,用狍子筋、马鹿筋做线,用湟鱼泡熬制的鱼鳔做黏合剂,制作出漂亮的服饰和鱼皮兽皮服饰、被褥及家里年画饰品。母亲何淑珍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小跟随母亲何毕氏学习鱼皮、兽皮鞣制、缝制工序,能独立制作鱼皮兽皮服饰。同时,经常用鱼皮、兽皮剪出各种图样,用鱼鳔黏合在木板上,用柳条编成花边,做成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挂在墙上。三女儿尤雪松十岁时开始帮助母亲何淑珍鞣制鱼皮,并继承了姥姥和妈妈的手艺。在保持赫哲渔猎文化的传统风貌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采用写实与象征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精心研发创作出从平贴、镂空到缝制立体浮雕百余款鱼皮工艺画。
尤雪松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学术交流展会及比赛,成绩显著。年中央电视台CCTV-2频道《生财有道》栏目中《生态中国边关行系列------赫哲族人的鱼生意》对尤雪松的作坊鱼皮技艺专题报道;年鱼皮画《捕猎》在双鸭山市工艺美协第二届工艺品展工艺画类,荣获二等奖;年度被双鸭山市工艺美术协会评为双鸭山市先进工艺美术工作者;年8月鱼皮缝制立体画《赫哲风情》在第七届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创新作品设计大奖赛获铜奖;年8月创作的鱼皮缝制立体画《鲤鱼跳龙门》在第八届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创新作品设计大奖赛获金奖;年鱼皮画作品《雄狮》在双鸭山市第三届工艺美术礼品、旅游纪念品创意作品展中荣获银奖;年11月由扬州市人民*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曁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鱼皮画《赫哲福娃》获得铜奖;年8月由黑龙江省旅游局、黑龙江省旅游协会举办的黑龙江省旅游商品成果展示创意设计大赛中,《赫哲鱼皮缝制立体画--富贵花开》被评为群众喜爱奖;年度,饶河县兴艺赫哲族工艺品作坊被双鸭山市工艺美术协会评为双鸭山市先进单位;年5月12日,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府、深圳市人民*府在深圳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尤雪松创作的《连年有余》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鱼皮画《八骏雄风》获得铜奖;年5月24日,由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人民*府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饶河县兴艺赫哲工坊制作的鱼皮画《鱼皮画组图十二生肖》,喜获铜奖;年5月12日,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府、深圳市人民*府在深圳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尤雪松创作的《花开富贵》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年5月12日,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府、深圳市人民*府在深圳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宋连杰、尤雪松夫妇创作的《龙凤呈祥》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编辑:刘宏伟
摄影:时乔卢艳华
图文审阅:李文博
兼职:李鹏霄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