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诗画龙江金三角,感悟大美建三江
TUhjnbcbe - 2021/7/26 9:28:00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纵横,以三条江连在一起称谓的有好多,诸如三江源的长江、澜沧江、*河;三江并流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交汇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

中国的大江大河好多有金三角称谓的,一个“金”字道出这“三角地”千般的地灵人杰,万种的物华天宝,诸如*河、长江的金三角、珠江金三角等。

建三江地处黑龙江与她的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与这三条大江寒暑四十余载的耳鬓厮磨,我感悟到建三江正在续写黑龙江流域新的文明,还认定大美的建三江是黑龙江流域金三角一块风水宝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的艺术最传神。建三江的开发建设促进了摄影艺术的繁荣。继吕向全、徐长山等老一辈摄影家之后,又成就了张华林、郝安林、张宝林、刘胜利、曲忱、霍学辉、王毅、候昭存、胡志刚、张传文、*爱河、邱爱民、时玉森、郭振金、史旭东、公国维等一大批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师友们,创作出定格于历史时空和空间的感人至深的人文、自然景观的珍贵而历久弥新摄影作品。这是北大荒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建三江传世的经典记忆。这记忆彰显了北大荒人开创的举世辉煌的伟大业绩;彰显了血管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北大荒人的命运和情感已经融入了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筑起的绿色米都;彰显了北大荒人秉承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理念,以博大的情怀挚爱与呵护这一方绿水青山,让这最美的金山银山,最美的黑土沃土,最美的稻海稻浪千娇百媚集于一身,美丽的建三江成为龙江金三角一块风水宝地。

摄影是视觉艺术,是定格于时空的真实“画作”。有道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仰视这些珍贵的摄影作品,我不顾浅薄为摄影图片配诗一首,旨在向世人展示位于龙江金三角的建三江大美的魅力和风采,故向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师友们致谢,拙诗所题图片若没有上述提到摄影作者名字请与本人联系。

我感悟到建三江大美的魅力和风采具有丰富而厚重的内涵:沧桑之美、博大之美、辽远之美、包容之美、现代之美、神圣之美。您看呢?

一、开发北大荒,揭秘尘封史

1、王震将*视察八五九农场

化剑为犁拓大荒挥师十万筑粮仓

先贤功德济世远吾辈传承文脉长

注:一九五九年五月八日,王震部长(前排右1)在八五九农场场长赵明高(前排左1)视察八五九农场。

何谓“北大荒”?北大荒博物馆的一块刻石对北大荒诠释得很精典:“五百年前有人说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三百年前有人说关东就是北大荒;—百年前有人说黑龙江是北大荒;如今人们都说黑龙江垦区就是北大荒。”

“北大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北大荒”之称的最初出现虽可能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大荒北经”一词相关联,那是地老天荒的北大荒,而狭义的“北大荒”则专指开发较晚的以密虎宝饶为中心的三江平原地区,出现于20世纪中叶王震将*率铁道兵及十万复转官兵开发三江平原之时,而今天的北大荒则特指黑龙江省农垦。

当年开发北大荒是国家行为,毛主席还向北大荒问好。

2、王少伯挥手建三江

受命屯垦戍北疆倾情演武种*粮

殚精竭虑谋发展中国始得建三江

注:上图:年春王少伯(左3)踏查北大荒的抚远荒原。王少伯为建三江立名,王少伯率师为建三江奠定基础。下图:六师初创,在火烧孟驻地建起的帐篷司令部。

建三江是是北大荒的“荒中之荒”是北大荒开发最晚、规模最大、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垦区,大规模开发始于屯垦戍边兵团六师时期。师长王少伯回忆:原始沼泽被人称为“大酱缸”,那时建三江的腹地路无一条,房无一间,冬天雪茫茫,夏天水汪汪……在没有水利配套设施的情况下,挖沟种地,是建三江开创的特色。于是建三江的开发方略是一水二路三开荒。开荒伊始是“先小先通,树成行,地成方,条条河道通三江”“先小先通”,即先挖一米宽、一米深的小沟,使水能排出去,保证种上地。挖一条沟种一片地,再挖一条沟再种一片地……建三江开发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利史。

向荒原深处挺进

洪涝成灾

水中捞麦龙口夺粮

建三江早期水利建设

3、北大荒人

艰苦卓绝拓荒原多路大*垦良田

志在端稳中国碗大荒精神天下传

北大荒人开发北大荒是超越古人的伟大壮举,由多路大*组成:铸剑为犁的复转官兵、齐鲁之风为的支边青年、志在兴垦的地方干部、忠诚敬业的知识分子、青春如火的城市知青、投身农垦的勤劳稻农,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大学生。

4、李在人倾情七星十三年

缅怀李在人楹联:

抗日救国投笔从戎出生入死胸怀铁骨铮铮英雄志

东北解放巩固后方创建农场情系忠心耿耿大荒情

注:李在人是北大荒早期开发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从延安走来的松江省建设厅秘书,年,冯仲云省长对他们说:“*中央、毛主席号召在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要求在北满创办一批粮食工厂,为将来实现农业机械化做准备。李在人被任命为第一任场长。后来李在人又被任命七星农场,一干就是十三年,为开发建设北大荒做出重要贡献。

5、咏知青1

生命历程有兵团人生征途不觉难

岁月沧桑半世纪回访心潮起波澜

注:

上图:开创建三江“小棍点豆”农业创举的垦荒模范上海知青陆士龙战斗在第一线。陆士龙(左图右1、右图左4)

