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施鲁,原名王鹏华。年1月19日生于河北省武陟县小董村,年在河南焦作上中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同年夏由中共焦作县委书记李常青(即他的语文老师)介绍加入中国共青团,10月因*团组织遭敌破坏,按县委指示转到北平弘达中学上学。年12月9日,在北平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此时焦作县委书记李常青向同学们介绍,东北抗日同盟*(抗联四*前身)的*长李延禄派副官朱鸿恩到北平,通过*组织要求派*团员青年到东北抗日*队中去工作,12月18日上午,他和几名同学经过简单的准备,坐火车来到哈尔滨。后又到方正县山里抗日同盟*的密营,在这里他们受到了李延禄和战士们的欢迎。李延禄向他们介绍了东北抗战形势和四*的基本情况,几天后李延禄任命他为司令部秘书,从此他改名为彭施鲁。年3月底,彭施鲁随李延禄来到勃利县参加了由四*、三*和勃利县委共同召开的联席会议,会上勃利县委书记李成林传达了上级的指示,调*长李延禄进关由*中央另行安排工作,会后大家决定攻打石头河子金矿的警备队,取得胜利为*长送行。战斗胜利后他随代*长李延平送李延禄到密山,此后彭施鲁和李延平在勃利的四团和七台河的一团参加活动。4月部队从密营出来到山外活动,他同*部在茄子河收编了吴明月的抗日山林队;7月彭施鲁和*部及三团、七团,还有三*的四师一起从七台河向宝清出发,几天后到达宝清的兰花顶子,在这周围的村屯中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在8月的一天攻打反动地主方家大院时腿部受伤,队伍后来在富锦县境内与抗联独立师取得联系。年9月,彭施鲁调任新二师四团任团*委。进入冬季后,四*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宝清的大叶子沟密营进行了冬季整训,由李延平担任*事教员,他担任*治文化教员,经过冬训提高了部队的**素质。年1月,四**治部主任*玉清率一团的一个连从勃利来到宝清大叶子沟的密营,与李延平*长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宝(清)富(锦)地区的抗日活动,并提出打通两县的游击区,扫除杨荣围子和方家大院这两处障碍,*玉清提议采取以冒充日*的方式进入方家大院,方案决定后大家开始准备。在阴历年三十上午,*玉清率骑兵出发,冒充日*进入了反动地主方家大院,缴获长枪8支,对地主方家进行了*治教育。6月抗联六*一师的两个团来到兴隆地区,与四*汇合共同扩大宝清的游击区。7月抗联五*二师根据二路*总指挥周保中的指示,为打通东满与北满的交通联系,也从宁安来到宝清,与四*汇合后进入宝清的青山地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部队完成了抗日救国宣传和扩兵任务,在征粮筹款等工作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9月,吉东省委和二路*总指挥部对四*进行整编,二师四团改由马国民任团长,彭施鲁继任团*委。年1月,四*派彭施鲁和一师长张相武到勃利帮助整顿四*一团,经了解团长满景堂平时经常抽大烟,还经常离队住在一个地主家,并和地主女儿关系不清,更为严重的是满景堂通过这家地主和日*有联系,准备适当时机去投降,一团三连的梁连长也积极参与,经一师长和*玉清研究决定对满、梁二人给予处决。4月下旬,四*主力部队根据二路*总指挥部的指示开始西征,李*长指派彭施鲁率四团三连的60余人成立留守处,坚持敌后游击抗战。主力部队西征后,彭施鲁率留守的战士们开始修建密营,征集粮食和棉花、布匹为部队制作棉衣,接待兄弟部队过往的人员。在留守期间他率队与进山的日伪*“讨伐队”展开多次的战斗。11月彭施鲁接到二路*总指挥周保中的命令撤销留守处,由他率留守人员和二路*参谋长王效明一起撤离大叶子沟向饶河转移,与抗联五*三师和七*配合行动。年,彭施鲁被任命为七*一师*治部主任,率队在抚远、饶河、虎林等地开展游击抗战,取得了智取抓吉镇、夜袭杨木林子、大岱河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年4月上旬,抗联七*根据上级指示改称为东北抗联第二支队,彭施鲁被调到总指挥部、先后任巡视员和一大队*委,率队到富锦、宝清和同江的大旗杆一带活动,9月任教导大队*委,率队回饶河密营准备过冬。为解决冬季给养问题,彭施鲁和二支队长王效明率队长途跋涉五六天来到密山与虎林交界的二道岗,袭击了这里的日本武装移民开拓团,缴获了粮食、棉衣和牛马等物资。11月末,按上级指示,为躲避敌人的重兵围剿,保存实力,七*大部人员越过乌苏里江撤到苏联境内,到伯力北野营参加整训,年8月抗联教导旅成立,彭施鲁任二营三连指导员,后任连长和营部参谋等。年9月,彭施鲁带领北野营随苏*返回东北,任苏*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后任佳木斯地区*委书记;年任东北**大学合江分校教育长,后任该校第二团、第四团的副团长和副校长;年后任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校长;年任*事师范学校副校长,中央*委*校编研处处长、总参*校部和*训部副部长;年任*体学院院长;年3月任国防科委司令部副参谋长;年2月任国防科委顾问,年1月离休。彭施鲁年被授予大校*衔;年晋升为少将*衔;曾荣获苏联红星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11月7日彭施鲁在京逝世,享年95岁。
编辑:迟博文
邮箱:msxw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