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殷殷小康梦浓浓ldquo公路rd
TUhjnbcbe - 2021/3/15 4:12:00

初夏的饶河县西林子乡西林子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排排农家院落干净整齐;4.7公里水泥硬化路和1.4公里主街路双侧拓宽道路穿村而过,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画卷;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话语,见证着“精准扶贫”给西林子村带来的巨变。村里的人都说:“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得感谢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原省公路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

年,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按照省委、省*府的安排部署,派驻扶贫工作队到饶河县西林子乡西林子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村级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向不明、服务群众缺乏抓手等问题。

五个寒来暑往,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持续倾注人力、财力、物力,帮助西林子村走出困境,共投入扶贫资金近万元,用于强化西林子乡西林子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一幅幅感人画面,一组组喜人数据,印证着西林子村五年来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帮扶西林子村以来脱贫攻坚路上取得的累累硕果。

改善基础设施瓶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西林子乡西林子村位于饶河县城北15公里处,年建村,行*区域3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户人,耕地面积2.5万亩。

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定点扶贫之前,西林子村破破烂烂,用村民刘甲太的话说“没个看”,“街不像街、道不像道”,“晚上村内街道没个亮,黑灯瞎火,人都不敢出门”,“大街上拖拉机都能打误”。

多次深入调研后,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委认为,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林子村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实现质的跨越,以“四化”工作为抓手,即“亮化、香化、美化、净化”,助力乡村振兴,统筹发展西林子村新农村建设。

首先大力进行街路修整,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筹措资金为村子建设4.7公里水泥硬化路,为1.4公里主要街路双侧拓宽。设置弯道反光镜2面,增设路边防护板60延长米。沿西林子村至四排乡赫哲风情小镇,喷画道路热熔反光标线余延米,确保村民及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

提升整村环境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为全村家家户户安装铁艺栅栏共延长米,修建标准旱厕座,实现整村农户的全覆盖。建排水边沟延米,立村名碑1座。设立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26块。为村委会购买会议桌椅1套,改善村务办公条件。创建爱心超市1处和图书室1处,为村集体约翰迪尔大型拖拉机配置清雪滚刷,清雪铲一套,村里道路夏季保洁、冬季清雪。安装节能路灯盏,覆盖全村所有大街小巷,达到全村“亮化”无死角,彻底解决村民休闲和夜间出行的问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新建农田路3.5公里,提高了西林子村农田路的网化率。修建平方米设备库,为村民大型农机设备提供停放场所。协调有关单位每年无偿对全村所有农田砂石路进行填料、刮平、压实等养护作业,农业生产更加便利,有效保证了村民秋收拉粮运输增效。

想村民之所想,保障村民饮水安全。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为西林子村新建水源深井一眼、64平方米新井房子一座、净化水设备一套,改造自来水管道延长米,新增入户25户,自来水入户率已达%,水质达标,从而彻底解决了西林子村村民和当地*府机关、企业的饮水安全和保障问题。

年7月7日省长王文涛专程到西林子村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对省公路中心的援建工作和西林子村的脱贫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

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敲开脱贫致富“幸福门”

自年以来,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后派出7名处、科级干部组成工作队,在西林子乡西林子村驻村工作。按照中心*委的要求,他们始终坚持长年驻村,与村民同吃住、齐劳作、共甘苦,始终不忘扶贫初心,牢记驻村使命,严守纪律,认真履职,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真正成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扶贫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各级*委*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刚入村时,西林子村原有贫困户53户,群众意见很大。为此,工作队牵头与帮扶单位饶河县交通运输局及“村两委”,按照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通过召开会议、入户调查、集体座谈、实地察看等多种方式,于年5月底精准识别,退出47户,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户10人,实现了真正的精准扶贫。

驻村工作队深入剖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科学制定脱贫计划。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除国家*策兜底外和正常收入外,工作队根据每户家庭情况,摸清底数、分析原因,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详实帮扶措施。

贫困户孙福高年龄大身体患病,但家里有饲养家禽的条件,本人也有意愿养家禽。经驻村工作队协调帮扶单位为其提供幼禽,每年增收两千元左右。截止年5月,西林子村所有贫困户都实现脱贫。