下图:半世纪后回访他曾战斗过的胜利农场,得知农场建场史馆,当即捐款3万元。陆士龙(右1)捐款后与农场领导在一起。

6、咏知青2

知青缘何恋大荒奉献青春建三江

血汗浇灌基业立兵团往事系情肠

上图:著名作家李龙云、肖复兴当年57团2连下乡。下图:四十余年后57团2连下乡知青回访建三江,在二道河万亩大地号留影。李龙云(右1)肖复兴(右3)。

北大荒是多路拓荒大*开垦而成。十万官兵今何在,无名花开在荒野上,如今只有已经“谢幕”的知青还在思念北大荒。韩滨生

韩滨生,北京知青,国家证监会退休干部,原下乡七星农场八连,他的不了情化作楹联《建三江日新月异》赠七星农场。

早已退下的老知青孙英、邵煜栋、张存灿、董世明皋文川等仍在想着建三江的事儿。

7、北大荒文化与精神

中华河汉星光灿大荒之星能溯源

博大精深多元融农垦腾飞把梦圆

北大荒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文化的概念亦如此。具有“红色”基因的北大荒文化是在广义的北大荒地域,在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使命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浩气长存的*旅文化、青春瑰丽的知青文化、壮美的现代化大农业文化、北大荒本土的黑土文化等文化构成的。北大荒本土的黑土文化源远流长,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文化植根于黑土文化,使北大荒文化在黑土地上升华。

8、黑土文脉

随着北大荒开发的深入,水泄到了大江,黑土露出了笑脸,人们发现北大荒不是亘古荒原,北大荒“荒中之荒”的建三江不但天飞珍禽,地产稻粟,山育奇兽,水生锦鳞,还占得东北三江流域的地利。山川江河给人以渔猎之利;平原沃土给人以衣食之源,自古以来这里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这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是诞生原始农业文化的地方。

黑土文脉源流长史前闪烁文明光

民族融合终一统中华复兴举世强

建三江具有代表性的旧石器、新石器图片。

年11月饶河县文管站长杨永才在八五九农场大板村东高出阿布胶河大约15米的台地上,调查发现采集到一批旧石器标本,省考古专家李有骞博士根据地貌和石器类型判定,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对研究三江平原的早期开发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左上图:杨永才捡拾的旧石器)

建三江古代历史无文字可考,正是:查遍典籍寻不得,全在荒野山水间。出土文物科学而雄辩地把建三江历史至少推到年前;

提起古代文物,人们往往指向出秦砖汉瓦的地方。而堪称北大荒深处的建三江,地势低洼,沼泽遍布,林莽丛生,蒿草齐天,人类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且建三江拓荒的历史仅仅半个世纪,在此之前又无确切的文字记载,因此一直被视为亘古荒原。

建三江地域挠力河左岸的小团山山城遗址经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张伟所长调查、研究:“小团山遗址包含二个时期的文物遗存。”“早期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位于小团山子的东南坡,调查采集的标本包括器体布满拍印和压印的鱼鳞纹等繁缛纹饰的简腹缺罐和石簇、石斧、石锛等。面积约平方米。”“晚期遗存位于小团山子的山脊上,现存有周长近米的城墙,城内面积约平方米。城墙内目前可辨识出有圆形锅底形地表坑20余个,为古人居住的半地穴房址。晚期遗存为汉魏时期或更早的遗存,但不属于三平原以往发现的滚兔岭文化和凤林文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等专家对小团山出土的之字纹陶片,鉴定为年前的文物。

年7月3日韩丽梅在佳木斯日报新闻网《建三江七星岗发现汉代墓葬》的撰文称: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为研究两汉时期居住在三江平原地区早期人类的社会状况、生产形式、民间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对探索和研究三江平原地区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边疆民族史属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建三江外七星河右岸兵团砖厂遗址古墓内外出土的陶罐、陶碗、陶钵、陶纺轮残片。陶罐典型的波尔采——蜿蜒河类型的陶罐。

岁月谱写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文物雄辩地证明建三江历史文脉的绵长。

建三江历史在她一往无前、纵横捭阖的进程中,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建三江除了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外,还出土了玉配饰、鎏金银碗、鎏金马配饰、鉄簇、瓷器,这些文物的出土见证了建三江地域以肃慎族系的先民,在历史的进程中没有断代、曾经的辉煌。但是只有贵族才拥有的鎏金银碗、鎏金马配饰和古战场撕杀才用得上的铁簇,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无疑使建三江的古代历史陡然增添了些许迷人的色彩。

明清、民国时期出土的筒瓦瓷碗渔猎工具

9、父亲山,母亲河

小团山远眺

挠力河俯视

团山虽小有渊源挠力蜿蜒河水甜

父山母河何处寻山水入怀在心间

五岳独尊的泰山和天上之水的*河是父亲山、母亲河,但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我的家在东北北方三江平原上,那里有逶迤的山岚,纵横的河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耳摸腮撕谁是我的父亲山母亲河呢?半个世纪对家乡山水的认知,终迎来父亲山——小团山在心中屹立母亲河——挠力河在心中流淌。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重要的支流。东北三江流域有了她的加盟才才得以形成,三江平原有了她的积淀才得以诞生。乌苏里江的成名自然有她的支流加盟,其中大支流则是挠力河。

挠力河依其弯曲里程计算竟比公里的乌苏里江还长4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挠力河的主要支流竟有18条之多,仅七星河流域的汉魏时期古代遗址已发现处,其中友谊县境内处,宝清县处,友谊县的凤林古城还被、亘古荒原第一都——挹娄王城。

