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莫燅珠
李玉国谭昌永白露为霜田野陈志学阚文华静娴女子半壁心空褚向平何澍清诗侠刘二司志华梅林琴声赵立群刘延豹何舒梁银长河饮马蓝色的多瑙河谢富云枫雨木头脑子
李香波宋安华李东雪花飞舞美夏馨仪老刘代古成自得其乐冯文华琼叶花好月圆刘颖君雅喆西鸶往事如风小蜀相逢是缘白蝶银狐贾常富李相亭向*清
岁月的胡须,风不会懂
文/李玉国
我走,不是为了归来就像风,不懂饯行
也不会欢迎
向前走
再坚硬的石头
也成不了绊脚石
岁月的胡须
风不会懂
更不懂生活的米有多香
胡须已经变白
双脚却还在旋转门
找不到心的方向
明天过后
今天开始下落不明
忘记能让人年轻
却不会让人成熟
握紧自己的笔
无论时代如何电子
都要安心
过自己一笔一划的慢生活
(选自华北诗社微刊第期)
李玉国,年7月生,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于《诗刊》《读书》《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大众阅读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民族博览》《大地文学》等数十家报刊
爱的极简史
文/谭昌永
1
我们初遇那一年
桃花开了千次
或是,没开
2
你把自己带走后
我们的十字路口还在
我往左,时间往右
3
你回来时
桃花都老了
我替它,重开了一次
4
我们并排躺着
练习沉默
白月光,从草地的缝隙透了进来
(选自华北诗社微刊第期)
谭昌永,网名痞子诗人,一个无药可救的酗诗之徒!男,70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人,江油市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注册认证诗人,16岁发表处女作《故乡的淘沙汉》至今已坚持诗歌创作20余年,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新诗》等各类文学及网络刊物。
中秋月,我只能打捞月光
文/白露为霜
月色好浓,划不动思念的潮水
久居异乡的人
被月亮割痛了伤疤
我踟蹰在南方的都市里
怎么看月亮都缺了一个口
千里之外的母亲
只能用炊烟升起无边的牵挂
大雁开始南飞
开始传书故乡的情思
我躺在出租屋里打捞月色
月色恬静,适合酿造桂花酒
适合用月光包裹酩酊大醉
在醉意里月光做伴好还乡
(选自第四支社微刊第期)
杨莽,笔名白露为霜。系亚洲凤凰诗社第四支社编辑。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青春诗歌》,《荆州日报》,《张家界日报》,广东《乡村语文报》等
五星红旗
文/田野
与你共浮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把镰刀,一把神斧劈开的日子
所有的誓言都震憾心灵,那无数次
飘扬的线条,那些无数次鲜活,悲壮的面容
这一刻,在大江南北,在长城内外
在巍峨的升旗杆上,庄严的国歌中
冉冉升起,也跌宕起伏
它们是更高处汇集的真实,成为
指点江山的部分。它们是骨肉汇集的
地方。无论更迭交替都是宏伟,辽阔的篇章
(选自华北诗社微刊第期)
张伟建,笔名,田野,湖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惠州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文学网主编,华北凤凰诗社副社长。作品于《惠州作家网》《诗家》《中国诗歌网》《中国实事求是学习网》《中国慈善书画院学习网》发表。
本溪枫湖美
文/陈志学
是谁打碎了调色盘
把枫湖涂染的如此斑爛
那叶红水碧彤罩千山
美得如此霸道
如此的肆无忌惮
那一湖秋水万顷的蓝
不知是水是天
盛满了神往和情愫
那遍山红叶火般的燃
不知是景是画
勾起了曾经和眷恋
融化在童话里
感受着*飞魄散
翡翠沉湖底
烈焰欲腾天
醉了
象灌了二斤本溪烧锅
干脆熔化了吧
就在这山水之间
(选自东南诗社华人头条第36期)
陈志学,男,七十岁,中共*员,退休干部,酷爱文学,坚持以诗会友、文化养生的理念,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知青日记》被河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我在前方的拐角处等你
