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天池《云松巢集》看虞山琴派发轫期的古琴文化生态
王小龙文学博士,现为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常熟音乐家协会理事。主持文化部、省教育厅等项目多项。著有《胜浦山歌:一个吴歌歌种的定点考察》《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舌耕余思:王小龙教学随笔集》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艺术评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摘要《云松巢集》是明代虞山琴派开创者之一严天池留存于世的一部诗文集。该集共十二卷,收有严天池的诗词约多首,文余篇,共约11余万字,是了解严天池生平、特别是致仕归里后的晚年事迹、心迹的重要资料来源。《云松巢集》中收有大量与古琴活动相关的诗文,从中可以看出虞山琴派发轫期的古琴文化生态:开创者严天池的琴学修为、严天池奏琴的场所、以严天池为中心的常熟及其周边地区琴人的活动、“琴川社”早期的“雅集”活动等。研读《云松巢集》中涉及古琴的丰富文献,可以让我们对虞山琴派及其琴学主张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关键词《云松巢集》;严天池;虞山琴派;发轫期;古琴文化生态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池洛秦在二十多年前,向国内学人引介了“环境分析论”的方法,其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也在国内音乐学界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试图从有限的历史材料中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历史环境中追寻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心迹,从而理解、参透历史,是每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梦想。音乐史学问题研究,更要研究从事音乐的人的生态、心态史,以求得对音乐人及其所处社会、历史的更深入的理解。因此,了解虞山琴派的历史大环境,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其琴学主张,理应从当时琴人的著述“元典”入手。《云松巢集》,就是这样一部理解虞山琴派发轫期“历史语境”的元典。
藏于常熟图书馆古籍部的严天池《云松巢集》,共有两个版本,一是清抄本,一是明天启年间刻本。国家图书馆则藏有刻本。该集为明代虞山派古琴的开山者严天池的诗文集。过去曾有学者据清抄本做过研究,如章华英完成于年的硕士论文《虞山琴派研究》,引用了数首(篇)《云松巢集》中的诗文,以简述严天池的生平和性格。年常熟琴人朱晞在常熟文联内刊《常熟田》发表《〈云松巢集〉研究》一文,全文三万多字,对《云松巢集》的诗文内容作了概览式的介绍和分析,并据此剖析了严天池的心路历程:进取而傲岸,多情而雅致,苦涩而严谨,无奈而真实。笔者拟在前述两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云松巢集》与虞山派古琴的关系作一专论,对虞山琴派发轫期的古琴文化生态作更为集中、细致的探讨。常熟图书馆藏明刻本《云松巢集》(1)