父亲山、母亲河——小团山、挠力河在我的心中是崇高的伟大的,但是随着龙江金三角历史文化的拓宽我又看到更高的山,更长的河,我的心飞向了饶河小南山。

10、玉出惊天

饶河小南山

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饶河县文管所小南山项目考古发掘团队领队: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有骞(右5)饶河县文管所所长杨永才(右4)

中华宝玉惊破天文化当属小南山

纵论华夏文明史领*国际话语权

据报道:小南山考古发掘确认五支不同时期新的文化遗存。惊人的是:把史前文明追溯到17,年、玉文化9年,黑龙江省小南山项目考古发掘获年度国家最高奖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光阴荏苒,有骞博士团队坚持小南山发掘一晃五年了。

年,我登上了小南山,看到李有骞博士和他团队的第一眼,心中一股强烈的滋味叫作肃然起敬。选择了考古就选择了远离繁华,洗净铅华,远离父母、妻子和孩子与荒郊野岭为伍,同古代先民对话,就选择了向地层下做学问,这时我想到了李济、想到了梁思永,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英雄,一个国家都有国家的重器,难道聚集在偏于祖国东方一隅的小南山这些年轻的考古精英们不也是时代的英雄、国家的重器吗?因为他们求索的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渊源。他们”对小南山的情怀,在五年的考古中,升腾起一股强劲的国际话语权。

我认定我们的建三江就坐落在黑龙江的金三角。

黑龙江农垦的史学泰斗,我的前辈郑家真先生的《中国东北角》有过波澜壮阔的记述。

黑龙江在中国排名是第三条的大江,是一个伟大、神奇的江。黑龙江长达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据统计其面积比长江、*河还要大,试想在这样的流域区境内,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这里的古代先民上演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大剧,创造多少辉煌灿烂的流域文明。

我为我是金三角的子民荣耀。

我还有一系列说辞,其中:壮阔的黑龙江,雄浑的松花江,浩荡的乌苏里江日夜流淌,亿万年的积淀、万千年的物化,一个大江平原在长成。公元年,一支队伍来屯垦戍边,于是他便有了英雄创业的名字——建三江。大江是孕育文明的摇篮,从此在复转*人为主体开创的*旅文化基础之上,集支边、戍边、知青、粳稻及后来发掘的原始农业文化构成了建三江农业文明,使我有幸沐浴着文明之光。

我为我是龙江金三角的子民荣耀。

我还看重升腾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之光,你看那建三江出土新旧石器、玉器、陶器、鎏金器、银器、铁器、瓷器文物等文可证建三江历史文脉清晰而绵长,又拥有相当于中原的汉魏时期较为成熟的原始农业、畜牧业。正应了我省学者的一篇“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深度报道———“黑龙江流域并非不毛之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黑龙江与*河、长江一样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评定。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走过金三角的山山水水,与建三江周边市县的文博同仁师友有过亲密接触,曾萌生过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写写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表现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章,描绘美丽的龙江金三角。

其实这个愿望由李有骞、杨永才和他们团队的战友们已经在写,在龙江古代流域文明领域是部顶天立地的书。饶河位于龙江的三角区,如果在华夏大地的大江大河评选金三角那么龙江金三角必然要独占额头的。

二、水利建三江,再燃文明光

水,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人类生命,发祥了人类文明,是生命之源、社会之基、发展之本。千万年来,人类逐水而居、遇水而兴,开启了延绵千年的文化源流,创造了绚烂多姿的社会文明。人类文明与水,已在千万年时光中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回头看看建三江的开发建设的历史,正是如此。

“大荒漫洪流”建三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历史使命情况下拓荒的,注定要靠水利兴垦的;开发的早期北大荒人是凭着信念拼体力,别那洪河的疏通开创了建三江水利史的新纪元。

11、别拉洪河

兵团时期对别那洪河治理的踏查

别拉洪河湾又湾水漫河道毁农田

取直疏通樹护堤人工长河乃奇观

别拉洪河,原名“别拉音”,也叫“别拉雅河”,满语意为大水弥漫的河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流经建三江11个农场,横跨富锦、同江、抚远、饶河等4个县市,最后注入乌苏里江的沼泽河流。由于流域内地势低平,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一,水流缓慢。上游无明显河床,承泄力极差,宽数千米的水面每秒流量不到千立方米。每逢汛期到来,河水出槽,四处浸溢,两岸耕地荒原被洪水肆虐,屡遭水害。三江平原开挖别拉洪河排洪除涝主河道工程,是被水利部确定为六五期间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别拉洪河排洪除涝主河道工程的开通,加快了三江平原的开发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建三江的现代农业也迈入了新纪元。

浓江鸭绿河泄洪道泄水工程

继别拉洪河主河道开通,建三江又开通了浓江鸭绿河泄洪道泄水水工程,从沼泽地里解放了大面积土地;继年我国利用外资以补偿贸易形式在别拉洪河流域26—29排干之间建起第一个洪河现代化农场以后,又先后建起了二道河、浓江、鸭绿河、创业一队、前进十六队等农场和l8个现代化生产队,使建三江成为拥有15个农场的北大荒规模最大的新垦区。


  