文/阚文华
前方的路只有一个拐角
拐角就在你来的半路
你一直往前走
我在拐角处等你
你不要回头
没有人知道你走向的是谁
也不要被田间地头的目光干扰
我怕你与路边的花儿牵手
一双双视线停留在拐角处
我们像夜与大地一样融合
这或许没被人发现
发现的仅是拐角处留下的猜测
那次在拐角处的拥抱
成为家乡的牵挂
直到有一天
这牵挂被冬天的红地毯一一道破
(选自东南诗社微刊第24期)
阚文华,笔名:阿修,文夫,艺岛,四川眉山人,生于六十年代初,汉语言文学本科,高级会计师,定远文学签约(作家)诗人,眉山市东坡区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初爱上文学,特别喜爱诗歌、散文。诗歌散文先后在眉山文艺今日东坡星星诗刊眉山日报定远文学发表。
音乐之海
文/静娴女子
寂静的夜
耳边传来柔美的旋律
来不及找寻她的方向
我已陶醉在音乐的世界
静静地聆听聆听
轻柔的旋律漫过心扉
我被柔滑的音符轻轻托起
仿佛漂浮于无边无际的大海
音符轻抚我的秀发轻触我的足
由此而上触摸我的整个身
音符飘过处我分明嗅到了花香
心已被融化在这无边无际的音乐之海
心中满是海水
海水中有我支离破碎的心
我如鱼一般睁着眼睛游向前方前方
有一个温柔的所在
聆听无语如语
痴嗅无香有香
唔
我置身在一个温柔的世界
妙不可言的等待
音乐之海
(选自东南诗社微刊第24期)
静娴女子,原名王道爱,河北正定人,医生。中华诗歌网现代诗副主编,芳草文苑副总编,江淮诗歌编委。作品多发表在各网络平台,也有作品发表在纸刊。诗观:诗与生活并行不悖,其间不乏逻辑联系。我以我心写诗,以情感动自己。
中秋
文/半壁心空
伸出双臂拥抱你
借一杯桂花酒的虔诚
这一次,我只想把中秋写成开始
写成我喜欢的句子
拔剑、徘徊或者流泪
学李白、苏轼在月下看月
手舞足蹈,间或长啸
爱一个从未谋面的人
在秋天微风里
原谅对手和敌人
不求石头开花
吃着月饼,吟几首古诗
把中原的土地
染上稻子、大豆和棉花的颜色
收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看到起伏和凸起的山峦
走进一场秋雨,酒色清澈的杯里
有我千里万里的思念
织成锦书,寄给你
(选自第二支社9月都市头条)
半壁心空:原名冯玥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芒种》《延河》等,多次入选诗歌、散文年选,多次获奖。
九月来了
文/褚向平
九月来了你会遇见
收获的季节也会相继看到
草木许多*叶
清净的枫林
打马经过的君子
能否歇上一歇
蝉声渐弱小小的虫子
从来都是自生自灭
天下人又何必忙着寻找
澄明世界天下事
并没有隔着鸟鸣与白云
偶尔不过隔着一颗心
而我此刻并不计较
谁是醒来者谁是昏睡者
在白鹭齐飞的楼阁
短暂铺开忧伤
看秋雁轻轻划过水面
逍遥荡着秋千缓缓衔出
辽阔蔚蓝
(选自第二支社9月都市头条)
褚向平,石家庄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出版诗集《静水流深》散文集《静水微澜》作品见于各报刊杂志,并被许多网络平台转载。《诗选刊》、《诗潮》《关东诗人》、《延河》、《山东文学》《长安文艺》《中国诗影响》等杂志刊登。
月亮海
文/何澍清
一片深海,在天空闪着银色波光
用眼睛点亮空旷的黑
寻找桂花树的人们
被传说打动。只有她知道
月宫的雪藏。岁月是一支桨
涤荡着人间的涛声。百年
一个轮回。她是墙上的年画
喜庆的日子叫中秋
那些仰慕的目光,是生活的折射
是洼地对高山的仰止
八月十五,镜子在空中晃了晃
便听到团圆的欢笑,闻到失离的苦楚
她把镜子对准自己。苍白的脸
瞬间涌出一丝血色。向外纵身一跃
海水生出更多手臂,缚紧她
遥远的声音,穿不透风的骨头
海水依然那么凉。天空还是那么大
每年只有一个夜晚,人们想起她
想起那个叫嫦娥的女子
用她居住的海,照自己的圆缺
(选自第二支社9月都市头条)
何澍清,作品发于《诗选刊》《星星.诗歌理论》《澳门晚报》《中国企业报》等,出版诗集《童年往事》。偶有获奖。
身体里隐藏着一颗石头
文/诗侠刘二
人说,每一具肉身里
都隐藏着一颗石头,这是前世
未及修成的佛
遇贪,嗔,痴,慢,疑
它会以疼痛的方式,立于幽暗背后
和另一个自己,对峙
身体已经很旧,但仍在用药水
反复搓洗。小寒至大寒,那隐藏的石头
越洗越亮,而且尖叫。不时有回声