一、关于《云松巢集》《云松巢集》共十二卷,题为“邵武守吴郡道澈严澂著,子男樾楙柱枋栝校,孙男炳耀焜烺辉烨灿炆编次”。第一卷为目录,第二至第八卷为诗词总集(词作不多,只13首,收于第八卷末),第九至十二卷为散文(序、记、传、志、祭文、杂著)和韵文(铭、赞等),共十一万多字。朱晞称其为严天池的“诗文总集”。但据笔者研读,发现该著所涉时间范围约在-年间(作者42岁至72岁间),并非全集。且现存一些著作如《一言半句》(常熟图书馆藏)、《恬畅斋琐述》(国家图书馆文津楼藏)等,该著并未全文收录。常熟图书馆藏《天水严氏家谱》中所收严天池诗文,笔者核校,有若干诗文《云松巢集》亦未收入。据《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严天池的著作有:恬畅斋琐述一述(《恬裕斋书目》抄本)松弦馆琴谱二卷(自序谓取调不取文,故所录之曲二十有八,皆无文也。经同邑陈禹道、赵应良参订,号虞山派。著录《四库》。《稽瑞楼书目》,《恬裕斋书目》刊本。《千顷堂书目》作十卷。《明史·艺文志》作《琴谱》十卷。见列传)寤语(病邑士之失德,作此自誉自嘲,以绝请托。姚《志》氏族志。《初学集》钱谦益集作《独寤寐言》)一言半句(皆宗乘语,与瞿汝稷互相叩击者。《恬裕斋书目》刊本。钱《志》人物)云松巢谈桂编(《文瑞楼书目》刊本,不著卷数)《云松巢集》十二卷(《恬裕斋书目》刊本。《含经堂书目》作二十八卷。见列传)《恬畅斋集》三卷,严氏谱据朱晞的统计,该集收诗首,词13首,文篇。其中诗作有古乐府11首;五言古风41首;七言古风23首;五言绝句57首;六言绝句8首;七言绝句首;五言律句首;五言排律10首;六言律句11首;七言律句首;七言排律1首。文章则有序10篇;记4篇;传5篇;志3篇;识1篇;祭文5篇;铭15篇;赞48篇;杂著40篇。这些著作目前传存的有《恬畅斋琐述》(藏于国家图书馆文津楼)、《松弦馆琴谱》(已收入《琴曲集成》第八卷)、《寤语》(《云松巢集》收入,题作《寤言》)、《一言半句》(常熟图书馆藏,缺目录页与开始部分)、《云松巢集》(常熟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均有收藏)。另有严天池晚年手书《蒙史》(未完成)一卷,《家谱》与常熟地方志书未见载。该书已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二批及“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这说明,严天池的著述绝不止于《松弦馆琴谱》与《云松巢集》,《云松巢集》也并非严天池的诗文总集。但是《云松巢集》收有严天池一生最重要时光的最重要的诗文,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云松巢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揣摩这位虞山派开创者的心路历程,无疑很有必要。常熟图书馆藏明刻本《云松巢集》(2)二、严天池自身的琴学修为
作为一代琴宗,《云松巢集》中的诗文,有相当篇幅与古琴有关。《严氏家谱》卷四“图像赞”对严天池有如下赞语:等身读书,一麾出守,翩与投先,归隐诗酒。远性风疏,逸情云上,泠泠松风,援琴山韵。许重熙在《天池严公墓表》中称赞严天池:先生远识旷度,赡智宏材。其学也,师事东溟管夫子,深探性命之微。其仕也,讯狱而狱平,治民而民悦,在朝在野,莫不爱慕而乐就之。早达圣贤之蕴,晚参乾竺之藏,可儒可禅,亦玄亦史,流风品概,识公者至今犹能道也。先生经术宦迹,著在家乘,炳在国史,以至文艺琴书散播于人间者,将与晋唐诸贤并传之天下后世矣。两则文献都指出了严天池作为古代士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杰出能力,也指出他喜好心性之学,儒释经典的参悟均有相当境界。晚年归隐,以琴书文艺自娱,且由此享誉后世。严天池出身显赫,他是明嘉靖时内阁大学士“文靖公”严讷的二公子,所以《琴曲集成》“藏春坞琴谱”介绍文字中称之为“贵公子”。五十多岁以荫授“中书舍人”,任福建邵武府知府,在任三年。其后即归隐乡里,以琴书自娱。据《严氏家谱》,严天池嘉靖二十六年丁未()二月十六日生,天启五年乙丑()九月初十日卒,年七十有九。他活动的年代主要在明万历年间至天启年间。从现存资料可知,严天池不仅是一位琴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在佛学上也有很精深的造诣。《云松巢集》中,严天池写有一组《四业诗》,称“诗”“书”“琴”“坐”为其“四业”,并以此描写他晚年生活的这种常态:予居云松巢,以“四业”永日:曰诗、曰书、曰琴、曰坐。四者弄无序,循无端,意到即为。不觉晓之夜、昏之旦。而实不囿焉。各赋一律以见意。
诗
寻句从来匪我心,有时诗句却吾寻。步回山径月初出,酒醒溪桥风满林。捧腹物情多漫兴,攒眉时事少悲吟。柏梁苏李从头数,几个诗人留到今。