12、现代农业崛起在荒原

燕翔骥驰天地间现代农业有内涵

万年荒原开新宇千秋农耕谱新篇

13、赞洪河粮中

天下之事食为天粮食安全任在肩

三江儿女勤耕耘收来金河落九天

14、中华粮仓

茫茫沃野北大荒巍巍中华大粮仓

但得麦豆年丰稔手中有粮心不慌水中捞麦龙口夺粮

建三江毕竟是刚刚崛起在三江平原这片高天厚土间的垦区,他必然要经受三江平原形成大小水文气候影响:“天上有云雨涟涟,年年得受倒春寒,三年小涝十年大,龙口夺粮受熬煎”。建三江人遭受刻骨铭心磨难的岁月曾经有“两个一”,即:和年两次水灾的考验。

水中捞麦龙口夺粮

年洪涝灾害

领*建三江水利事业的赵青的《生命之水,孕育稻香》一文有载:年夏,建三江地区暴雨连连,6到8月降雨天数达到了59天,雨量达到.4毫米,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

年的大水刚过黑龙江农垦总局局长刘文举带着专家团去建三江调查慰问,发现位于别拉洪河边上的红卫农场,有几户人家在自留地里种了点儿水稻,虽然栽种的不好,但能证实建三江是可以种水稻的。后来刘文举局长就和青龙山农场建场元老逯殿甲书记说:“你能不能用排干的水做水稻种植试验呢?”“旱路不通走水路吗!”

年秋,时任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带各部委的有关人员来到建三江视察。这次视察,某种意义上说对建三江起到了一次命运的转折。建三江*委书记王振杰代表*委向胡耀邦总书记作了详细的汇报,胡耀邦听完汇报作了两点指示:一是要把家庭农场尽快办起来,二是敲定了建三江以后的发展方向——旱路不通走水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稻种植。

年洪涝灾害

年春夏,一场洪涝灾害又在建三江的大地降临了。建三江地区降雨天数达到了92天。境内的黑龙江、挠力河、鸭绿河等河流频频告急。鸭绿河水库、“三八”水库险情不断。这一年建三江垦区作物总播种面积.8万亩,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8万亩,巨大的洪涝灾害使建三江管局的发展遭受重创。

15、东方第一稻

青龙农场五分田跨越时空五千年

收来东方第一稻大荒深处小江南

大水退去青龙山的“第一稻”给建三江人带来了希望,青龙山第八生产队,大豆地和水稻田紧挨在一起,大雨来临之时,两块地同时“汪洋一片都不见”。水淹十天,豆地亩产仅剩10斤,基本绝产;但水稻却没什么大碍,亩产竟高达1斤。时任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刘文举对青龙山农场种植水稻成功给予高度充分肯定,并率“东四局”领导参观、推广青龙山农场水稻种植。

16、种铁杆庄稼——以稻子涝

顺应自然种此君以稻治涝水生金

两湖未熟亦有米不信天下有饥馑

人类种植水稻有悠久的历史,中华的南国自古以来就是水稻的故乡。然而,建三江,北纬47度的建三江,那是我国靠近北极的地方,西伯利亚的寒流在这里长驻半年之久,要在这低温寡照高寒之地大面积种植水稻,这在中国农业的历史上还是千古奇唱。

十万民工下三江”前进农场火车站一瞥

有人说,建三江的水稻种植,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没错。这场第二次开发建三江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吸引“十万民工下三江”。记得一次我因办事,得从哈尔滨到佳木斯,再改乘大客车回建三江,改革开放,农民工都往城里跑,向东北往北,这当是一道奇特的风景,这是建三江二次开发伟大事业的吸引和召唤啊!

建三江水稻引发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移民大潮。成千上万的稻农携妻带子,背包撂伞,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沿着福前铁路、同三公路、扑向了祖国最北端的抚远三荒原——建三江,开始了他们种植水稻的移民生活。

一列列满载着稻农们的火车从哈尔滨站发出了,直达建三江,最多时一天要发三四个专列,很是壮观。滚滚的人流犹如北大荒的滚滚的潮,荡漾着建三江从冰天雪地中醒来的黑色土地。

感谢重要媒体对北大荒鼓与呼。《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农垦报》都对这次三江大移民进行了专题报道,《黑龙江日报》上醒目的大标题——“十万民工下三江”横贯报头。

16——17、插秧时节(一)

大地丰饶水盈盈稻禾成行色青青

又是一年春好处仓禀充盈已在胸

17、插秧时节(二)

之一

泱泱中华有奇观茫茫三江尽稻田

平畴千里连天宇粳禾万顷接地缘

之二

田畴稻禾细又疏熏风轻抚日渐熟

盼到遍地流金时絶胜风光满米都

这是十多年前建三江插秧情景,如今科技成为建三江腾飞的翅膀,靠人力劳作已经成为历史,但这幅图片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故赋诗之。

18、春季里的中国绿色米都

自古水稻生南方,而今寒地飘稻香

从此天下不缺米,只缘米都建三江

19、稻香醉了外国人

农业美景何处寻跨洋过海有知音

三江粳海飘稻香醉了年轻外国人

20、三江金秋

万里蓝天飘白云千顷稻海涌*金

从此天下仓禀实农垦儿女建奇勋

非典期间,建三江的50条制米生产线连夜起动,装满新米的两列火车从建三江出发,急匆匆地奔向北京。连着七天每天发出两列火车,接着2100吨精制的大米摆在了北京各大超市的显眼处。2008年5月,这一幕几乎在建三江重演,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大米专列从这里出发,和其它分局的专列在哈尔滨南的编组站集结,然后2460吨粳米带着北大荒人的心意向灾区飞奔。”

建三江是建三江是是服从国家利益、服务国家战略,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粮仓”