高于战栗,呐喊,呼救,或者祈祷
如果在夜晚,寂静的石头深处,遇到
一个神不守舍的人,一定是他,在练习
如何与身体里未及修成的佛,石头中
隐藏的另一个自己,和解
(选自西南诗社《都市头条》)
刘忠华,年5月生,湖南省道县人,现居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任教于湖南科技学院,硕士,高级职称。当代诗人、评论家、教育学者。曾获第28届鲁藜诗歌奖。诗作见于《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歌月刊》《飞天》《创作与评论》《湖南文学》《鸭绿江》《诗探索》《诗潮》《天津诗人》等20余种文学期刊及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时间的光芒》《一个人的山水诗经》两部。
暮雨
文/司志华
一场暮雨总会到达
从没有拽住时光的神奇
树叶飘零,细雨是它泪水
落地虽是皈依,仍然想
把最美的舞留在风中
捡起一片枯叶
还完整无缺,与在枝头翠绿时
一样,只是变了颜色
岁月像阳光
从黎明到落日一晃而过
不远处
密密的红柿子顽强地抓着树枝
还在照亮渐渐涌来的
黑夜……
(选自西南诗社内刊)
司志华,山东淄博人。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理事。有诗作在《流派》《校园文学》《长江诗歌》《山东诗歌》《中原诗刊》《诗渡》《淄博日报》《淄博晚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诗观:写诗只为生活快乐!
独坐草间
文/梅林琴声
我从不介意在草芥之间
完成我的生命之旅
是每一次的泛绿我们一起
簇拥着。取暖彼此相依为命
躯体和心灵共鸣
爱是我人生的热情命题
世界很嘈杂而这里
自由和宽容
我们努力伸展向蓝天
用灵*
清洗尘埃不断地努力向上
向上
命运不断震撼
即使风雨摧残、厄运降临
死亡胁迫和无情的践踏
都不能带走骨子里的坚硬
生命里的幻想和美妙的-----纯粹的-梦
(选自上海阵线微刊第期)
秦晓梅,笔名梅林琴声,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俗协会理事。凤凰诗社驻会诗人。作品在《吉林日报》《中国纺织报》《吉林营销报》《青海湖》《辽源日报》《关东文学》等刊物发表,获得过几次奖。个人出版过诗集《转身之际》,与父亲秦品复合作出版《关东往事》。从86年开始发表作品开始,一直致力于诗歌民俗创作。
今晚的月亮不像昨晚
文/赵立群
今晚的月亮掩面而泣
它叹息不能陪青青子衿守候半亩方塘并采撷书香
书签的红丝带,拴住了一缕缕香气
灵*和肉体所溢出的,岂能被轻易瓜分
它叹息父亲出门时丽日中天,转身乌云密布
一枚脊梁折断了,身体的流量丰盈着田野
而天空不会因高低贵贱,将慈悲赠或减
它叹息月牙让航船失了灵
是镶嵌船舱,是装饰梦境
海浪纠缠着,寻找混浊的答案
它叹息一群*蜂从地球另一端飞来
在一马平川的脸颊上采集春天
酿造甘露有蜂巢相赠,蛰伤有眼罩与还
它还悔恨自己,虽有光芒八千
而不能给众生万丈
(选自上海阵线微刊第期)
赵立群,女,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和长春中医大学中医专业,曾在诗刊,香港作家,台湾秋水,中国诗歌网和俄罗斯的碰触等国内外诗歌刊物网站上发表作品余篇。现在在某宣传部工作。是用俄语和汉语写作的作者。诗歌的理想是,把古典文化和现代结合
与一场风雪相逢
文/刘延豹
道一声诗曰
我便奏响口琴
那片不谙五音的雪花
独坐寒山一隅
静听,散落涧底的梵音
北风四处抢掠
半山有一处禅院
还剩半炉香火
我用口琴伴奏
方丈口中念念的离歌
我盘点着天干地支
在庚子年冬月
将会与一场风雪相逢
举眉,迎一丝薄凉
弹筝的小指
忽然停在武弦
墙外隐隐有断竹之声
整一整我的铠甲
呷一口烈酒
默念三声咒语,跃马
万里银装的江山
(选自上海阵线微刊第期)
刘延豹,网名大风起兮云飞扬、山东滕州人,凤凰诗社上海阵线副社长,《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理事,《中国诗影响》《汉川论坛》入驻诗人、曾在《齐鲁文学》《西岳文学》《楚越诗台》《华语诗歌》《中国短诗》《淄博文学》《青年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