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屯垦戌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毛泽东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而进行的一项战略部署。先后在*、内蒙、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等边疆省区,开辟了多个国有农场,形成了一条巩固的“边防农场带”。
01
共和国“屯垦戍边”事业始自*
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便约见王震,勉励他继续发扬英勇奋战、不怕艰苦的精神,准备带领部队解放*。9月下旬,国民**警备司令陶峙岳和*主席包尔汉相继宣布起义,在此前后,毛泽东将彭德怀、王震招至北京,正式将进**、经营*的重任交给王震。毛泽东对王震说:“*比你过去经营的南泥湾要大一万多倍……当年左宗棠曾留下诗句:‘新栽杨柳三千,引得春风渡玉关’,希望你到*后能超过左文襄公,把*建成美丽富饶的乐园。”王震受命后,10月初便率部挺进*。从此,*回到人民怀抱。年10月,王震(左二)率部到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机场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
两个月后,年12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关于年*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不仅是一支国防*,而且是一支生产*,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曾在南泥湾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此时已任**区代司令员的王震,首先响应号召,立即向驻疆部队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命令。随后,他偕同副司令员陶峙岳等,亲自到驻疆各部队驻地勘察土地,调查水源,制定规划……接着,驻疆部队发动11万官兵,拉开了共和国屯垦戍边的序幕。驻*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垦荒造田,至年底,驻疆部队便已实现粮油的自给有余,他们还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我国轻工业发展,不仅解决了驻疆部队的生活问题,而且支援了国家建设,为后来共和国大规模的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02
建设兵团是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最佳载体
年2月1日,中央*委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产业*的命令。根据命令,人民解放*有31个师转为建设师,其中15个师参加到农业生产建设中,其余参加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4月15日,中央*委宣布再从*队中拨调41个师、11个团共46.5万人,转为屯垦部队和工程部队。就这样,几十万转业到经济战线上的部队和官兵,轰轰烈烈地开进边疆、荒漠,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热潮中。他们把作战地图转为生产地图,战马改作耕马,炮兵的瞄准镜作为开荒造田的水平仪,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开发边疆工作。在此形势下,年10月7日,根据王震、王恩茂两位将*的建议,并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兵团组织,在*应运诞生。从此,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建制—*生产建设兵团,便成为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最佳组织形式和载体。农垦战士在工作在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之前的年2月,为适应祖国铁路建设需要,*中央、毛泽东还决定组建人民解放*铁道兵部队,并抽调王震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离开*到铁道兵上任后,王震同样干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这年秋天,王震去黑龙江看望从朝鲜战场参加铁路建设的铁五师老兵,当他在密山、虎林一带发现有大片沉睡了千年之久的亘古荒原时,惊叹不已,立刻萌发了就地安置老兵开垦荒地的想法。*中央、毛泽东热情地支持王震的这一设想。王震从东北回京后,马不停蹄地匆匆返回东北,立刻批示铁五师组织先遣队,开始勘察北大荒的工作。随后,他们便确定在虎林县境内设定场址,并打出“中国人民解放*八五0部队农场”的招牌,正式开始了开发北大荒的艰巨事业。不久,王震又根据毛泽东在屯垦事业创建初期提出的关于“要开垦荒地,建设一支采用现代化机械和科学技术的农业大*”的指示,向中央建议在黑龙江密山、虎林、饶河三县的大片荒原上,兴办综合性半机械化的农牧企业,以将铁道兵的骨干后备力量储备起来,屯垦戍边,寓兵于农。北大荒时期北大荒,人称“北”国高寒,“大”片沃野,“荒”无人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黑土地之一。如今,“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几十年来,我*官兵和大批有志青年一起,共在北大荒开垦荒地万亩,累计上缴粮食亿斤,建立大型国营机械化农牧场个。03
组建农垦部管理*垦农垦
年,毛泽东提出:“国有农业在第二、第三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将有大规模的发展。”当时,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举双手赞成。他对毛泽东说:“总理说,为了搞好*垦、农垦工作,以及管理好现有的国营农场,应单独建立一个部,从农业部分出来。”并建议定名为“国营农场部”,同时建议:“从*队中调一个敢打敢冲的将*,比如象王震这样的人来办这件事,才能打开新局面。”毛泽东积极支持这个建议,但提出:“不要叫国营农场部,可以叫农垦部。”就这样,王震将*在铁道部部长的位子上还没坐热,又受命担负起了组建农垦部的重任。王震和*农垦战士一起年11月,*的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王震从肖克、甘泗淇两位将*那里,听到“*队10个预备师和公安*可能裁减”的消息,便马上提笔给他的老上级、国防部长彭德怀写信。信中说:“我认为10个预备师和若干公安部队裁减,以及80万志愿兵复员、10万干部退役就业,我建议集体转业农垦20个师。”*中央、毛泽东再次采纳了王震的建议。年初,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我人民解放*10万复转官兵向黑龙江的北大荒开来。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华南地区,*中央同样调集了成建制的人民解放*官兵,组成开发我国橡胶事业的林一师、林二师,并任命叶剑英但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垦荒种植天然橡胶林,创建共和国的橡胶生产基地。我10万解放*复转官兵,和大批地方支边青年一起,组成30万人的垦荒植胶大*,来到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很快他们便在我华南地区先后建立起橡胶农场多个,种植橡胶多万亩,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宝贵贡献。北京市垦荒队出发去黑龙江垦荒区同时,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西、江苏和安徽等内地省份,也先后利用荒原、野摊资源,建起了一批批地方国营农场。04
筑起不可逾越的国防屏障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中苏关系处于友好时期,我国西北部边界基本上处于“有边无防”状态。但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步破裂以至恶化,苏方不断在边界一带制造事端。年4月,在苏联的策划和诱骗下,*伊犁、塔城等地的6万多边民,带着财产,赶着牛羊,越界而去,使边界地区不少基层*权瘫痪,农村组织解体,田园荒芜,牲畜失散,坏人趁火打劫……社会秩序一度较为混乱。事件发生后,*中央、毛主席极为重视。周恩来、邓小平等紧急召见兵团副*委张仲瀚,要求迅速调集干部和民兵赶赴伊、塔地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并责成自治区*委、人委和兵团*委,由兵团负责组织民兵,速赴边境布防,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边界治安。鉴于兵团在保边守边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说:“*生产建设兵团有了情况能打仗,我看很有希望。”随后,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兵团的值班民兵全副武装,开始进行昼夜不停的沿边巡逻,并在塔城、裕民、额敏三县边境地带设立了8个边防检查站,从此结束了我国西北部边界“有边无防”的状态。如今的边境农垦农场后来,兵团*委又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委的指示,在公里的国境线上(注:原中苏边界西段总长多公里),建立了58个边境农场,并组建了个齐装满员的民兵值班连。年珍宝岛事件后,苏*开始在我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并武装侵入我西北境内。但我戍边民兵毫不畏惧,他们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默默但坚定地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国土。*垦国营农场和地方农牧团场,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国防屏障,为巩固边防发挥了重大作用。欢迎订购年新周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邮发代号:37-18刊期:周刊,全年50期订阅价:4元/期,全年订阅价元订阅方式
1、读者可到就近邮局(所)营业厅办理订阅手续(邮发代号:37-18)2、拨打全国邮*免费服务热线约订,邮局投递员将上门服务收订。(不用拨区号,接通听到语音按“0”键转人工台)3、订阅-、手机扫码办理订阅《新周报》手续。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