你是金色的土地

绿色米都建三江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春天冰雪融化,黑色的土地坦露出他那广袤的胸怀;夏天,绿油油的水稻一望无边,伸向天际;秋天,稻浪滚滚一片金*;冬季银装素裹,又是满眼洁白。或许是这种感受的升华,人民的艺术家蒋开儒一曲《亲亲黑土地》的歌词脱颖而出:

“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绿色的土地/风给你梳妆/雨给你洗礼/科学给你奇迹/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金色的土地

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建三江对北大荒慰进行问演出。蒋开儒这首歌词由铁源作曲,经歌唱家的演唱,那《亲亲黑土地》“从此天下不缺米”,不仅传遍全国,还得到了应验。

21、*中央和北大荒“心连心”

大荒舞台史无前颂歌一曲天下传

为得仓禀皆殷实*心民心心相连

22、稻建三江

稻建三江经济兴米通四海市场隆

直挂云帆闯商海拱手笑迎天下朋

回顾建三江开发建设六十年的历史,建三江生在水,兴在水,水润建三江。建三江与水有缘,和水结伴。水惠建三江,是水利伴随建三江的开发,成就建三江——中国綠色米都大业。

23——24、万亩大地号

之一

谁创奇迹在人间万亩稻浪涌天边

世人仰视北大荒盛赞天下第一田

之二

现代农业有大观万亩地号最可观

黑土绿浪*金海风涌稻浪到天边

25、题王毅航拍建三江

通衢大道铺云边绿树似屏佑农田

锦绣三江富天下英雄耕耘天地间

26——27、题现代农业科技

之一

农耕文明几千年春华秋实赖自然

科技园区堪称奇冬来可耕夏季田

之二(楹联)

六千年江风泽雨,采集渔猎,刀耕火种,筚路蓝缕,以启大荒;

七十载奋力拓荒,精神引领,现代农业,智能精准,卫星导航。

让建三江插上科技的翅膀。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中国天下数第一。3G通讯物联网、GIS地理信息、RS卫星遥感、GPS卫星导航系统等3S集成技术广泛应用。全管理局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8%,水稻催芽、播种、整地、插秧、收获、黑色越冬等关键环节,“六个十天”全部完成;钵育摆栽、叶龄跟踪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航天育种、水稻钵育毯式育苗等栽培模式先进;工厂化育秧、芽种统供、分段收获能力、大马力作业,实现“四个百分百!”。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到建三江考察时说:“北大荒的现代化大农业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相媲美。”

28、农机中心

春种秋收累腰弯面朝*土背朝天

唤来农机细耕耘现代农业始为先

29、智能育苗

高寒之地粳稻生全赖科技建奇功

窗外冰雪未化尽智能秧苗早育成

30、遥感时代

传统农业牛拉犁辛勤劳作效率低

网络科技遥感控万般农情得信息

31、水润米都建三江

有源之水,孕育稻香。

工程水利,泄洪排涝,大河之治,建三江创建了别拉洪河、浓鸭泄洪道、七星河、挠力河两河大堤四大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江水灌溉,建设灌区——建三江全力推进八五九灌区、勤得利灌区、青龙山灌区、乌苏镇灌区等四大灌区建设,一曲曲造福千秋的水利之歌在建三江大地唱响。

魅力三江,米都煌煌。大河之治,功德无量。江河安澜,物阜荣昌。灌渠屹立,碧水汤汤。水利万物,上善若水,兴垦富民,源远流长。

1.2万平方公里之建三江,60载春秋之时光,筑公里之“水长城”,累计10个亿之土方量。四大灌区贯水脉育现代农业文明之光,

伟哉!建三江大江农业历程这一泄一灌展示、揭示顺应自然之经典

壮哉!建三江1。2万万平方公里之八项水利工程开创共和国水利不朽传奇。

当年江河安澜,工程水利建起了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河泄洪道和挠力河、七星河围堰四大工程水利建设,其配套拦蓄地表水所建的8余座永久性涵闸等配套工程,“自年开始,以节水为宗旨,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排水沟道等永久性涵闸等配套设施,补齐了排灌农田水利的短板,实现了洪水不出山,弃水不出田,蓄住雨水能浇地,生态池内聚资源。建三江创造出了资源水利的奇迹。加之新时代方兴未艾,波澜壮阔的四大灌区建设、一项项水利工程如同一条条血脉,将为建三江万亩稻田织牢一张三水联调、灌排结合、资源再用,旱涝保收的“农田水网”,逐步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采补平衡。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做强大水利,水润绿米都,支撑建三江的大发展。

巍巍青龙山下,一座座具有地标性的雄伟水利建筑群矗立在莲花河畔,纵横交错的渠道犹如一尊巨龙盘卧在三江大地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是继都江堰灌区、淠史杭灌区、河套灌区之后的全国第四大灌区、建国后第二大灌区,同时也是国家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青龙山灌区包含建三江下属青龙山等9个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以及同江市和富锦市的32个行*村。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01万亩。

米都稻田望无垠稻系民生水是*

但得江河分活水再造天府万代勋

建三江管局四大灌区全部建成后,万亩耕地将实现江水灌溉,地下水短缺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1万亩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将得到保障。按照每亩增产50公斤计算,可新增水稻27.02亿斤,灌区将创造巨大的效益。

建三江大地,米都巍巍,灌区泱泱,大河万象,润泽大荒。你看那建三江水利人,大禹附体,李冰壮志,驾驭江河,续写辉煌。六十年水利历程,是丰碑——顶天立地,是史诗——荡气回肠。她属于建三江,属于北大荒,属于华夏,她让世人感受水的恩德与力量,她开创新时代壮举,耕云种月,点燃现代农业文明之光!

