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季气温高降水少草地贪夜蛾繁殖迁入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草地贪夜蛾目前在云南、广东、广西等玉米种植区累计发生面积已达万亩,同比增加15%。这种农业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啮噬玉米等作物,发育起点温度约为10℃。▲最冷月平均气温10℃线。
▲冬季平均气温10℃以上持续天数。
气象条件则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温床”。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郭安红指出:今年冬季,在西南和华南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这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冬季繁殖区的北界(最冷月平均气温10℃线)与常年同期相比有所北移;二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害虫发育速度加快,越冬死亡率降低。此外,西南和华南大部地区冬季降水偏少,也利于害虫存活。
专家指出,受春季温度条件、寄主条件、扩散风场的综合影响,草地贪夜蛾主要在西南、华南、江南地区繁殖并危害玉米等作物,条件适宜时可能在春末夏初扩散至江淮、江汉、*淮南部等地,进而在夏季扩散并威胁华北、*淮,甚至东北玉米产区。因此,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是春季防控草地贪夜蛾的“主战场”。一方面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另一方面减少向北方玉米主产区扩散迁出虫源量,减轻夏季草地贪夜蛾防控压力。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春季,江南和华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总体利于草地贪夜蛾持续在当地繁殖,向北扩散的进度将有所延缓;西南地区降水偏多、雨季开始时间偏早,会加大境外虫源的迁入风险。气象部门建议,江南、华南地区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虫情,及时防治,减少对当地的危害及北迁虫源量;广西、云南等地遇有降水天气后,需密切监测虫情,做好当地和境外虫源的综合防控。
2
春季偏暖偏湿小麦病虫害发生风险高小麦条锈病防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湖北、陕西、河南等8个省份个县(区)发生,面积达万亩,尽管扩展流行期相对于去年有所推迟,但在*淮海等地春季大流行风险仍然较高。从气象条件来看,3月上半月,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1℃至4℃,并出现较大范围降水、雾露等天气,利于小麦条锈病扩散。3月下旬至5月,西南地区大部、*淮、华北麦区降水偏多,利于小麦条锈病进一步蔓延。
此外,今年春季,西南、江淮、江汉等地区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淮等地降水偏多也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北扩蔓延;华北、*淮小麦抽穗灌浆期高温少雨也易导致小麦蚜虫偏重发生。目前,冬小麦发育期普遍偏早。气象专家建议病虫害防控时间关口适时前移,及早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力保小麦生产安全。中国气象报社出品来源:《中国气象报》年3月29日二版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彬韩嘉乐通讯员周蓉徐梦莹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编辑:张娟
审核:崔国辉王素琴致气象科普粉丝的一封信感谢各位气象科普粉丝的一路陪伴,因运营需要,“中国气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