书
先生逸兴寄临池,笔研精良得意时。遒劲每将钟索法,清新杂写谢陶诗。题裙少见门生喜,污扇时为老媪悲。传语襄阳米颠道,不争好恶莫相疑。
琴
先生为乐已多岐,更有鸣琴乐不支。月白夜凉人静后,风清籁息昼长时。婆娑意到移宫羽,感慨情深异壮悲。一曲仙歌春正晓,洞门桃李蔼参差。
坐
花阴树影过阶移,适是先生习静时。此界他方成一片,威音娄至只如斯。全凭慧剑降龙虎,自有神膏养风龟。寄语垒玄方外侣,若无真种枉施为。
四业诗总
多少峥嵘世业开,区区四事亦卑哉。口吟古句今无当,手习奴书陋不才。雅乐己亡弹下里,蒲团空自守寒灰。支离为德诚无用,犹恐人将有用猜。
该作可谓严天池的“夫子之道”,亦不乏调侃意味。由该诗作可知,严天池晚年主修“诗”“书”“琴”“坐”四业,目的并非为流芳百世,而只是让晚年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以“四业”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达到身心的平衡。其中,“琴”是“四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云松巢集》收有严天池为其古琴作的琴铭、琴赞多首。这些琴名“元雅”“清英”“修况”“声澈”等雅号。从中既可以看出其收藏的丰富,又可见他对古琴的一腔挚爱,将他认为的美好品性都以美名的形式赋予了这些琴。试举数例:元雅铭
声音之道,圆通微妙。惟是雅琴,平欲释躁。君子御之,祥风景耀。伦清*和,维祺寿考。
陆伯符贻孔林楷斫成雅琴系以铭
取材泰岳超峄阳,道尊尼父卑中郎,徽轸合度冰弦张。和鸣锵锵,悦豫且康,游世羲皇。
逸弄赞(琴)
乐通*,琴首乐。非贤莫述,非圣莫作。翔白鹊,舞玄鹤。还淳返朴,皇皇穆穆。孙登编草,启期带索。
松弦馆琴赞
逸人玄会,于尔寄之,谁属尔和,松间凉飔,希声自然,今古不移。怡神淡漠,游世*羲,伦清化洽,民物蕃滋。
琴名“景雅”系之以赞
习而艺,神而道,日御之,静以好。湍厥感和,斯召百禄,绥益寿考。
琴名“德充”系之以赞
肆好以静,逊让无诤。返情归性,由躬达*。可以通幽,可以入圣。跻世仁寿,厥德斯盛。
从《云松巢集》可知,严天池家藏琴约十数张,有的系以铭,有的赋以赞。从严天池所题琴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儒道并举的古琴观,既认为古琴有“平欲释躁”的功能(类似于《白虎通》中的“琴者禁也”),又认为古琴“希声自然”,弘扬的是道家一路。又主张“返情归性”,与晚明以王阳明为主的“心性之学”暗合。章华英曾在讲座《虞山琴派的历史与传承》中谈及严天池琴学主张主要包含三方面:中正和平、恬淡虚静、禅风乐韵。并分别归结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晚明禅悦之风的影响。严天池的琴铭也印证了章华英的分析。值得庆幸的是,当年严天池用过的琴,有一床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其全景照和局部照均收于《中国古琴珍萃》(增订版)中。浙江博物馆陈亚萍有专文《琴与士同在:“韵雪”琴诉说的一段往事》介绍该琴题款。琴铭为“达人玄会,于尔寄之,谁属尔和,松间凉飔,希声自然,古今不移,怡神澹漠,游世*羲,伦清化洽,民物蕃滋。甲辰清和月严澂谨赞。”甲辰,为万历三十二年(),为严澂赴任福建邵武府知府的年份,清和月为四月。《严氏家谱》收有该年作者在邵武祝祷城隍的《祝城隍文》,祈祷自己在任期间“民俗期于还淳,士习期于敦本,年岁期于丰稔,户口期于繁实,讼狱期于清简,邪慝期于屏息,一切徇私容奸之事,不惜厘革;干正贼良之俦,不惜殊击”。这则琴铭与《云松巢集》所收琴铭只两处不同:“达人玄会”与“逸人玄会”;“古今不移”与“今古不移”。说明传抄过程中会有一点变易。《云松巢集》中有不少诗作为作者练习某一琴曲的感悟。笔者根据《松弦馆琴谱》所收琴曲的顺序进行勾稽整理:《洞天春晓》:丹田日日药苗新,变尽沧桑不动尘。绛节霓旌朝阙罢,桃花玉洞会群真。《风雷引》:电掣雷轰白昼昏,天威何事动乾坤。从来群小工行术,能使元忠独抱冤。此日万分明圣德,当时一半惑流言。自怜凄楚琴心弄,犹为周公虑覆盆。《桃源吟》:崆峒牧子藐姑人,不就唐尧不避秦。处处桃花有来路,渔舟何事便迷津。