今天山之幽,水之碧,天之澈,土之沃的建三江,渠水长流,碧波荡漾,一路欢腾,一路高歌,林带似屏,稻海涌浪;今天我们可乐山乐水,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金山银山俯视建三江,可览千页晚霞,可品万卷朝阳;或观蓝天碧野芳草地,或听鹳飞鹤舞百鸟唱。

这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年的金秋九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建三江,双手捧起一碗米,深情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年《元旦献词》中,那句“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是领袖再次称咱建三江。

说来我对建三江的水与水利人的敬仰如歌的旋律一直内心咏唱。建三江的大水利是我精神和生命的成长。我要记下江河的文化旅程和诗意流向,唯此才能彰显我生命的一种价值和意义,那是我心灵的强烈渴望。正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情愫,我要用心记录建三江大江大河,把江河自然之声,与自己的心灵之声、情感之声,合奏一曲由衷地表达对江河无比崇敬与深深热爱的乐章,让建三江水利人开创的前无古人的水润米都壮举,流传于世。

32、通途建三江

三江荒原路何方沼泽连片伴泥塘

而今湿地变通途飞上蓝天可翱翔

人类有四大古老的文明,这些文明都是沿着江河生成的,江河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然而,除中华文明之外,几乎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曾在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中断现象。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泱泱中华大国,农业乃立国之本,从古到今农业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三、守护好山河,梦圆金三角

略说山河

多年前我去榆林顺便到红峡谷游览,无意看到了抗日名将马占山的“还我河山”的摩崖石刻。从张家口的长城大镜门入市区,大镜门正中门楣上,刻有“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为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民国十六年所写。

山河也好。河山也罢,他的内涵丰富而厚重,结合民族的历史,令人感悟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繁荣与凄凉,曾在中华的大地周而复始,更迭演绎的岁月的沧桑。

33、东望黑岛

在抚远黑瞎子岛东眺黑龙江

伫立船头望江东东正教堂影朦胧

不尽思绪如黑水祈我中华如日升

黑龙江是一个伟大、神奇的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著文说:“一般人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并称,这里有地理知识的缺失,也有黑龙江的历史遗憾。”地理知识的缺失是松花江、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支流;黑龙江的历史遗憾则是黑龙江原本不是中俄的界江。

历史向上追溯到明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由南向北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集团。三江平原一带是东海女真的居住地。女真人的后代满族建立清朝后,大批东海女真人被编入八旗,随*入关。那个曾创建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与沙皇俄国打赢了雅克萨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自认为国力强盛,没有外患之忧。制定了封禁*策,将这里列为祖宗龙兴之地,严禁内地汉人进入。直到年,长达多年的封禁,使这里长期与外界隔绝,再度荒芜。怎奈清朝晚期,江河日下,一纸《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一江遗憾向海流

登高远眺黑龙江

出于对黑龙江流域人文历史的热爱和研究,我十分敬重古先贤曹廷杰和龙江学者刘邦厚、范震威、郑浩诸君。曹,清廷爱国忠臣,刘,出生黑河,黑龙江省文化厅常务副厅长兼作家,致力中俄两个民族人民友谊的研究,著黑龙江畔长篇历史小说《百年风流》,余秋雨赞许他有“捡拾历史的情怀”。范,研究江河文化,曾由龙江源头抵海口。郑,农场地域历史文化专家,写乌苏里见长,组建场史馆。

我又有幸遇到了著《一江遗憾向海流》作者单之蔷。他是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为了制作这期东北专辑,单之蔷亲自出马,一行5人深入东北全境,数次勘察,并且还进入俄罗斯境内,循着黑龙江河道直到入海口。

单之蔷是8年8月23日抵建三江的,他撰文:“建三江这个地方很独特。它既不是县,也不是市,没有人大,没有*协,没有地方建制和长官。但这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有20万人口,一个城市运转所应有的一切机构它都有,税务、公安、法院等一应俱全,但这些都隶属于农垦局。农垦局的前身是王震的部队,这里的人都是当年开发北大荒的转业*人和他们的后代。我们是23日早5点半到达的。坐了整整一夜火车,之所以选择坐火车,因为坐火车的好处是睡觉时也能赶路。”

我参与了接待服务工作受到强烈的震撼,后撰写了《三色水——奔涌我心中的血脉》还跑了一趟“哈巴”,转了一圈博物馆。哈巴的博物馆规模不算大,但内容丰富,从中石器时代直到俄罗斯人开始进入远东地区。对那些所谓的“历史敏感问题”也没有回避,他们泰然承认这里过去属于渤海国与金帝国。在陈列手段上看,没有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利用模型、图画等各种辅助手段巧妙的真正作到了“让展品说话”,即使完全不懂俄文也能大致明了陈列的内容。

从博物馆出来,向导领我很巧碰到个兜售文物的俄罗斯人,看到一些中国文物。向导见我对文物感兴趣,撮合着与那俄罗斯人合影留念,老伴不肯,我猜出她的心思:怎么能和卖老祖宗东西的外国人合影呢?我想:瑷珲条约已经翻了过去了,怨,只能怨腐败无能的晚清*府,落后就要挨打嘛。历史走到了今天,还得向前看,再说俄罗斯是我们的战略伙伴。

