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九农场旧时的模样,
是记忆中的乡愁,
那是挥之不去的情怀。
这里装满童趣,
这里埋藏梦境。
当我再也寻不到你时,
只留下片片回忆……
四平路老十字路口的四大建筑
(年建成的俱乐部是八五九农场文化活动的中心,开大会、看电影、文艺演出都要在这里进行。)
(年的中学生,有好熟悉的面孔!)
(年建成的大商店,知青在此合影留念。)
(六十年代建的小馆)
(年,小馆拆掉后在此位置建起了小白楼)
(年建的招待所)
(老十字路口,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当年,四平路上的市场一条街)
(四平路老十字路口的变迁)
一个老屋、一条街道、一栋建筑……
沉淀着一段难忘的岁月,
勾起灵*深处的记忆,
承载怀念与感动。
变迁,记录着发展和变化,
记忆,是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线。
(年建的机关办公室)
(从高空还可以看到机关老办公室的轮廓,还有道南的革委会司令部)
(福苑楼南革委会司令部旧址)
(年建的农场宾馆)
(年建的机关办公楼)
(乌苏里江企业集团成立于年。当年打造乌苏里江品牌时引得饶河、虎林等地好羡慕、好……)
(年建的交通科办公楼及客运站、年建的建行、年建的邮局。现在,中央大街新十字路口的四个建筑都已变了样。)
时光越是匆忙,
越是让人怀旧。
那些孩童时嬉戏打闹的场所,
那些老房舍、老物件……
历经岁月的洗礼,
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知青在一道桥留影,就是现在世纪园的位置)
(从这四张照片可以看出建世纪园之前这个地方的旧模样,看图片上方)
(世纪园的位置,原来是鱼池和水稻田)
(世纪园,年6月开工建设,年10月竣工)
(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老招待所的轮廓,还有大库,后来是桥队大院)
(年建的交通住宅楼及门市)
(年8月17日,万人空巷迎接百名知青回访)
(那时候场区还是砂石路)
(年建设的场区白色路面)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
等我们回头望去,
那些熟悉的画面早已变了模样。
我们一起在这一幅幅老照片里,
寻找儿时的梦境,
追寻时代的记忆。
(俱乐部以西、老工程连的平房区,现在已拆的差不多了)
(乌苏里江大道,机关、招待所大院和东方嘉州的位置)
(那时的服装店)
(那时的中央大街,年迎接亚运火炬)
(锅炉房大烟筒,年拆除)
(医院大烟筒,有着时代印记)
(这棵大杨树据说是年左右栽植的,现在场区没剩几棵)
(年的场区)
翻开泛*的相册,
找找旧时的模样。
很多熟悉的东西渐渐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默默出现了。
记录最后的影像,
记载时代的沧桑。
(年建的幼儿园)
(年建成的幼儿园大楼)
(年建的场直学校,铁皮房还在)
(年建的职高楼,还有二层宿舍楼和食堂)
(年建的场直小学)
(年医院)
(医院门前还建了花园,有榆树墙、果树及各种绿化树木等。在哪个年代,这种设计理念真是很超前。)
(当年,医院的花园是人们照相取景的首选。冬季的花园银装素裹,秋季的长廊五彩斑斓,真是满园尽落*金甲。)
(医院的几栋平房。据说,年的时候,医生做手术时都能看见棚顶往下掉锯末子,可见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年,农场下决心盖起了医院大楼)
(工业三连老车间,还残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
(年建的气象站)
(制材厂大车间运木材的铁轨车,小时候经常去玩耍的地方)
(远处能看见建于年的制材厂老厂房)
充满岁月感的街景,
一切都在慢慢变化。
时光就这样被记录,
当年朴素的模样很亲切。
如今回想起来,
仍旧历历在目。
(年改建的农贸市场)
(将老机关大院改建成综合市场)
(年4月建成的乳品厂)
(当时,娃娃头奶粉是八五九的品牌)
(大板清泉水,也是一段历史记忆)
(年建成的奶牛良种场)
(面粉加工厂大楼,建于年9月)
(年建成的屠宰厂。那时八五九农场开办了十个中小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非常超前)
(年建成的修造厂大车间)
(修造厂办公楼,建于年。二楼的大会议室一度成为农场召开大型会议的主要场所)
一张张照片把时间定格,
却悄悄推开心底记忆之门。
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
去回味那些曾经的故事。
留住历史,
留住乡愁。
(汽车队,建于年)
(当年的东风汽车)
(年10月,百吨水塔建成)
(老干部活动中心,建于年11月)
(供电局原址现在已盖起了三栋住宅楼)
(年建的*校二层楼,后改为公路站。)
(电视台,年11月建成,年2月拆迁)
(年,在水利队处改建的复合肥厂)
(年建成的加油站)
一个城镇的记忆,
一个时代的变迁。
这一切的厚重,
都化作历史画笔的浓墨重彩。
今天,我们一起在这一幅幅的画卷里,
寻一段历史,品一方尘香。
(年11月建成的物资科办公楼)
(老工程连、水稻办大院,目前此地已盖起了五栋住宅楼)
(工程连建的拱房)
(那时的雪,好大、好厚!)
(那时的明珠家园一期还是这种颜色)
(那几年,每到6月18日农场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文化艺术节活动)
曾经那个年少的自己,
想起那些斑驳的记忆,
也许心中会涌出无限感慨,
泪水湿润了双眼。
旧时的记忆一点点消失,
老照片,在记忆中等你……
(80年代的职工之家活动室)
(当年很时兴的手提式录音机)
(年农场征集场徽、场歌和企业精神。这是当时胡科长设计的场徽,一直使用了好几年)
(年重建的东安挠力河鱼梁子,于年3月拆除)
(年农场自建的净跨度为37米的别拉洪河大桥——新河桥,据说当年施工时还挖出了猛犸象化石,后来被上级要走了。今年,八五九农场要重新修建新河桥,目前老桥已拆除)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祝愿八五九的明天更美好!
祝愿八五九人民幸福安康!
摄影:郝安林、班玉泉、修永章、李春祥、胡志刚、裴磊、刘进有、任俊青、任玉福、林雪梅、李明达、于怀、丁远平、丁科长、蔡鑫,e网站,及一些不知道名字的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