《中秋月》:露华凝重桂香幽,一片银蟾照素秋。漏彻金庭凉似水,恍疑身在广寒游。年光荏苒俄惊,星火西流。几多春事更朱明,景近讨遐搜。闲中暗数,被小儿,造化潜收。际如今,金风玉露,正是骚人酒伴,相对凤凰楼。情浓处,遥听笛里声愁。凄凄切切,风飘断续,如愬离忧。人生万事总悠悠,何须百结上眉头。放下著尽可夷犹。除却眼前行乐,无复良谋。《胶膝吟》:有客登我堂,拂拭绿绮琴。嘹亮发清商,为奏《胶膝吟》。邈矣羲皇道,恋然君子心。爱同殊方轨,亦盍异路簪。两心既相投,其利自断金。胶膝不可离,谗间畴能侵。左杜不枉易,曾卜相规箴。感时或班草,领契亦披衿。可怜同根枝,乃成商与参。敦义慕属古,遗亲伤在今。《溪山秋月》:凉生金节夜沉沉,露下银*月满林。千壑泉声万山色,世人名利道人心。《关睢》:但是调弦含意远,偏于此曲寄情纡。游行对对河洲匹,相唤灉灉水殿呼。巫峡枉添神女恨,广寒还惜素娥孤。重思舟楫吴江夜,凄楚明光类此无。《渭滨吟》:年年自理钓鱼钩,八十老翁何所求。若抱龙韬迟明主,蚤时青鬓不胜愁。《汉宫秋》:暗落梧桐片月清,班姬端坐不胜情。若还餐柏秦宫女,可听长门滴漏声。《庄周梦蝶》:庄生蝴蝶竟谁真,梦里飞扬觉后身。此日鸣琴百花下,移宫换羽是何人。《流水》:百川秋至感予情,拂轸聊为象外声。远瞩倾崖飞浩瀚,侧聆幽涧弄琮琤。洗心朝澈江云白,聒耳更长塞月明。欲索钟期谁旦暮,乔松孤雀伴凄清。有几曲《白雪》、《潇湘水云》、《广陵散》,《松弦馆琴谱》虽不载,但是由诗作可看出作者对这几曲领悟之深。尤其是《潇湘》,是他常弹曲目。因此,严天池并非后人指摘的那样只擅长慢曲。《白雪》:江天飞雪正漫漫,应律新声妙指端。郢曲唱来纷作和,梁园赋就倍相看。飘飖林岫弦中白,凛冽宫商象外寒。却笑山阴旋夜棹,戴逵高手不曾弹。《潇湘水云》:落落疏弦淡中味,潇湘况是水云心。阿瞻意色全无忤,一曲才终月满林。虚窗拂轸弄潇湘,云水悠悠白芷香。怅望知音渺何许,清风一枕到羲皇。鸟鸣知鸟乐,吾亦爱吾琴。坐弄潇湘水,悠悠百尺深。不知弹者我,那见听时心。独许嵇中散,相携入竹林。消摇物表迹和光,莫是前身费长房。涉世总如观幻化,出门何地不徜徉。枕中鸿宝传仙诀,肘后龙宫济世方。一曲瑶琴怯酷暑,冷冷云水淡潇湘。法侣当今罗汉琛,翩然飞锡远相寻。门头乱拥云如盖,巢角孤栖鹤共林。铭鼎勋名供幻观,傍栏花鸟示禅心。园蔬满钵清虚馔,还有潇湘一曲琴。《广陵散》:园林迟日绿参差,逸客相逢命酒卮。半酣浴手拂桐丝,一高一深宫商移。予意适动君已知,千载旦暮值钟期。当年广陵未尝绝,为君奏之石欲裂,空际巍峨金银阙。两公耽诗非其真,无事借此聊怡神。掩关避暑不相见,相和诗筒往复频。今朝理棹秋江上,雨霁凉生秋气新。秋波媚人清潋滟,秋山入望高嶙峋。我着青猿携绿绮,君携十斛瓮头春。琴调叔夜《广陵散》,酒漉渊明头上巾。轩冕伐性斧勋名,眯目尘。萧曹碌碌竟何就,斑马悠悠讵足论。还摇梦里生花笔,欲问桃源物外津。即此痴憨通大道,难将天界语波臣。笔者据《云松巢集》统计,严天池擅弹、常弹曲目约有十五首,足见其用情之专。在《松弦馆琴谱序》中他叙述自己“予少多病,恶闻颦角声,每弄琴一室中以永日”,身体原因使他选择了以琴娱情。在《自题弹琴行乐图》中他又说道:咄咄严生顽钝,可憎刳修有意、道业无成。岂伊伶人?以能琴名。可见他弹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刳修”“行乐”,是追求自我消遣、自我完善的修行行为。常熟图书馆藏明刻本《云松巢集》(3)三、严天池奏琴的场所
《藏春坞琴谱》载有《弹琴总规》,其中说道:琴有八可弹:清风明月之际,泉石山林之间,松竹梅兰之处,草阁茅庐之所,思亲怀友之时,词客骚人之遇,初晴雨歇之余,孤馆挑灯之夜,斯可弹矣。观《云松巢集》中所反映的严天池弹琴的场所,恰与这“八可弹”紧相契合。严天池为自己的琴书生活营造了多个雅致场所。主要有:云松巢、松弦馆、恬畅斋、妙明馆等。《云松巢集》所收相关诗作反映严天池在这些居所的日常生活。现摘录其与古琴有关者。“云松巢”是严天池的重要居所,其为《藏春坞琴谱》所作后序中,就钤有“云松巢”闲章一枚。作者文集名《云松巢集》,足见对该居所的看重。《云松巢集》中,吟咏作者于云松巢伴随弹琴自适的诗作数量众多,试举二例:不劳宫五亩,自得野人巢。谷静松流韵,窗虚竹荫苞。挥毫仪彩风,拂轸舞潜蛟。酒趣从吾适,荒湛任尔嘲。好事为梁竞美观,银铺绣柱赤栏杆。苍龙忽偃金波净,紫霓轻浮玉宇寒。别思极天南浦望,诗情回首灞陵看。水仙琴操偏宜此,月落池头曲未残。