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时报》第04期第一版作品展
李翰林
玉米拔节的声音(外一首)
惠*明
追赶春天的花
苦海
回乡路上不写诗
作品展
玉米拔节的声音(外一首)
■李翰林
它和她
都是生长在*土地上的苗儿
昨天她高过它一头
今天它高过她一头
一样的绿得发亮的衣衫
一样的甘为人母的心肠
香喷喷的是
弥漫在山里的乳香
这些普通的植物
我们的衣食父母
那遍地拔节的声音
是我夏天听到的
最纯粹的语言
栀子花的海洋
冰肌玉骨
美到惊诧
栀子花开成山中的仙子
汕涌我全部的海水
你轻轻扇动翅膀
落在枝头放飞灵*
香透了山里的时光
山外的世界慕名而来
蜜蜂荡起薄翼的双桨
边划边说些悄悄话儿
我就是花海深处
那尾红鲤鱼
身体里开满了白浪花
如李清照的丽词
借你一对翅膀
心中的世界跟随飞了起来
李翰林,笔名翎羽,年生,土家族,湖北长阳人。中国校园作协、宜昌市作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作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在《词刊》《扬子江诗刊》《南国诗报》等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含歌词)近四百首。
作品展
追赶春天的花
■惠*明
暮春时节,东风吹过,落花飘零,残红落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难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会泪流满面特立独行去葬花了。花如此,人亦如此,“*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总是让人无限感伤。
但吟诵白乐天的《大林寺桃花》诗,却感受到另外一番境界。白居易曾被贬任江洲司马,于公元年登庐山游览山水。时值暮春,山下芳菲尽落而山上古寺桃花盛开,白居易遂有感而作此诗。诗歌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反复吟诵这首诗,我们不仅丝毫感觉不出暮春的悲伤,相反读出了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那灿如朝霞的灼灼桃花,动人心魄,引人遐想。我想当白居易猛然看到如烟似雾的桃花时,肯定会有一种春去春又回的错觉,肯定会震撼于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在山寺之中这一次的偶遇,也一定让天才诗人乐天醍醐灌顶,对人生多了一番新的感悟。迟暮中的桃花延续着春光,依旧风光无限惹人爱怜,只是少有人见到罢了。迟暮中的桃花追赶着春天的脚步,照样开得有价值有尊严。花期迟一点又如何呢?生命的灿烂怒放什么时候都不晚。
作品展
回乡路上不写诗
■苦海
我离家远走时,有忧伤之情可抒。
远行的列车上,精神分裂诗一路。
今乘火车归。车窗外晚风滤夕阳。
城镇,乡村,点点滴滴,流火过。
却使我脑筋僵滞,无灵感光临。
诗因理想萌生。因理想熄灭无踪。
回家之路无诗,好极,妙不可言。
有诗的离家路,郭外青山夕阳苦。
追求梦想奋勇,不及回家烧香吃茶。
无诗的回家路,夕阳最大仁大义。
诗人是写诗的,但不写诗的诗人
才是最喜乐的神。难得此生不写诗。
家乡有如诗的美人。无忧亦无愁!
愿我的灵感永远驽钝。好好做凡人。
回乡路上不写回乡偶书是幸福的诗人。
苦海,原名周平,男,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黑龙江省饶河县。诗歌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诗收获》《诗选刊》《湿地》等百余种文学诗歌官民刊。著有青春自传体长篇小说《红云山之恋》。