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让体系服务在百姓的果园里落地生根
TUhjnbcbe - 2021/7/8 15:23:00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0319.html

黑龙江寒地林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果树协同创新与推广体系中8个示范园之一,公司立足于生产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体系的社会化服务优势,结合现代互联网手段,通过“傻瓜式技术”和"保姆式服务”,坚持打通果树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在助力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5年里,公司除了高标准完成上级分配的培训任务以外,每年坚持开展20多场次技术培训,受惠农民达1.6万人次,年被评为“省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最具带动作用家庭农场”。

一、“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很多人说黑龙江的水果产业没有优势,可是公司的总经理王振可不这么想。

“寒地黑土,这可是地球上稀缺的宝贝,要珍惜更要创造财富”。

为了尽快把寒地果树管理最新技术传授给果农,打通农业技术传播和落地服务“最后一公里”,王振绞尽了脑汁。

“仅是把技术吃透弄懂是不够的,还需要通俗易懂,让那些百姓眼里高大上的理论变成人人可操作的“傻瓜技术”才行,要让果农一看就懂,一用就会,一试就灵才行”。

老汉何金生,园子里多棵李子树,不懂管理,基本上属于自由生长。赶上年成好,收入个2千3千的,一家五口日子过得紧巴巴。年,碰巧王振路过这片园,出于职业习惯,他掏出剪子就开始修剪,老何就在那眼巴巴的瞅着、盯着,不一会儿跑回到屋里,端出来一瓢凉水。

“咋感谢你呢,喝口水吧”

王振端起水瓢,一口气干了。

“这是我喝过的最甜的一瓢水,那是农民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对我们技术人员最好的表扬”

从那年开始,王振年年都去给老何剪树,耐心的教他,如今,老何成了当地的行家里手,还帮着别人家剪树呢,每年都能收入个2万来块,家里也盖上了新房子。

这件事,让王振悟出了一个道理。

“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只有教不会的理论,没有教不会的手艺。”

“农民不是不想学,也不是学不会,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放下架子,拿出耐心。”

为了推广“傻瓜技术”,王振憋出了大招,他把果树技术用简笔画画出来,把果树的照片印成彩图挂出来,把操作规范制作成手册发下来......

这些年,免费赠送给农民的,技术手册有4千多册,各类宣传彩页3万多张。

技术的“二传手”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二、“只要你愿意来,我就愿意去”

“书面上”的工作做足了,“实质上”的工作才能做下去。黑龙江属于高寒地区,果树品种匮乏,既要引进新品种、试验新技术,还得想办法把老百姓请过来,让他们看,讲他们听,教他们做。

这些都是难题。

王振又得琢磨新招。他先把乡里、村里的土能人组织起来,邀请他们来观摩,来品尝水果,来唠家常。他们觉得好了,回去就可以说给村里人听。然后再把那些“老脑筋”请过来,直到他们也服气了为止。

“一看二尝三算账”,宣传引导这一块,王振拿捏的死死地。

“百姓有兴趣了,产业就不愁发展不起来。”

通过宣传、推介,来基地参观学习的人多了起来。宾县的老王先后来了五次,最后在自己老家建了果园,牡丹江朝族村来了十几个人,饶河县、富锦市来了2客车的人.....这些地方,都有了自己的示范园。

“我能不忙吗?每个示范点呆一天,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请进来看,走出去教。”这就是王振为农民服务的根本办法。走进百姓果园,和果农“算账”成了他最快乐的事。年,在疫情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他开车足足行驶了近6万公里,把先进的技术和最灿烂的笑容送到了百姓的田园地头,看着它落地生根。

5年来,示范园里举办各种观摩活动多场,王振到外地下乡讲课80多次,先后在省内外建设寒地水果示范园20多个,指导建设产业扶贫基地5个,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只要你愿意种,我就愿意包”

果树种植在黑龙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小众”。百姓“种大田”的习惯早已根植于心,尽管收益不好,但是稳妥,不愁卖。

动员农民种水果,有三个问题是你无论如何回避不了的。

“我种啥?”、“我咋种?”和“我卖给谁”。

面对种种质疑和提问,王振给出了统一的答案。

“你们只管摘果子、数票子,其他的事我们来做”。

“种苗包供,没钱先欠着;技术包会,定期来指导;剪枝有专业队伍,不用你伸手;水果采下来不用你张罗卖,多卖钱是你的,卖少了我来补”。

农民们不吱声了。

这种“保姆式服务”的推出,彻底打消了农民们的疑虑,很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百姓,也自愿加入到果农的队伍中来。

汤原县农民李国库,种了上千亩水田,家里还是不富裕。年冬天经别人介绍来百果园参观,年春季,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起了6栋冷棚,栽上了桃树和苹果。年,地处第四积温带的小村里,传出了一个消息。

“咱们这地方,谁能想到竟然能长出这么大个的桃子,

还这么甜。”

王振去的时候,国库兄弟请他吃饭,满满一桌子菜,憨笑着,透着北方汉子那种真诚和可爱。

回来的路上,不由分说,非要把车加满油,任王振如何谦让。

“这是我这些年最难忘的画面,足可以感动我一辈子,这些年的付出,值了!”

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王振的眼里总是湿润着。

四、“只要你会上网,家里就能听指挥”

互联网的发展,让果园的距离不再遥远,服务也变得更加方便直接。王振在强化落地传统服务的同时,全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服务开始由线下向线上拓展。

一个群满了,再建,又满了,继续建,足足4个群,2千多人的服务群体!

很多果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此,王振组织公司管理人员、技术员,上门手把手去教。

饶河一位大姐不会使用温度记录仪,王振不厌其烦的教,水果不会在网上卖,王振就把自己的订单交给她,不会管理,近千里的路程,王振开了两天的车去现场指导......

在手机里,王振实时推送果园管理的最新动态,教农民学会了解水果市场的最新行情,掌握果树种植的最新技术要领,多名果农通过互联网把寒地优质水果卖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让寒地高端水果走上了大城市的餐桌。

通过比技术,农民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通过比效益,农民学会了“种的好更要卖得好”。这种空前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果树经济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王振推出的“傻瓜式"技术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种果树带来的甜头;"保姆式”服务让广大农户吃了定心丸,让那些体弱多病的贫困户不用到园里管理就把钱揣进了腰包,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

“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才是硬道理。”

“为果农服务,让寒地水果产业有希望、有奔头。”

“从技术上讲,我不是一名合格的专家,从学历上讲,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了解他们,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知道我怎么做才能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王振经常如是说。

正是依托这种踏实的技术服务,扎实有效的培训宣传,王振带动了寒地设施果树的快速发展。这是引导黑龙江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经之路,是探索科技兴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黑龙江果树

期待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体系服务在百姓的果园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