“松弦馆”亦为作者重要居所,琴谱以《松弦馆琴谱》命名,足见其重要性。《云松巢集》中涉及“松弦馆”的诗作如:毕竟墙东涉世波,争如西岭白云窝。春芽不税收茶早,秋草无征织席多。拂轸茂坛操独雀,扶筇幽壑揽烟萝。山中只有贫堪笑,五月松风价几何。“赏真斋”,为严氏家族居所,据常熟“江南文化展示馆”[49]展板资料,严氏曾以此堂号刻印书籍。严天池的佛学著作《一言半句》就题为“赏真斋藏板”。“赏真斋”与琴有关的诗作如:满庭交阴绿森森,不羡灵根出阆阴。曾向南山看俯节,还从楚室借鸣琴。玲珑透月虚囱寂,叆叇停云小阁深。此日君王平*治,长生欲庆万年林。“妙明馆”为作者看重的另一处居所,据《云松巢集》所载《妙明馆记》一文,该馆坐落于苏州贞山派支妙明山,严天池为了养老,特在此地“购地数处”,“一日游山之西坞,有室数椽求售,念可为余生读书处,欣然购得之,颜曰妙明馆。是馆山水环绕,风气融洽,村落阡陌,农桑蔬果,悠然桃花源也。春秋佳日,载酒携宾,盘桓旬月乃还。”足见作者对该地的喜爱。《云松巢集》载有其在此吟咏的诗作多首,如:到来即便神怡,童叟相共熙熙。茂苑湖山佳处,春风桃李开时。临池先试翰墨,解橐复理丝桐。未访南邻素老,已认东村酒旗。该组诗一气写了四首,足见其欣然之情。其他还有《移居妙明馆》、《题妙明馆》等相关诗作。另外,他也为“松凡庵”、“清音阁”、“屏锦轩”等其他居所赋有相关诗作。作为一代琴宗,严天池写有大量弹琴感悟之作。这些诗作有的抒发自己的琴学审美观,有的论及自己钟情于琴的原因,有的则是对古琴制作工艺的激赏。论琴的诗作极多,反映了作者对于琴的领悟之深。试举数例:《听玉山翁弹琴歌》:裒衣峨冠,昂藏掀髯。来山翁半酣,为我拂袖弹灵钟。初调声稀睡乍醒,渐鼓意畅春水融。莺娇弄花语半涩,螳怒欲捕势已雄。寒云绕绕乱白雪,虚涛谡谡生苍松。晴空骨丝微霄没,石窦驶溜幽泉通。辟历蹩,列长鲸,奋起乎天池。翱翔蹁跹,玄鹤摩霄而抟风。群真缤纷降帝所,蝌文鸟篆开琳宫。氤氲之府探化工,有意无意不可从。六马齐仰秣,游鱼出从容。满堂宾客皆雍雍。嬉者肃,怠者恭,山翁端然曲未终。世人俗耳爱变徵,山翁宫音守终始。宫音和衷悦君子。《孤琴》:雅乐众所弃,孤琴独我宜。真人天际想,樵父谷中辞。拂几焚香后,调弦未曲时。寂然群动息,松月槛前窥。《丁巳岁三日试琴》:手楗松关坐赏真,是凡是圣是何人。身心一榻非逃富,事业千秋肯为宾。鸟语忽从林杪变,梅花还向雨中新。调弦试作胎仙弄,自觉婆娑更有神。《陆伯符得孔林楷试知琴材赠余一床赋谢》:何事祥光烛海东,非金非石气如虹。投来尼父林端楷,不较中郎爨下桐。忆尔当年酬白雪,惭余七日御冷风。快哉得器超今古,涵泳皇风九奏中。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跟唐代白居易写《废琴》诗一样,对不识古琴价值的时人表示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作者也借这些诗作,阐述了其“天人合一”的古琴审美观。在《陆伯符得孔林楷试知琴材赠余一床赋谢》一诗中,严天池谈到与其同时代的斫琴家张敬修,常熟琴人陆泰征(陆九来)曾请他用楷木制琴,效果比桐木还好。张敬修治琴被称为吴中绝技之一,张岱《陶庵梦忆·吴中绝技》中曾说他的斫琴技艺“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与诗对应,《松弦馆琴谱》中有严天池的《楷琴记》记载此事,前文已引作者为孔林楷琴作的琴铭。张敬修所斫古琴至今仍有不少传世。常熟图书馆藏清抄本《云松巢集》(1)四、严天池的琴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一个人的交友可以看出其志向和喜好。因而,当今音乐学界对于著名音乐家“朋友圈”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如张振涛对伴随杨荫浏成长的四大知识群体的研究,丁卫萍对于陆华柏青年时期交友的研究等。从《云松巢集》也可看到严天池的“朋友圈”,特别是琴友群体。也可以由此看出严天池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因琴会友,首先是其家族中的琴友。史书载严天池的父亲、相国严讷也擅弹琴,《严文靖公年谱》称其在青年时期读书时就以弹琴来调剂紧张的读书生活。因此在当时就有人写文章颂扬他“琴书静妙”。