文物大多的中国的,元明居多,那“至正之宝”的铜钱应是元代无疑,元代当*不足百年,如果不是赝品,是有收藏价值的。在中国,文物是国家大法管理的物件,是不允许私自交易的。我不知俄罗斯方文物管理规定,因此没敢搭讪。在此存照,有物可证历史,收获已经蛮大的了。

34、古城山庄

兀惹城下波光鳞湖光山色怡游人

古来兴亡多少事和谐盛世今日寻

最早对黑龙江历史的了解得益于省考古研究所已故张泰湘先生,他两次到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乞勒伊城”——勤得利农场西山古城考古研究,考证源于汉魏、活跃在辽金、元明两朝的建三江勤得利农场西山古城见证了黑龙江流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

永乐九年(公元年)永乐皇帝任命亦失哈为钦差,“率官*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装满从关内各地运来的布帛丝绸、粮食器具等物资,千余名官兵登船,从吉林船厂扬帆起航,“浮江而下”直下奴儿干,抚恤东北边疆各族人民。当年勤得利是“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的乞勒伊城,额图城站和卧牛河城站与其拱卫共同完成为船队迎送、供给补养大量劳作。乞勒伊城古城筑于农场西山山半坡,城门朝南,背向大江,距大江主航道4公里之遥,逆大江20公里有一额图古城雄踞临江石壁之上,顺江10公里又有卧牛河古城址(同江文管所考证)相呼应,三城呈掎角之势,勤得利古城在黑龙江中游的规模之大、地位之高、作用之重要可见一斑。

35、龙江赤壁

千仞赤壁立大江额图峰前忆亦郎(1)

千古风流今安在江畔屹立大粮仓

(1)“亦郎”即亦失哈,海西人,明永乐皇帝任命亦出使奴儿干都司钦差。亦失哈在二十年里共十次巡抚奴儿干都司。亦失哈十巡奴尔干,其从行邢抠还在黑龙江下游东,特林村以北2.4公里的江岸石崖上,建寺立碑。寺为永宁寺,抒臆边安民宁,永享太平的良好原望。“永宁寺记”碑现存海参崴阿尔谢夫博物馆,“重修永宁寺记”碑现存滨海边区国营阿尔谢夫B·K博物馆综合体名下的“国际展览中心”。

八五九农场首航丝绸水路

这张照片很珍贵,再现当年八五九农场敢想、敢闯的一群年轻人首航丝绸水路,东安镇——深圳江海联运水稻的壮举。王道明书记(左4)刘相增场长(右4)闫晗(右2)闫晗后创业深圳稻米加工业,我曾参加深圳商贸会,感慨闫晗干得风生水起。

36、诺罗山下东安镇

乌苏里江千古流东安古镇阅春秋

痛击刹罗抗日寇居安思危方无忧

挠力河,明代称诺雷河,《吉林通志》称诺罗河。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勃利县境内七里嘎山,于饶河县东安镇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

沙皇俄国侵占黑龙江,江水里也流淌着屈辱和血泪。远的海兰泡惨案、江东64屯大屠杀暂且不说,清顺治九年沙俄入侵,位于八五九农场的诺罗河口(即挠力河入乌苏里江河口)东安古镇曾抽兵勇以后勤战务。清末沙俄对三江平原的赫哲人烧杀淫掠,年3月清*府发布谕旨,委派中央大员铭安、吴大瀓协助吉林将*筹办边防。设卡伦(挠力河与乌苏里江交汇处附近的东安镇)卡伦,首领相当于现今团级,为**长官,统管辖境一切防务及行*事务。挠力河口——抗击异族侵扰之前哨

37、凭吊赫哲兄弟蒙难第三部落

日寇侵华罪滔天赫哲被囚遭涂炭

灭种亡族三部落凭吊遗址怒冲冠

年日寇企图将整个赫哲族全部灭绝,在建三江地域建三个部落囚禁赫哲族人。在荷枪实弹的日本*子和伪警员的押送下,将居住在同江新发屯周围的哈渔岗、莫洛洪河、齐哈尔三个屯赫哲族人进行囚禁。

38、耕耘球村

习总书记早在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和*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人类只有一家园地球村里可耕田

维系生态乃大计天人合一颐万年

天飞珍禽,地产五谷,山育奇兽,水生锦鳞的建三江,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屹立着31座山,流淌着17条河,山水的禀赋是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的今天,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的历史重任。习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当前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千年大计的重大问题。

