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着“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用笔和镜头共同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那段谱写新中国农垦事业崭新篇章的不朽的峥嵘岁月。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坐落在黑龙江省农垦当壁镇兴凯湖畔,始建于年9月,年7月竣工,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历史及其环境物证的综合性纪念馆,馆内实物藏品共计余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3级文物43件,国家一般文物件。
走进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复转官兵使用过的开荒犁和在兴修云山水库时使用的抬筐,均系国家二级文物。
讲解员:那时在年,当时呢,从朝鲜战场下来的铁道兵第五师,它们在伊春汤旺河抢修铁路,王震去探望官兵们,来到驻地以后,发现这个驻地菜地啊,是黑土,菜长得非常好,这时候呢,王震了解到,鸡密虎一带有很多这样肥沃的土地,于是啊,就萌发了开发北大荒的念头。
年3月,王震将*在爱民大队——现农场召开烧荒现场会,亲自点燃第一把拓荒火。并亲自踏查百里荒原,率领铁道兵七个师17400多名复转*人,在完达山南北麓摆开战场,开发北大荒。年元旦,北大荒第一个*垦农场建立,三月烧荒,四月开犁,全场当年开荒14万亩。随后,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四个县境内建起、、、、、等“八五”系列的*垦农场群。至年底,铁道兵垦区已拥有13座农牧场,2.28万名职工,人口6.7万,耕地面积多万亩,播种面积万多亩,收获粮食1.25亿斤。
年,*中央作出战略部署,动员复转*人投入生产建设。在王震将*的亲自指挥下,中国*垦史上出现了十万复转*人进*北大荒的壮举。到年,共扩建和新建41个农场,多个生产队。
在开发北大荒的建设中,先后有5万多拓荒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年龄五十岁。
北大荒人不仅以建起了共和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自豪,更以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而光荣。
记者:于敬文赵汉青
排版:刘士羽于丞
审核:李万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