严天池的晚辈也有很多善弹古琴的。《云松巢集》中载有其侄、表兄擅弹琴、懂琴的记载:《德任侄过云松巢弹琴》:落落疏弦淡中味,潇湘况是水云心。阿瞻意色全无忤,一曲才终月满林。《端伯侄席上》:深深院宇绝纷嚣,投辖开樽兴自豪。对局战酣疑钜鹿,调弦意远讶洪涛。兰风荐爽秋香净,柱雨生凉夜色高。莫向主人夸秀句,阿咸差善读离骚。德任,据《严氏家谱》,即严樟,字德任,为严澂兄严治的第三子,号豫林。端伯,据《严氏家谱》,即严楷,为严澂弟严澍长子,字端伯,太学生。《赠郭冲和表弟》:冲和郭表弟家世业儒,为我姑之第六子。德比金玉,泊然于世味。有丈夫子三人,谓足不替先业,益坚初志。予倦游归,携琴相就问年,则五十矣。爰赋一章为寿。忆昔少年时,游息共懿亲,同被讵云厚,交臂谊日敦。嗟子秉素尚,弱龄甘隐沦。逸韵岂谐俗,雅志自赏真。赏真在内券,荣名安足论。苦无三径资,罔愧五柳门。行年逮知非,心化道益尊。藏渊深地萌,发机辟天阍。怜我远行游,斗酒相慰存。竟日无言说,一琴还一樽。愿言相周旋,与尔怡天伦。其次是同邑好友,有瞿元立、徐仲元、吴文仲、玉山翁、戈庄乐、李伯樗等等。《云松巢集》中写给元立的诗文约有20首左右,足见二人之间的友谊之深。因此,有学者将瞿汝稷交游“里舍乡贤”好友第一的位置给了严澂。章华英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音乐史学年会提交的论文《独步琴坛:明代琴家严澂研究》中也说瞿汝稷与严澂的感情非常深,既是发小,又是志同道合的挚友。读两人的唱和诗作,“令人颇为感动”。笔者经研读相关著作,得知瞿汝稷与严澂特别在佛学上最为投机,瞿汝稷作《指月录》,严天池作《一言半句》,“互相叩击”。且瞿汝稷也是懂琴的,如其词作《玉烛新·绿萼梅》有“浮生底事匆匆,好兀傲迷花,啸歌中圣。徘徊素影,琴酒畔,雅韵萧疏偏称”句。“啸歌”“琴酒”,也是严天池时常吟咏的关键词。严天池作有《维此六章送瞿元立北上》,录其一:维予与子,千载旦暮。岂其有言,执手歧路。素衷可将,维此之故。徐仲元也是严天池看重的挚友之一,《云松巢集》收有赠徐仲元的诗作12首,如:《偶集缁素徐仲元不至》:池上清秋静草堂,何来屐齿破苔苍。交情冷淡琴书侣,游道徜徉内外方。桂树含风初荐爽,兰丛浥露暗凝香。坐中瞻顾如遗色,叫窦应来孟祖狂。朱汝修也是严天池的挚友之一,朱汝修即朱宗吉,字汝修,凤阳临海(今属安徽)人,别号忍辱居士。太医院御医。明朝文学家,兼擅书法。著有《朱宗吉诗集》八卷。《云松巢集》中严天池有涉及其诗作5首。从内容看,朱汝修当是一位擅弹琴的好友。录一首:《留别朱汝修琴砚》:千秋文事重关情,有客斋头片玉清。笔阵侵时深雾隐,墨花浮处点云轻。好将袍笏当吾拜,漫说园林倚夙酲。但看轸边龙尾色,却疑弦上凤凰声。另一位是范乐善,字孟平,严天池写有诗作1首,文3篇。在《范孟平集序》中,严天池称“予与孟平弱冠游荆溪,无奇不历,无幽不探,即微会小致无不盘桓涉猎,殆乐而忘返。归后谈说旧游,口吻间津津有味,间或形诸梦寐。”说明两人有童年时同在宜兴游历成长的经历。严天池又写到“昨岁孟平谒选,适得荆溪。予逆诸吴门而庆曰,吾子遭荆溪哉,奇矣。孟平曰,不惟是,予不饮酒,酷嗜茶,而荆溪茶甲天下。是又吾遭中之遭也。予曰,有是哉。遐想吾子左书右琴,携炉挈茗,徜徉于张公玉女之间,著作必富且必工,宜时时见示,使我亦成卧游。”作者想象范孟平“左琴右书”,品赏宜兴名茶,游历宜兴名胜张公洞、玉女峰,为人生快事,不禁为老友高兴。这也说明范孟平是会弹琴的。还有一位邵耕夫,严天池为其作诗7首,文(像赞)一篇。如:《心远居成耕夫过访赋赠》:诛茅取容膝,落始喜逢君。道意谁能及,交情自不群。调弦寄山水,染翰挟风云。蒋诩当年径,求羊特久闻。好友薛志学,字希之,号海观,岁贡生,曾任天河知县。他曾为《松弦馆琴谱》作序。《云松巢集》收有严天池为薛希之诗作3首,文(像赞)一篇。戈庄乐是严天池的一位忘年交,小严天池30多岁。戈汕,字庄乐,号岂庵,室名保砚斋、赖古室等。生于明万历九年辛巳(),卒年不详。戈氏似原籍临海(今属浙江),后移居常熟。国祯之兄弟。为汲古阁主人毛晋之母舅,戈汕曾撰《蝶几谱》,有严澂序。毛晋将其刻入丛书《山居小玩》。《重修常昭合志》将其列入“人物·画家”。严天池为其作有诗作2首,文2篇。如:《怀戈庄乐》:扁舟巧斫叶如轻,泛泛重湖一掌平。事外云山容傲骨,岁寒冰雪寄遥情。停桡独契观鱼乐,拂轸时为御雀鸣。醉后数行棐几墨,纵横直欲泄元精。