39、三江桃源

绿树青山碧水间*牛舔犊好怡然

世外桃源大荒有自然之美胜桃源

40、挠力*花

云卷云舒自悠然天无纤尘地无染

若得*花开不败呵护生态佑家园

41、边陲野荷

千古荒原绽新颜三江荷叶也田田

北国寒地添秀色赏荷不必去江南

42、星河野渡

大荒细雨洗碧空河水孕泽草青青

苍鹭展翅似招手星河野渡舟从容

43、月亮湾弯

龙江东去波浪宽山廻水转弯又弯

自然写意大手笔恰似新月落江川

44、九曲挠力

一泓清泉峰岩出千里蜿蜒入乌苏

好似游龙大地舞孕育湿地永不枯

45、挠力渔舟

挠力百曲自相通两岸芳草迎熏风

水泽荡漾疑江南又闻咿呀摇桨声

46、洪河湿地

碧水蓝天草萋萋鹳飞鹤舞鸟啼啼

地球之肾享胜名回归自然堪称奇

47、题张宝林摄东方白鹳图

水光潋滟碧云天万绿丛中飞白鹳

生态之美絶胜处人间难寻唯此间

48、白鹳之乡

秋风吹来北大荒南归雁阵已成行

只缘白鹳有新家三江深处任翱翔

48、乌苏渔舟

静静乌苏天际流蔼蔼薄雾销江洲

三花五罗大马哈惹得渔家驾快舟

50、乌苏开江

几夜风雨入梦怀如铁冰河始得开

雪融冰裂如堆玉一江春水又复来、、

51、乌苏日出

苍茫云海托红轮朝霞万丈染朱晕

世人皆言晨曦美乌苏日出别有神

52、大荒鱼展馆

扑鱼何须靠张网观赏孵化养鲟鳇

维系生态得平衡资源不竭子孙享

53、乌苏秋色

北国十月霜满天层林尽染色斑斓

秋水长天共一色雁阵过后碧空蓝

54、喀山揽胜

一江飞峙龙江东惊叹造化有神功

峰峦叠翠千岩秀坐看壑谷起松风

55、喀山叠岩峰

喀山虽小有奇观一峰兀起叠千岩

看山最是绝景处白云缭绕欲相伴

56、题王毅青龙山白桦林

高瞻远瞩青龙人守护一片白桦林

亭亭如盖遮风雨浓浓绿荫佑子孙

青龙山农场有山曰青龙,有河名莲花,有樹是白桦,那婷婷白桦名冠三江。每到青龙山,必去白桦林,感受白桦之美。由此积淀了我后来在创作《青龙山赋》有如此感悟:白桦美哉,美之质朴,美之率真,美之静穆,美之洁净。白桦林中,芳草青青,野花朵朵,鸥鸟对对,蛙鸣声声。

57——60、白桦四季

察天下之胜状,考海内之美景,独恋青龙山之巍巍,白桦林之亭亭,唯感青龙山农场生态新城大美之风情。正是:天人合一,自然天成,回归自然,旅游胜境。故拙诗春夏秋冬一组咏之。

白桦之春

白桦林中阳气馨林草萌绿也可人

暖风轻柔抚林梢不觉玉树渐绿荫

白桦之夏

白桦林荫斜影长花红草绿溢芬芳

莺歌燕语声声里青龙山下处处香

白桦之秋

白桦林中夜来霜赤橙*绿色琳琅

斑斓画卷谁绘出师乃造化秋风长

白桦之冬

白桦林立冰雪间玉树临风无尘染

洁美世界何处寻请君到我青龙山

61、米都新城

千古荒泽开新城楼接白云耀眼明

社会进步城市化活出尊严好人生

62、农家别墅

自古农家住茅屋泥巴墙上挂犁锄

农场实现城市化活出尊严住别墅

63、火烧孟感怀

火烧孟处本荒原而今新城铸其间

稻海绿浪映新城历经创业换新天

64、赞农场生态之美

农业生态明星场后花园里百花香

碧水蓝天芳草地鹳飞鹤舞百鸟翔。

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当前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千年大计的重大问题。

65、景观大道赏风光绿树侧立似屏障

姹紫嫣红花伴路,魅力长廊伸远方

66、前进农场泽鑫园春色

柳枝飘绿杏花红美丽家园春意浓

循着游人遥指处又有风光在眼中

67、千古荒原建新城

千古荒原建新城花木丛中筑榭亭

音乐悠扬歌声处百姓怡然乐融融

69——76、赞新城社区

社区服务

社区大事第一端服务至上是理念

群众冷暖有感知百姓活得有尊严

社区文化

社区虽小天地宽大千世界能占全

文以化人领风尚铸起核心价值观

舞姿娱人生

千古荒原起新城文化广场最繁荣

管弦声中歌盛世舞姿蹁跹娱人生

歌声传深情

繁荣文化受欢迎文化惠民系民生

社区工作一要务歌舞声中传深情

社区老人

中华美德传到今爱老敬老风尚新

心灵最美志愿者不是亲人胜亲人

最美夕阳红

人生最美夕阳红活动室里传歌声

老有所为又所乐颂歌昂扬桑榆情

77、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大工程全民素质得提升

与时俱进不落伍圆梦中国方能成

78、不老的江柳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艺术最传神

植根黑土龙江水江柳不老仍争春

注“江柳文学”是龙江一文学品牌,领*“江柳文学”的曲洪智(左3)致力于黑龙江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文学创作,被原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冯建福誉为“开创黑龙江省网滩文学的先驱”。虽年逾古稀,仍指导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不停笔耕,84岁高龄尚整理出版新书《岁月留痕》。

79、观创业话剧《太阳照在别拉洪河上》

太阳照在洪河上浩然正气贯大荒

话剧舞台开先河主旋有律唱三江

创业农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排练作家梁平话剧《太阳照在别拉洪河上》,并在建三江、红兴隆、北京公演,开北大荒农场话剧之先河。

建三江强大的社区文化融入了具有红色基因的北大荒文化,文化成为支撑现代农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80、东方第一场——黑龙江农垦的东方第一哨

建三江天之蓝、地之绿、山之青、水之澈、稻之丰、技之强,真可谓天地之美融汇三江、山水之美妆点三江,现代之美壮美三江,生态之美扮靓三江。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建三江,守护家园的好山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旨在建农业大航母,筑中华大粮仓;最具代表北大荒的建三江守护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圆梦金三角,旨在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祖国边陲第一场光辉前哨耀东方

守护家园好山河梦圆多收中国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画龙江金三角,感悟大美建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