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中医外科学外治法笔记
TUhjnbcbe - 2021/3/3 21:12:00

点击上方“蓝字”
  1.膏药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其作用是因其富有黏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邪感染。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太乙膏、千捶膏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去腐。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生肌。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提脓、去腐、止痛。阳和解凝膏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2.油膏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目前,油膏的基质有猪脂、羊脂、松脂、麻油、*蜡、白蜡以及凡士林等。在应用上,其优点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病灶的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故近代常用油膏来代替膏药。


  


  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用法:肿疡期:金*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消肿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疮疡阳证。


  金*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尤其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为适宜。


  玉露膏性偏寒凉,对焮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者效果较佳。


  冲和膏有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阴证。


  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去腐,解*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


  红油膏功能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功能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


  疯油膏功能润燥杀虫止痒,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


  青黛散油膏功能收湿止痒,清热解*,适用于蛇串疮、急慢性湿疮等皮肤焮红痒痛、渗液不多之症,亦可用于痄腮以及对各种油膏过敏者。


  消痔膏、*连膏功能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脱出、赘皮外痔、血栓外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金*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


  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


  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


  注意点: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阳证不能用热性药敷贴,以免助长火*;阴证不能用寒性药敷贴,以免寒湿凝滞不化。箍围药敷后干燥之时,宜时时用液体湿润,以免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掺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


  1.消散药


  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贴于患处,可以直接发挥药力,使疮疡蕴结之*移深居浅,肿消*散。


  适应证: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


  用法:阳*内消散、红灵丹具有活血止痛、消肿化痰之功,适用于一切阳证。阴*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有温经活血、破坚化痰、散风逐寒之功,适用于一切阴证。


  注意点:若病变部肿势不局限者,选用箍围药较宜。


  2.提脓去腐药


  提脓去腐是处理溃疡早期的一种基本方法。


  适应证: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用法:提脓去腐的主药是升丹,升丹以其配制原料种类多少的不同,而有小升丹和大升丹之分。小升丹又称三仙丹,其配制的处方中只有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大升丹的配制处方除上述三种药品外,尚有皂矾、朱砂、雄*及铅等。升药又可依其炼制所得成品的颜色而分为“红升”和“*升”两种。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粘附在药线上插入,亦可掺于膏药、油膏上盖贴。注意升丹因药性太猛,须加赋形药使用,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丹等。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更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如黑虎丹,可用于升丹的过敏者。


  注意点:升丹属有*刺激药品,凡对升丹过敏者应禁用;对大面积疮面,应慎用,以防过多的吸收而发生汞中*。凡见不明原因的高热、乏力、口有金属味等汞中*症状时,应立即停用。若病变在眼部、唇部附近者,宜慎用,以免强烈的腐蚀有损容貌。此外,升丹放置陈久使用,可使药性缓和而减轻疼痛。升丹为汞制剂,宜用黑瓶贮藏,以免氧化变质。


  3.腐蚀药与平胬药


  腐蚀药又称追蚀药,具有腐蚀组织的作用,掺布患处,能使疮疡不正常的组织得以腐蚀枯落。平胬药具有平复胬肉的作用,能使疮口增生的胬肉回缩。


  适应证: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抚、息肉等病;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


  用法:白降丹,适用于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用桑皮纸或丝棉纸做成裹药,插于疮口,使疮口开大,脓腐易出;如肿疡脓成不能穿溃,同时素体虚弱,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也可用白降丹少许,水调和,点放疮顶,代刀破头;其他如赘疣,点之可以腐蚀枯落;另有以米糊作条,用于瘰疬,则能起攻溃拔核的作用;枯痔散一般用于痔疮,将此药涂敷于痔核表面,能使其焦枯脱落;三品一条枪插入患处,能腐蚀漏管,也可以蚀去内痔,攻溃瘰疬;平胬丹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注意点:腐蚀药一般含有汞、砒成分,因汞、砒的腐蚀力较其他药物大,在应用时必须谨慎。尤其在头面、指、趾等肉薄近骨之处,不宜使用过烈的腐蚀药物。即使需要应用,必须加赋形药减低其药力,以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待腐蚀目的达到,即应改用其他提脓去腐或生肌收口药。不要长期、过量使用,以免引起汞中*。对汞、砒过敏者,则应禁用。


  4.祛腐生肌药


  具有提脓去腐、解*活血、生肌收敛的作用,掺敷在创面上,能改善溃疡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脓腐液化脱落,促进新肉生长。


  适应证: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


  用法:取药粉适量,直接掺布在创面上;或制成药捻,插入创口内。回阳玉龙散用于溃疡属阴证,腐肉难脱,肉芽暗红,或腐肉已脱,肉芽灰白,新肉不长者,具有温阳活血、去腐生肌之功;月白珍珠散、拔*生肌散用于溃疡阳证。*芪六一散、回阳生肌散用于溃疡虚证,脓水清稀,久不收口。


  5.生肌收口药


  具有解*、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掺敷疮面能使疮口加速愈合。疮疡溃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脱新生时,若仅靠机体的修复能力来长肉收口则较为缓慢,因此,生肌收口也是处理溃疡的一种基本方法。


  适应证:凡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均可使用。


  用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等,未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


  注意点:


  脓*未清、腐肉未净时,若早用生肌收口药,则不仅无益,反增溃烂,延缓治愈,甚至引起迫*内攻之变;


  已成瘘管之证,即使用之,勉强收口,仍可复溃,此时需配以手术治疗,方能达到治愈目的;


  溃疡肉色灰淡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服药补养和食物营养,内外兼施,以助新生;


  臁疮日久难敛,则宜配以绑腿缠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6.止血药


  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掺敷于出血之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可以促使创口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适应证: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而出血者,可以使用。


  用法:桃花散适用于溃疡出血;


  如圣金刀散适用于创伤性出血;


  云南白药对于溃疡出血、创伤性出血均可使用。其他如三七粉,调成糊状涂敷患部,也有止血作用。


  注意点:若大出血时,必须配合手术与内治等方法急救,以免因出血不止而引起晕厥之变。


  7.清热收涩药


  具有清热收涩止痒的作用,掺扑于皮肤病糜烂渗液不多的皮损处,达到消肿、干燥、止痒的目的。


  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皮肤病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渗液不多者。


  用法:常用的有青黛散,以其清热止痒的作用较强故用于皮肤病大片潮红丘疹而无渗液者;三石散收涩生肌作用较好,故用于皮肤糜烂,稍有渗液而无红热之时,可直接干扑于皮损处,或先涂上一层油剂后再扑三石散,外加包扎。


  注意点:一般不用于表皮糜烂、渗液较多的皮损处,用后反使渗液不能流出,容易导致自身过敏性皮炎;亦不宜用于毛发生长的部位,因药粉不能直接掺扑于皮损处,同时粉末与毛发易粘结成团。

往期推荐

元旦福利无套路,郝万山《中医常见内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全集(珍藏版)

中医临床巨作《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套册免费领取!

中医巨作《明清名医全书大全》全套30册免费领取!

海量中医名家经典讲稿著作全26册,免费领取!

10万+销量,2万+好评,学中医必备《中医笔记图集系列》全10册,绝版书免费领取!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每天整理资料真心不容易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在看,分享给好友!

请分享爱中医的朋友吧!

我们会持续会大家分享有用的课程和资料,

请继续期待吧!

爱你们的小编!

之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外科学外治法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