该诗作说明戈庄乐匠作、弹琴、诗文样样在行,作者引为知己。又有《戈庄乐像赞》:倚琴而歌,荷锄而读,逶迤深谷,拟操于冰。方履于玉,永矢弗告。噫!至人藏辉,太白若辱。吾其退尔于哲,进尔于俗耶?有些红尘女子如李不尘、淡霞、燕姬等也是严天池好友。相关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女子的尊重和对女子擅琴的激赏。《寄琴姬不尘二首》其二:心招*与总茫茫,最是瑶琴惹恨长。记得春深膏雨歇,海棠花下弄潇湘。一些佛道中人如汉月、憨山、一雨、等慈等也是严天池的笔下挚友。《等慈上人过余谈诗听琴》:闭户有余清,惊闻剥啄声。不知吾有发,但觉尔无生。酒债从教负,诗魔且缓兵。婆娑还起舞,大地遍琴鸣。其他还有龚孟启、钱际卿、袁云江、施九芝、王龙桥、沈仁庵、吴挺庵、沈纳言、朱康侯、王先民、蔡万里、施无隅、顾礼初、顾维则、李本石、赵凡夫、梅上沙、程仲贞等,其生平事迹虽有待考证,但也正说明当时常熟琴人之多。正因为乡里有如此众多的琴友,因此严天池在《琴川汇谱序》中称“予邑名琴川,能琴者不少,胥刻意于声而不敢牵合附会于文,故其声多博大和平,具轻重疾徐之节。即工拙不齐,要与俗工之卑琐靡靡者悬殊。”万历、天启年间常熟拥有如此多的琴人,显示出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历史积淀。值得注意的是,晚明时期的一些名士与严天池也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如赵宧光(赵水臣、赵凡夫)、王世贞(王元美、王凤洲、王弇州)、董其昌(董思白)、耿橘(耿蓝阳)、钱岱(钱汝瞻)、陈继儒(陈仲醇)、范允临(范长倩)、吴彬(吴文仲)、吴梦旸(吴允兆)、朱之蕃(朱兰嵎、朱元介)、文震孟(文文起)、文震亨(文启美)、娄坚(娄子柔)等。他们也多为懂琴的人士。限于篇幅,所涉诗作不再列举。常熟图书馆藏清抄本《云松巢集》(1)五、雅集与结社活动
《云松巢集》中收有大量的雅集唱和诗作。其中与听琴、品酒、赏花、观景等关系密切。试举数例。《春日林若抚、章结甫、长康、沈若庵集云松巢坐山茶花下听百舌鸟迟月同赋一先韵》其三:松秀纷披蔼暮烟,联枝构得草堂偏。逃禅有意浑无意,为乐欣然固偶然。酒泛琼卮花一色,弦调百弄鸟同妍。坐深媚景云端月,恍对冰肌姑射仙。《七夕集钱明璧斋中即事》:序转佳辰当乞巧,相逢丽质俨天孙。琴怜绝调明光曲,酒爱如渑北海鐏。片月娟娟清卷幔,西风袅袅静临轩。人间百巧无须乞,愿乞闲身老鹿门。《丁巳三月王先民、钱简栖、章结甫诸公集云松巢得深字》:闭户经年抱素琴,游鱼啼鸟自知音。何来海上神仙侣,遍作丘中鸾凤吟。柳散千条纷婀娜,松高百尺落阴森。墙东即是吴趋路,莫道吾家庭院深。《冬日娄子柔、李长蘅、杨屏南、文文起、文启美、姚孟长集云松巢酒酣命予鼓琴》:晏岁幽居幸盍簪,不妨青雀滞江浔。风云欲豁忧时眼,翰墨仍悬慕古心。开径引香滋野菊,营巢息迹占高林。诸公具有钟期听,无忤惭非千里琴。《戊午岁杪立春后三日群公宴集毛处士家》:折柬招邀河上公,扶筇相就祝鸡翁。平添酒量诗肠外,喜入新年旧岁中。梅蕊含风舒洁白,松梢留雪点青葱。冷冷唱和游仙曲,不负囊携五尺桐。众所周知,严天池在家乡创立了琴社“琴川社”,《云松巢集》中收有作者与社友雅集以及想念社友之作共5首。试举其一:《春日出游怀社友》:我行驾舟航,迂回历南北。岭岖陟昆峰,涬溟泛震泽。夭桃及秾李,被路竞春色。绵延璠玙界,错落锦绣陌。好鸟逐珍木,间关鸣振翼。疏雨蹑屐柔,轻风挂帆反。修梁亘虎山,摇荡日月魄。命酒陶芳襟,弹琴写冲臆。对此念予美,行藏殊未测。想像濡素毫,题诗琼柯侧。董其昌作有《聚贤听琴图》,现藏于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在该图中,严天池弹琴居于中,其余人士为严天池左:赵宧光(赵凡夫、赵水臣-)、云栖祩宏大师(莲池-),严天池右:张凤翼(张伯起-)、王樨登(王百谷,王伯谷-)、陈继儒(陈仲醇,眉公—)、董其昌(董思白—)。画中人徜徉山林之中,恰如严天池所称“把菊自怜三径色,入林谁逊七人贤。”董其昌《聚贤听琴图》志同道合的琴川社社友,一起弹琴作乐,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游山玩水,有社友公职赴任则把盏饯别。团体的凝聚力正在于此。