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瞻望,垦荒初期生活异常艰苦,大量的修筑道路、建筑房舍、添置生活设施等繁重的劳动,肩扛、搭马架、睡地铺经常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冬季严寒漫长,爬冰卧雪,室内冷风嗖嗖,四处透风;夏季降水集中,蚊子、小咬、瞎虻成群,农忙时,夏锄紧张,一天也铲不到头的垄沟,每天地里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早晚看不见,地里三顿饭”;秋收时遇上绵绵秋雨,收割机进不了地,只能用镰刀,在泥水里扑腾着地割着麦子,溅起泥水一身。是他们扛起了北大荒这片神奇土地的脊梁,用汗水和青春浇灌出无悔的人生,他们中有老红*、战日英雄、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转业复员官兵、有朝气蓬勃的知青。震撼我们心灵的是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黑土地最真挚的感情。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以奉献自己、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为已任,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北大荒精神丰碑,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空里,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垦
一、北大荒概况
北大荒又称黑龙江垦区。总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两麓和小兴安岭南北的大片荒原。它的突出特点是“寒冷的世界“,冬季最低气温平均零下30度左右,全年无霜期只有~天左右。多以草甸、沼泽、部分森林组成,这里大气降水充盈,平均年降水量毫米以上,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它的北部是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
*垦
二、北大荒开垦史
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激烈进行中,恢复经济是头等要务,粮食自然成了当时中央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