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协调相关企业,无偿为西林子村建设笨榨豆油厂一座,利用产业资金购买两台久保田收割机和大型农机一台,通过笨榨豆油厂的对外承包及2台久保田水稻收割机与迪尔、深松浅翻旋转犁、旋耕机等农机具设备租赁,推动产业扶贫,已累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85万元,每年为贫困户分红每户每人元/年。今年利用协调有关部门投资近万元建设中草药加工基地,拉动区域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预计年产值7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万元。现在村集体经济已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支持、指导农户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发展方向,该村付海、张荣花两户村民,以前种普通水稻,工作队和相关部门指导他们种植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水稻。如今,他们的大米销售得很好,价格在每斤10-20元,打出了有机品牌。付海在工作队的启发和指导下,利用自身优势,开办农家乐,把自家的有机稻米、野生鱼、田园鸡、无公害蔬菜摆上餐桌,找到了致富之路。

充分发挥*员先锋作用助推脱贫攻坚见实效

农村*员淳朴善良,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习惯坐在教室里学习听课。五年来,每次上*课,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驻村第一书记就带领村支部委员会成员,深入到各个*员户家中,为*员上*课,向他们宣传*的方针*策、*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大家交流如何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讨论如何提高*员突击队攻坚克难战斗力,说明西林子村未来发展规划,征求他们对*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走进农民*员家里,面对面对话、一对一辅导,拉近了工作队、支部成员与*员的距离。不仅*员爱听,强化了初心意识、使命意识,而且*员的老伴、邻居都能听到,扩大了受教育面,宣传效果非常好。

在工作队的建议下,为全村全部*员家庭挂了“共产*员户”牌,向社会和群众亮身份、亮初心,自觉接受监督。一位年轻的村民说,“*员家门口有个牌,真好!要是我家也能挂上这个牌,多好啊。我也要求入*!”

年,饶河县遇到几十年一遇的洪水,驻村工作队组织*员干部支援抗洪抢险。包括工作队3名队员在内的32名*员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员身影遍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西林子村*支部的“三会一课”,驻村工作队以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生活会为契机,发挥工作队员工作认真、有*建理论和经验的优势,从*员的初心入手,对支部组织生活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通过规范“三会一课”支部委员思想受到很大触动,*性观念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驻村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作队协调相关部门,为该村建设高标准村民活动室,把握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帮扶单位、村“两委”开展如扭秧歌闹新春、五星妇女典范评比、扶贫知识竞赛;建*节的“参*报国无上光荣,拥*爱民雨水情深;退伍老兵重返*营,载歌载舞共庆八?一;西林子“扶贫杯”运动会;扶贫日送温清;全县参加“舞动饶河大赛”等活动28场次,培养起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到生活更有奔头了,同时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组织时刻在身边,引领他们真心感*恩,永远跟*走。

扶贫与扶志并进,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年工作队超前工作,主动作为,协调当地*委*府,指导村两委下大力气在全村进行村容村貌再提升再整治,重点清理了村民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整治“六乱”:即农机具乱摆、室内零乱、柴草乱堆、垃圾乱扔、杂物乱放,杂草乱生,经宣传动员和初步整治,现在村民院外基本没有长期存放的零乱机具的柴草等,全村街路整洁,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想方设法扶心,带领帮助贫困户摆脱困境。贫困户李永奎今年已经70多岁,五年来与工作队的队员交成了真心朋友。在驻村工作队的感召下,他不躺在国家的扶贫*策上睡觉,而是利用空余时间打鱼卖钱和发展庭院经济,逐渐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贫困户任凤艳智力低下,心理障碍很严重,无法与人交流沟通,家务活不能干,家里杂乱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五年来,工作队、帮扶单位的人员经常到她家聊天,逐渐缓解了心理障碍。如今,她能够与人正常沟通交流,能自行料理家务,家庭美满幸福,脸上常带着笑容,人们都说任风艳是扶智、扶心的成功范例。

通过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五年来的大力帮扶,西林子村在脱贫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工作队超前谋划,于年为西林子村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谋划发展蓝图,分步实施,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的工作干劲,继续支持西林子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使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把西林子村打造成饶河县美丽乡村的示范者、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今年5月8日,副省长徐建国到西林子村工作队调研时,对《西林子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规划中的规范垃圾收集、污水收集处理、绿化美化、“五员”(*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体系建设、文化文明一条街打造等措施,都很接地气,很实用。工作有前瞻性,有长远打算,是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伴随着脱贫攻坚的铿锵脚步,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满怀豪情地战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心血和汗水为西林子村托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记者:杨启坤(双鸭山日报社驻饶记者站站长)编辑:高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殷殷小康梦浓浓ldquo公路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