据王文荣的研究,明清文人结社,好绘“结社图”,“其审美意义与艺术价值非同一般”,“在记录、描摹文人结社状况的同时,对于提升结社活动的风雅品味、认识社团的组成格局乃至解读多文化融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余论作为一代琴宗,严天池的诗文集《云松巢集》有如一部私人日记,给我们提供了明代中后期虞山琴人活动的丰富资料:琴人的古琴收藏、琴人善弹琴曲,琴人的交友及共同的爱好,琴人的雅集与结社活动等等。是我们进一步考察明代中后期古琴繁盛现象、探究该时期古琴之所以兴盛的原因的有用史料。从《云松巢集》,我们看到严天池就像一棵大树,有着饱满而旺盛的生命力,围绕着他的琴人和文士则共同构成一片林,他们共同营造出明代中后期虞山琴派根深叶茂的繁荣生态。需要指出的是,从《云松巢集》可以看出,严天池和虞山派发轫期的其他琴人极其包容:容纳多种思潮,兼擅迟速曲目,交往各色人等……这正是严天池在《琴川汇谱序》中所提出的主张:“博雅”,“博大和平”。学人李时人指出:古代文学研究中,只有既注意时间,又注意空间的多维研究,才能真正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变化立体的、流动的图像。罗时进也指出:对地域文学社团研究来说,应在文献基础上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社会、群体与个体不同维度织就一张“意义之网”。《云松巢集》,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明代中后期虞山琴派发轫时古琴文化的“意义之网”。该网由严天池牵头,逐渐扩大,乃至形成了融“琴”“诗”“书”乃至其他文人活动的丰富世界。《云松巢集》的丰富内涵,有待我们作更为细致的解读。当然,以诗文集作为研究古代音乐史的文献史料,应与经、史等史料记载有所区别:它既有材料宏富、描述细致的特点,但也有“为尊者讳”和“当局者迷”的局限性。这是我们研究时应予以甄别的。作为“中国古琴艺术之乡”,常熟琴人至今有着严天池时代的遗风。笔者仅举“虞山琴社”中秋雅集为例。该集吸引了来自苏州吴门琴社、张家港沙洲琴社以及云南的诸多琴友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虞山琴社”社长翁鲁瑛,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尉华,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虞山琴社理事马一超以及很多后起之秀等纷纷献艺。具体演奏人员和曲目为:季丽娟《中秋月》
宋子颖《楼兰散》
月冬晓(云南)《泛沧浪》
陈维吉《大胡笳》
孙海滨(张家港)《神人畅》
杜冬英(镇江)《玉楼春晓》
马一超《平沙落雁》
陈逸灵《醉渔唱晚》
臧雷(苏州吴门琴社)《梅花三弄》
范磊《洞庭秋思》
奚之灏《乌夜啼》
陈尉华《梅花三弄》
吴明涛(苏州吴门琴社社长)《忆故人》
吴光同(苏州吴门琴社)《渔樵问答》
朱晞《良宵引》
今日“虞山琴社”的雅集与四百多年前“琴川社”的雅集遥相呼应,跨越时空演绎着一曲古琴传承的生动画面。良好的群众基础,杰出的琴家,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厚的历史积淀,成就了虞山琴派四百多年来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基金项目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严天池存世著述研究”(16DD28);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严天池诗文集《云松巢集》看严天池的古琴活动”(10333046X);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苏南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ZSTD)。本文已刊发于《中国音乐》年第3期,感谢王小龙老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